成長手冊對留守兒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時間:2022-11-20 11:11:45
導語:成長手冊對留守兒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留守兒童是問題學生的高發群體,他們常因父母不在身邊,缺乏應有的約束,而喪失對自己行為的規范,或者對社會活動中應遵循的標準或原則采取蔑視的態度。因此,教師要針對這些兒童進行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由于兒童具有個體性,所以教師應建立成長手冊做好有關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的調查;依據成長手冊架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圍繞成長手冊,激發兒童行為規范意識;針對成長手冊,組織可行的實踐活動。
【關鍵詞】成長手冊;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兒童就如璞玉,經過打磨加工才可變為圓潤的美玉。對于打磨加工等工序,相對應的教育環節則是對健康人格、優秀道德品質的培養,以及對自身行為規范的養成。在這里教師可以借助成長手冊將留守兒童的一切行為、活動成果、學習狀態加以記錄,并作為留守兒童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教師及家長可以參照成長手冊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有方向的教育,進而實現對留守兒童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習慣的養成是重要的,對此,美國的哲學家羅索也說:“人生幸福在于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如何將成長手冊融入到對留守兒童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中呢?首先,要通過問答或有效的活動對學生的狀態進行觀察,做好記錄,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養成教育。其次,要將成長手冊作為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學校家庭齊心合力幫助留守兒童改善內心環境。接著,要使留守兒童分辨何為錯誤的觀念,何為正確的觀念,使其有意識地參照自己的態度做出自我評價。最后,要組織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簡言之,就是教師要從“知、情、意、行”四方面入手,圍繞成長手冊,對兒童進行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一、建立成長手冊,做好有關留守兒童成長問題的調查
找到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可以說,看到問題是著手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也是解決問題的依據。關于留守兒童,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問題。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留守兒童的比重較之前也有所增加。這些兒童缺乏父母雙方或一方的關愛,這會對其造成身心及性格的負面影響。雖然有身邊的其他親人噓寒問暖,呵護有加,但是僅限于日常的關懷照顧,并沒有為兒童提供家庭教育,因此,農村留守兒童多處在無人約束管教的狀態。這會導致他們在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發展及行為方面有缺陷。另外,由于父母長期缺乏與留守兒童的交流溝通,這些留守兒童很可能出現情感脆弱、焦慮自閉等心理障礙。同時,這些兒童的學習態度會變得散漫、不端正,出現遲到、早退、曠課等現象,進而成績下降。當然,教育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由于各個留守兒童所處的環境不同,其表現出的特點也不同。教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結合自己班級留守兒童的特點建立成長手冊,將對他們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并綜合評價這些結果,加深認識。教師及家長便可依據這一反饋信息,掌握兒童的發展狀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例如,家庭教育的不足,導致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許多留守兒童欠缺行為規范意識,不思考其他人的需求、好惡,我行我素,不遵守社會活動中的規則、準則。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留守兒童行為規范意識的薄弱并不利于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教師要結合成長手冊,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進行記錄,并圍繞具體問題進行兒童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對此,教師可以進行隨訪,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情況進行詳細的跟蹤記載,分析其生活環境可能對其造成的影響。例如,在隨訪時,教師看到該留守兒童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的思想老舊,很容易影響兒童的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多多引導,開拓其視野,讓其接受新的觀念。另外,教師可以布置留守兒童每天寫一則日記,從日記中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并及時對具有消極想法的兒童進行心理疏導。還可以觀察兒童在班級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并做出記錄,便于綜合分析該兒童的心理,采取有效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二、依據成長手冊,架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
學校和家庭對兒童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父母忙于工作不在身邊,且父母對教育的認識及觀念有所偏差,這導致家庭教育常常缺失于兒童的發展階段。而學校教育卻無法完美地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學校要主動聯系家長,并依據成長手冊,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呼吁家長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念,關愛兒童,與兒童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環境,重視對兒童健康人格的培養,樹立兒童正確的價值觀,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狀況,關注兒童的思想品德建設。具體而言,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家長會,主動聯系家長,讓他們觀看兒童成長手冊,了解兒童的發展狀況。當然,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才是最主要的,教師要做一個溝通的橋梁,讓兒童放下芥蒂,投入到與父母的活動中。教師還要圍繞成長手冊,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狀況進行說明,并讓監護人提高警惕,增強責任意識,認識到自己的義務,并提高監管能力,引導兒童進行思想道德建設。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個月的月末舉行一次“兒童成長”大會,向家長報告兒童的發展狀況,并引導家長與兒童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讓兒童感受到關愛,內心得到父母情感的慰藉。還可以組織親子活動,運用身體的接觸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如組織“信任測試”這一小游戲,兒童向后倒,站在兒童身后的父母將兒童接住。這會使兒童敞開心扉,信任他人。另外,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缺乏管束,欠缺對自己的行為規范,教師可以依據這一點進行活動策劃。例如,可進行交通場景模擬,家長帶著兒童在模擬的交通場景中按規則前進,并與其他親子組進行比賽,看誰在沒有違反交通規則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終點。在這里,成長手冊成為記錄兒童成長歷程的攝像儀,也成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當然,成長手冊還起著指導教師與家長對兒童進行教育的作用,它能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反思及開展引導活動,是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客觀依據。而且,成長手冊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家長及監護者可參與其中,分享兒童成長的喜悅,分擔對兒童的發展教育任務。
三、圍繞成長手冊,激發兒童行為的規范意識
靠外力的作用,往往還是無法徹底清除留守兒童內心的陰霾,所以,教師還要從兒童自身的意識深處著手,圍繞成長手冊,有針對性地組織主題班會,激發留守兒童行為規范意識。使留守兒童真正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行為規范的重要性,并有意識地時刻規范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大多數留守兒童不能控制自己,課堂上不能將全部的關注點放在學習上,常常望向窗外,被外面飛來的鳥或開放的花朵吸引,但這種關注同樣是短暫的。結果一堂課下來毫無收獲。為此,教師可以為他們播放相關的動畫片或情景劇,如《小貓釣魚》《鴨媽媽找蛋》等。這兩個故事簡單,其行為造成的結果已在故事中表現出來,所以兒童很容易就會評判出對錯。例如針對這兩個故事,有兒童認為小貓不該在釣魚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該看到什么就被什么吸引,沒有去專心做一件事的耐心。而鴨媽媽走到哪就把鴨蛋下到哪里,最后要問其他人自己的蛋在哪里,做事沒有規律、沒有條理。當教師引導兒童分析到這一點之后,還要讓兒童聯系自己,說說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為小貓和鴨媽媽做出榜樣。例如有的兒童聯系《小貓釣魚》這個故事,表達自己今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上課時守紀律。還有的兒童根據《鴨媽媽找蛋》來說明自己今后做事有規劃、有條理等。在這里,班會的主題教育需要教師圍繞成長手冊的內容進行,這有利于教師真實且系統地對留守兒童的發展狀況進行考察,并呈現自身的針對性,激發學生對行為的規范意識,獲得思想品德建設的一個提升。
四、針對成長手冊,組織可行的實踐活動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僅僅有規范自己行為的意識是不夠的,教師還要針對成長手冊,組織主題教育活動,讓兒童身處對自己行為進行規范的活動中。在遵循活動原則的過程中,以及在進行活動的內容的體驗中,都能體會到行為規范的重要性,進而加強對自己行為進行規范的意識,在今后的生活及學習中能夠做到對自己行為的規范。例如,教師可組織兒童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為敬老院獻愛心。獻愛心不同于班級場合,需要兒童規范自己的行為,展現自己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是完善兒童思想品德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要使教育呈現有效性,教師必須圍繞他們的個性,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可對其進行觀察,制定成長手冊,并圍繞成長手冊進行各種教學方式的實施,以此來實現對其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作者:張雪 單位:連云港市馬站中心小學
- 上一篇:機電設備安裝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
- 下一篇:論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及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