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分析

時間:2022-07-29 10:32:19

導語:城市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分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面臨的工作和進修等壓力越來越大,如長期出國或外地學習、異地掛職鍛煉、異地工作等,在這一過程中,導致城市家庭子女無法進行照顧和陪伴,因此常常寄宿在條件較好的私立學校或由家庭保姆、祖父母撫養等,由此城市留守兒童隨之產生[1-2]。實際生活中,農村留守兒童已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城市留守兒童們卻由于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擁有著良好的物質條件,成為容易被人們和社會忽視的群體[3]。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對長沙市627名城市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城市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不同心理健康維度的得分情況,為研究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對長沙市兩所小學符合條件的6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監護人知情同意、具有長沙市戶籍、自愿接受調查者作為調查對象。排除非有效問卷23份后回收有效問卷62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6.46%。其中將父母一方或雙方除在校時間外長時間無法陪同子女的兒童劃分為留守兒童。本研究研究對象中包含留守兒童306人,非留守兒童有321人。1.2方法。兒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采用由程灶火等學者,在借鑒目前國內外兒童心理健康評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按心理測量學原理編制的,也反映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全量表的α系數為0.847,分半信度為0.800[4]。通過量表中的計分方法,將每個分量表(維度)所包含條目的得分相加得出分量表的得分,然后按量表各維度5種健康狀態常模查出每個心理維度對應的健康狀況。見表1。1.3統計。處理所得數據應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數據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2結果

2.1長沙市城市兒童心理健康各維度得分調查結果顯示,城市留守兒童在情緒維度得分為(9.06±2.38)分,意志行為得分為(16.20±3.90)分。城市留守兒童情緒維度和意志行為維度得分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存在統計學意義(t=-4.162、-2.853,P<0.01)。見表2。2.2長沙市城市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各維度健康狀態分布差異通過將長沙市城市兒童的兒少心理健康各維度5種健康狀態調查結果劃分為2種心理健康狀態。具體劃分方法為,高健康狀態、較好健康狀態、一般健康狀態———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疾病狀態———非健康狀態。對劃分后的兩種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兒童情緒維度中非健康狀態檢出率為14.05%,意志行為檢出率為23.86%,在兩維度的非健康狀態檢出率顯著高于非留守兒童,存在統計學差異(χ2=7.098、6.270,P<0.01)。

3討論

本調查對城市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各維度得分進行比較,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的意志行為和情緒維度得分低于非留守兒童。再對兩者的心理健康和非健康狀態的檢出率進行對比,同樣也發現留守兒童在意志行為和情緒維度的非健康心理狀態的檢出率高于非留守兒童。情緒維度包括了兒童的焦慮體驗、愉快體驗、情緒反應3個條目,意志行為包括了兒童的行為、活動、興趣、人際交往、健康關注5個條目[5]。這說明城市留守兒童比非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和不良行為問題。許多研究表明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在心理健康方面處于劣勢地位[6]。國內學者發現,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在家時間短暫,孩子長期缺少與父母共處的機會。他們強烈地渴望父母的關愛,但得不到滿足,長此以往容易引發孤獨等心理問題,由于城市留守兒童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長期處于壓抑狀態,內心世界自我封閉,叛逆心理極強,容易沖動,抵觸情緒嚴重,容易和老師、同學以及家庭成員發生對抗矛盾,同時他們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拒人于千里之外,常表現為“冷漠”“不禮貌”“暴躁易怒”“敏感多疑”“愛惡作劇”等不良情緒和行為,成為老師、同學眼中的“問題學生”。

城市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是通過日積月累形成的。因此,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需要撫養者真正能做到關心留守兒童心理需要與情感需要,樹立適當的榜樣,幫助兒童將社會規則逐漸內化;學校應該加大管理力度、教育力度,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尊重,真正的重視心理健康課,教授保持心理健康的科學簡單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傅王倩,唐文君,黃曉磊,等.初中留守兒童歧視知覺對問題行為的影響———基于自尊和社會支持的鏈式中介作用[J].基礎教育,2017,14(3):96-103.

[2]馬文燕,陸超祥,余洋,等.農村留守中學生心理韌性在一般疏離感與主觀幸福感間的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4):619-622.

[3]劉夢.城市留守兒童德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7.

[4]程灶火,袁國楨,楊碧秀,等.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檢驗[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01):15-18.

[5]王慧瑩.城市留守兒童面臨多重教育問題[N].中國婦女報,2014-08-26(03).

[6]黃杰,朱丹,溫子鳳,等.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比較研究———基于SCL-90問卷調查的元分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18(3):61-65.

作者:周航友 朱樂玫 曾姝 單位:長沙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