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育和諧發展探究
時間:2022-10-16 09:41:52
導語:小學美術教育和諧發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闡述了對美術教育目的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美的眼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和個性的完善,達到讓學生尋找美、體驗美、創造美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美術教育;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德育滲透
在我剛畢業那幾年,對于教學我關注學生在課堂上能否掌握繪畫知識和技能。可是幾年教學下來,我漸漸發現學生從對信手涂鴉的熱愛,到對繪畫缺乏想象,直至對繪畫失去興趣。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標準》的研究,我深刻認識到小學階段美術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掌握繪畫知識和技能,而是通過繪畫帶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再用繪畫語言把它繪成一幅動人的圖畫。學生在繪畫中感受生命的樂趣,得到人格的熏陶和錘煉,這將影響和改變學生一生的發展。經過對新課改的研究和實踐,要達到美育的目標就要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的能力,在身邊的生活中找尋美,感受美,豐富升華學生的審美體驗
繪畫反映了兒童內心對世界的認識,教師的積極引導對于兒童認識世界,形成樂觀健康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亮眼睛》一課的教學中,要畫出你看到的美麗世界。很多同學平時都沒留心觀察,更說不出來。我就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學校的生物園里,讓他們真正去觀察,捕捉美麗的瞬間,用眼和心去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當他們身處大自然的懷抱里,他們驚奇地發現美麗的花、翠綠的小草,原來美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沒留心去看。這樣做就能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讓他們畫出豐富的內容。
二、保護學生的天性,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
現在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對兒童畫的評價上,總是在像與不像上去引導學生。沒有挖掘出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沒有給他們自由的空間。我們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使他們勇敢地畫出心中的世界。就如同我在《奇妙的撕紙添畫》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根據撕下來的紙片進行聯想,添畫成形。我通過課件展示如何把一些隨意撕出的紙片,變成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隨后我隨意撕了一塊紙,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紙片、展開聯想,并讓學生把想法大膽地說出來。當時有一個學生,膽子很小,我就鼓勵他說說,可他低低的聲音引起了別人的嘲笑,他的眼睛一直看著地面,不敢抬頭,我扶起了他的頭,對他說:“孩子,你的想象力真是太棒了!老師希望你能把你的想象畫出來。”我看到他用一雙充滿感激的眼睛望著我。此后這個學生漸漸開始大膽地說自己的想法,積極開動腦筋,對繪畫充滿了興趣。
三、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放棄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利用各種資源,如多媒體、創編故事、游戲、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樂于參與到學習當中去,刺激學生潛在的發散性思維和動手能力。這樣學生的畫才不會千篇一律,我們才可以看到真正符合兒童年齡和心理的兒童畫,才可以從中看到不同于成人想法的優秀作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美術教育的目的,即開發智力,激發想象力,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正如我在《數字變變變》一課的教學時,以數字的外形為依托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創作。我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了數字添畫逐漸變成畫的過程,以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再通過觀察和分析,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我把其中一個數字2的形狀放大,并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尋找類似形象,做到變換角度、開闊視野,學生都開始積極地思考,踴躍發言,我對學生的大膽想象都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使他們敢想、敢說,并用畫筆把它畫出來。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重要方面。
四、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滲透德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人格的重要途徑之一
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是教會學生繪畫嗎?不是。是通過美術教育,讓孩子們認識到什么是美和丑,其實就是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優良的人格個性,讓他們熱愛生活,樂于學習。例如,我在《小鳥找家》的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小鳥白天離開家出去玩,在黑夜里找不到回家路的連環畫故事,通過學習,學生要根據特定情境進行簡單的推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動腦筋想辦法幫小鳥回家,讓故事感染學生,教會學生去關愛他人,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和愛護小動物,學會面對困難,從小培養自我保護能力,樹立安全意識等。
通過美育教育讓學生具備一種健康的、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繪畫是兒童最喜歡的一種游戲方式,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他們內心的世界。而我們教師應更好地利用美術教育,引領學生感受美的生活,開發智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注重學生道德品質和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以達到美育教育的最終目標。
作者:趙麗麗 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小學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 上一篇:新課程高中美術教育論文
- 下一篇: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問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