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6-11 04:23:49
導語:美術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人們對待事物的觀賞能力已不再是單一的色彩,在文化領域有許多抽象的事物逐漸被人們認可,漸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這種變化也讓美術學專業的人才需求結構發生改變。這種需求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專業課成績上,還有對社會需求的貢獻能力,也就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關鍵詞】美術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
我國高等美術教育延續了蘇俄的教育模式,教育的方式基本上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美術學專業當中的美,即研究型的培養;第二種是美術的設計,即實踐性的培養;第三種是為今后專業得以延續發展的類型,即師范型培養模式。當前高校對學生的培養多以后兩者為主。而大部分本科院校美術學專業人才模式沒有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創新,還保持著固有的模式進行教學和發展。在高校的培養中無論是美術學專業還是其他專業的學生,都是用一套教學模式,即在四年中有一半的時間用來進行理論的學習和專業以外其他知識的補充,另一半則用來實踐和畢業論文的創作。本校目前美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為落后,在對專業科目上的劃分還較為粗糙,僅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在教學中自然也是將各個學科進行籠統講授,在某一領域的學習上還不夠有深度,缺乏對市場需求的定位,有的甚至將美術學專業的學生直接定位為教師,沒有其他路徑可供選擇。
二、構建適合于地方本科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
(一)緊跟社會需求。本科院校美術學專業培養模式要時刻關注著社會發展的趨勢,在新時代中更新方法,取其精華將原有的精髓保留,對專業知識的運用進行創新發展,這樣才會被社會所認可。因此,學校應針對地區的發展和學生今后發展的需求進行調整,開展多種類型多種內容的課程與之匹配。(二)根據不同應用型培養目標,設置新的培養模式。在類別上進行細致劃分,可以減少學生步入社會的困難,如學生選擇對專業進行繼續研究,則學校應做出研究型調整,在課程的配備上要有針對性的深入,深入理論的研究,深入專業的廣度,不是簡單了解術語的概念。而作為實踐型的培養模式,則要注重經驗的積累。即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應多為模擬性的訓練,課堂中的講授也要貼合實際,進行不同程度的模擬。當然,無論是哪種模式,基礎的理論學習上是必不可少的,要區分核心課程和主要課程,核心課程包括對專業背景的了解、專業概念的了解和專業的特點,同時還要對專業意外的其他素養進行學習,保證學生能夠全方面符合社會的需求,也能夠健全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單單在某一領域有著突出的成就但無底線無原則。除此之外,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還有這許多模式需要進行演變和運用,要抓住機遇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改進以順應時代的潮流。(三)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即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這方面國外的很多學校較為普遍,他們的教學模式通常都是以這種模式為基礎的,在高中階段便開始放養式教學,課堂上的氛圍相對活躍一些,盡管他們的教學模式較為開放,但是最初的理念不會變,最主要的思想還是會傳達給學生們的。對于我國的教學模式可以借鑒外國的模式但不等同。因為高校所設置的專業不同,所以采取的方法也要有稍許的區別。對于美術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來說,反復的學習和實踐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核心課程和積累經驗。在實踐基地中也要進行創新,對基地的選取要多樣化,不是向某一領域單一發展,固化學生對專業的認識。除了讓學生在教育領域中感受作為教師的職責以外,還要接觸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領域的工作,只要有所涉及便可以進行安排。(四)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培育應用型人才。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首先要遵守自己的底線即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構建一個新興的教學模式符合當代教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其次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教學理念,將正確的思想觀念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在課堂中不死板、不生搬硬套,活躍課堂的氣氛,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專業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對于經濟發展快速的今天來說,信息化時代已逐步形成,要充分把握信息時代帶給我們的便利,將課程資源進行線上和線下同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同時也能夠便捷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詢問,已達到拓寬教學渠道的效果,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五)建設穩定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人才培養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要讓教師在思想和專業上同步。作為一個從名稱上就有偏向的專業來說,在實際的操作中就會有偏向,所以應鼓勵老師加大理論專業的學習。在儲備教師的準備中應對他們的專業和基礎知識進行雙重考核,在根源上抓住教學方法,逐步實現一師多能的目標。同時要聯合企業將專業投入到社會中,成為現實的產物,得出豐富的經驗。地方本科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順應社會和經濟發展而生的產物。在美術學專業的構建上應進一步探討,轉變專業基本的思想觀念,培養專業能力強且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刻不容緩,美術學的發展也要順應時代的變化。
作者:于麗娜 付永剛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 上一篇:高中美術教育審美價值探究
- 下一篇:社會語言學英語語用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