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與創新思維教學模式

時間:2022-06-27 03:54:06

導語:美術教育與創新思維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教育與創新思維教學模式

摘要:美術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媒介,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操、審美情趣、鑒賞評價、創新思維的重要載體。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學生獲得了美術理論和實踐操作的知識技能,從而使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和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新思維;教學模式

美術教育離不開創新思維的開發,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新思維和獨特個性的培養,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要。有藝術家說過,藝術當隨時代,藝術也更要具“前瞻性”。在教學模式的設計中,教師要創設適宜創新思維發展的教學模式,按照美術科目獨特性的要求,用獨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教授理論知識、技法與實踐經驗,并不斷進行評價。學校可創設適合學習的教學環境,讓教師和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美術教育模式與創新思維的關系

1.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美術教育。創新性與獨特性是創新思維的特征,新穎性與獨特性的思維培養要借助各種途徑進行開發,人的創新思維過程要通過想象、聯想、對比、穿插、融合等因素完成。創新思維離不開形象,美術是平面造型與立體造型結合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借助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造型與藝術處理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不同享受。美術教育既要講授傳統的知識理論和技法,又要有新思路。沒有個性的藝術作品缺乏新穎性和吸引力,也就缺乏鮮活的藝術生命力。所以,美術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人能在不斷追求新事物、不斷探索中改變生存環境、改善生活條件,這一切的變化都來源于人類的創新思維。人類的進化、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繁榮都需要提高人們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要憑借美術等科目實現。2.創新思維的培養與美術教育的關系。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建立在人的想象、聯想以及情感的表現基礎上實現的,而美術教育正符合這一特點。學生可以在學習美術科目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美術技法、美術理論知識、思想品德、欣賞與鑒別能力等,美育始終貫穿在各科的教學中。人們對美的追求是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的,但是,離開創新思維的培養,就難以表現美好的藝術形象,缺乏個性和生命力的作品,猶如復制品。當然,要開發創新思維,除了美術教育外,體育、音樂等其他科目的教育也應得到重視。一些學校將美術課作為培養創新思維的課程,在教育教學中實施與推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中國很多學校采用美術教育大綱中的教學措施,把創新思維、創造能力、想象能力、聯想能力列入美術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各城市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都開設了美術課;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成為多才多藝的人才,在假期讓孩子參加美術班,這些現象足以說明美術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可以培養其積極向上的人格和個性,使其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需要通過美術教育進行開發和表現。審美是通過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實現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把現實生活中的形象以及大腦中的想象用藝術處理手法在紙上表現出來,創作獨特的視覺形象,并在創造性表現中應用構圖、透視、比例、結構等觀察方式方法進行描繪和藝術處理,從而創作出源于現實而高于現實的藝術形象。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開發和鍛煉,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藝術舞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開發學生的創作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與相應的教育設施,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美術是屬于空間的一種視覺藝術,是一種直觀的表現方式。視覺藝術的創新性使美術教育有了獨特的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作欲望。美術教育這種獨特的功能,可以促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這種創新精神和良好的綜合素質會幫助學生應對未來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使他們的生活不再單調乏味,從而讓生活充滿生機和豐富的色彩。

二、美術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創新思維的培養方式與途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是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美術教育以及其他藝術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都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美術教育的教學重點。學校要逐步改善美術教育設施,對美術教師進行定期培訓,通過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等途徑,增強美術教育的教學效果。以往的美術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傳承,而現代化的美術教育理念既要傳承文明,又要有側重點: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和技法、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敢于表現自我,這樣可以發揮與展示學生的藝術創造力與藝術表現力。2.新的教育觀念是教育者的必修課。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教師如果沿用過去被動的教學思想與方式,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的反感與厭學情緒,降低教學效果,同時也會影響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不利于遵循教學相長的教學規律?,F代新的教學理論和新課程的實施,需要美術教師不斷學習,改變過去被動的教學方式,變主導型教學為引導性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藝術表現潛力,使其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美術。教學設計模式應該在師生共同探討的關系中進行。教學需要建立在思想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只有處于平等的關系下,探究性教學才能順利進行。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以不同的見解和表現形式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能,大膽地提出獨特的見解。新課程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師在一旁進行組織和引導,這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形成創新思維,為美術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發散性思維,培養主動思考、獲取和運用知識與技能的性格。

三、美術教學的主旨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部分學校重視傳承,對學生個性的培養不多,過于重視文化課科目的教育,不利于美術專業的發展。以往的美術教學多是學生對各種技法的臨摹、對范畫的觀摩,或參考課本學習美術知識,上述美術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學生自由發展的藝術天性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其藝術個性的發展,導致作品缺乏個性,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受到了影響。1.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的前提。個性是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是區別于他人的特征。美術教育的審美功能可以使學生不僅學會欣賞藝術,而且能作出自己獨特的判斷。這就涉及美術鑒賞知識,對美術作品的判斷與鑒別特別注重個體的審美差異。如果沒有個性化的審美差異,就意味著沒有對藝術作品深度與廣度的分析與判斷。所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審美能力是特別重要的。現代教學模式設計顯示:美術教學模式應該有差異性,要能夠適應學生個性的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藝術潛力,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這對美術教育的開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2.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是實現創新思維培養的美術教學目標。經濟基礎決定了文化藝術的發展,文化藝術在經濟發展繁榮的環境中才能得以重視和發展。當今的社會環境呈現出適合發展文化藝術的大好形勢: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需求,社會需要大量美化和改善生活環境的人才,所以,美術教育逐漸得到重視,美術教育模式也要跟隨時代的需求而轉變。美術教學模式應在求新求變的基礎上做出調整,努力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美術人才。美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用技法表現理論,用美術表現因素表現外在的和內心的感受,應用美術語言表現人的情感以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受,使美術貫穿于繪畫、書法、攝影、雕塑、建筑、設計等不同領域。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使學生能夠探索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追求美術語言的獨特審美價值。有創新思維的人才才能為人們帶來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滿足人們不同的個性需求。3.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鼓勵和引導。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個性與心理的外在表現。作為教師,要因勢利導,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美術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扎實的美術實踐技法,學習前人優秀的思想理念和精湛的創作技巧,并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更熟練地用美術元素表現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美術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培養創新思維、創作美術作品的發展空間。每個個體都是有差異的,所以,美術教育更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創作出新穎別致的作品。美術教師應該多鼓勵和引導學生,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才可以得到充分發揮,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對美術教育與創新思維教學模式關系的論述,充分說明美術教育在現代新形勢、新環境下,要積極地創設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創作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作品,這樣才能滿足人們對精神文明的需求,為生活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馬曉娟.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S1).

[2]劉曉書.激活思維鼓勵創新.云南教育,2004(8).

作者:孔 玭 孔祥宇 單位:甘肅平涼市莊浪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