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徑拓展校外美術教育空間探討

時間:2022-10-15 10:50:43

導語:多途徑拓展校外美術教育空間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途徑拓展校外美術教育空間探討

摘要:校外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學校教育形成有效銜接,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校外美術教育需創新教學模式,形成具有個性的美術教學特色及教學創新方式,以推動校外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校外美術教育;興趣導向;靈活教學;活動促教

伴隨著當前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教學觀念的更新,校外美術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發揮校外美術教育的特色,與學校教育形成有效銜接,是當前校外美術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校外美術教育工作者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更好地促進校外美術教育的發展。目前校外美術教育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各種美術教學實踐活動,將美術知識轉化為可以應用的實際知識,充分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校外美術教育更需要我們探索一條符合實際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將校外美術教育的特色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一、以多種形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個性化學習

校外美術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較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其培養目標是開發學生的藝術個性,發展藝術特長,是一種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獨特藝術教育。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練習和創作中分析出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認知水平,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發揮的最佳途徑與方式。因此,在校外美術專業教學過程中設置初級、過渡、高級三個階段,并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如長期素描與短期速寫相結合,室內靜物寫生與室外風景寫生相結合,素描與色彩相結合。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執行總的教學大綱的原則上,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完成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同時,根據每個學生的程度,逐步升班學習,優秀學生跳班學習。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性,又能使學生學有目標,學有所成。多種形式的教學,開闊了學生的藝術視野,了解了不同繪畫形式的共同規律,啟發了學生的藝術靈感和創作思維。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基礎上,運用不同繪畫教學形式,選擇適當的工具材料進行創作教學。如兒童畫的手工制作、粘土制作、兒童時裝設計等不同趣味教學形式,給學生以獨立表現自己的機會,在自我表現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獨特的個性、自主性,以不同的繪畫形式表現出對生活的感受及思想感情。

二、以興趣為導向,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校外美術教育拓展了教學空間,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心理及生理特點,從學生興趣出發,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實現校外美術教育教學目標。素描是繪畫的基本功,不論是明暗、比例、透視,還是形體結構,都有其自身的繪畫規律。如果按以往教學模式,從幾何形體開始畫起,翻來覆去地畫,學生不但掌握不好基本功,而且繪畫的興趣也可能因此而消失。因為幾何形體以抽象的形式出現,看似簡單,畫起來卻很難,它排除了色彩因素,色調更為單純;從形象出發畢竟與生活有一段距離,不論怎么畫,都會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要將枯燥的素描知識和技巧很好地傳授給學生,就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大部分學生愿意畫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教學中可將抽象的幾何形體與現實生活中的實物結合在一起,運用部分實物替代石膏幾何形體,如正方體的包裝盒,長方體的鉛筆盒,圓柱體的水杯、花瓶等,以簡潔的外觀造型傳授素描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對形體有一定認識之后,可運用點線面結合的黑白畫表現素描的形體結構,運用油畫棒在帶色的卡紙上表現生活中的實物,用色彩使學生產生情感,激發學生繪畫興趣。通過轉變教學方式,加強對基本形體的認知訓練、明暗的表現,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識,而且啟發了學生對每組靜物中擺放的實物進行聯想、自我創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不同的色彩靜物及線描的寫生訓練,以及用線面表現的卡通畫的練習,巧妙地傳授了素描形體結構和色彩基本知識與技巧。

三、以靈活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接受者和發現者

傳統的美術教學始終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按學生的年齡階段和知識水平分初、中、高三個班級層次。一般在素描和色彩的學習順序上是先素描后色彩、先石膏頭像后真人頭像寫生,這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與研究。然而僵硬死板的石膏像與真人的形象有極大的差異,石膏像畫得再像,也不一定能把真人畫好。因此,應當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在畫石膏像時,通過速寫的形式用線描和明暗進行真人頭像及全身的寫生。因生活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富有情感,能給學生以更好的表現欲望,學生可以在寫生中表現形象、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再回到石膏像練習中解決。在教學中要把問題作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對具體人物頭像進行寫生和感知,理解素描學習的目的,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四、以活動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活動,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在校外美術教育中,應利用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學環境優勢,將學生從單純的技法學習和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接觸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藝術特長,在活動中發現美、創造美。例如舉辦“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展”,將專業教學同傳統文化中春節所呈現的剪紙、窗花、燈籠、年畫等元素相結合,學生現場繪畫、書寫、制作,將具有豐富傳統文化內涵和富有中國年味的藝術作品融為一體并予以展示,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傳統文化元素在節日中所營造的濃郁藝術氣氛。又如在“我的中國夢•我設計、我制作、我的時裝秀”活動中,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不同材質的時裝,將融繪畫、舞蹈和音樂為一體的服裝秀展示在大家面前,激發了學生對繪畫的熱愛和學習美術的激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造能力,充分體現了校外美術教育的特色,增強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也促進了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校外美術教育工作者應根據美術專業特點,努力探索,開拓創新,轉變教學觀念,讓學校、社會、家長了解和認識校外美術教育的教學方向和理念,推動校外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侯志光 單位: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