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欣賞課培養藝術感受力的方法
時間:2022-03-04 08:49:45
導語:美術欣賞課培養藝術感受力的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術欣賞作為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起著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文章分析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藝術感受力的重要意義,探討培養學生藝術感受力的措施,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比較讓學生發現美,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剖析,結合創作背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美術欣賞課;藝術感受力;藝術作品;能力培養
藝術感受力就是指在鑒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對審美對象的特征和意蘊的感知、想象等多種感覺的綜合而形成審美體驗的特殊能力。在美術欣賞課程中,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質量,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學生藝術感受能力的培養。下面,本文對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藝術感受力的方法進行探討。
一、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藝術感受力的重要意義
美術作品是寄托作者感情的媒介,美術作品的欣賞就是學生去理解這份感情的過程。在小學階段,一些學生在美術欣賞課上只會說出好看和不好看,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不強。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學生接觸和欣賞藝術作品的時候,教師要在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這有助于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更深層次的欣賞和理解,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高雅的情操。而且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感知力,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美術素養,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培養學生藝術感受力的措施
1.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產生了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那么在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就容易多了。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對于美術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對于從小就接受“應試教育”的學生而言,美術欣賞課程就是他們在繁忙的課業時間用來放松的課程。雖然幫助學生緩解緊張的心情和學習壓力也是美術欣賞課的功能之一,但這并不是美術欣賞課開設的主要意義。要想在美術欣賞課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教師就要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而學生有了興趣,才能進一步地深入學習,才能更加充分地理解藝術的情感與美麗。2.通過比較讓學生發現美[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不同的美,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就衍生出各種各樣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別說美術欣賞中的中西方藝術匯合在一起了。如果只是讓學生單純地欣賞藝術作品,他們可能沒有深刻的理解,最多的感受就是這個好看那個不好看。小學階段的學生畢竟還處在思維發展階段,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欣賞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色彩、風格等方面容易讓人眼前一亮,更容易形成對比且能夠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的藝術作品。然后,教師將這些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對比這些作品的不同表現手法,更深刻地感受不同藝術作品之間的差異性,理解不同作品之間所不同的情感寄托方式,就可以在比較中感受不同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獨特的魅力。比較學習能讓學生發現各種不同的美,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3.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剖析[在美術欣賞課中,一些學生很難去理解一些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像抽象派作品、山水畫作品,成人尚且難以理解,更遑論是學生。在進行美術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幅作品的各種細節、線條的運用手法、作品所蘊含的各種元素、寄托情感的不同表達方式為學生一一分析清楚,并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幫助他們分析藝術作品,讓他們能夠在初步學習中理解藝術作品,從而培養他們的藝術感受能力。(1)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充分引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尋找相關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及衍生作品,通過相關作品的延伸教學,結合畫面、聲音和藝術背后的情感,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去理解藝術作品的魅力。教師要通過多媒體延伸出的視頻、歌曲、故事等來豐富課本上的平面圖片,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藝術作品,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藝術感受力。教師還要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搜尋更多的具有鑒賞意義的名家作品,對這些名家作品進行欣賞學習,進而有效提高自己的藝術感受力。(2)運用多元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美術欣賞不只存在于課本上,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帶學生去附近的博物館、美苑等地方參觀體驗。這樣,通過專業人員的專業講解和學生在現場的近距離接觸,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藝術感受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空余時間觀看《國家寶藏》這一類介紹優秀藝術作品的電視節目,通過對歷史遺留下來的名品藝術著作的探析和深入介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和它背后的故事,這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藝術感受力具有重要的意義。4.結合創作背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美術欣賞課教學過程中,僅僅讓學生自己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在作品欣賞的過程中,通過語言的描述,讓學生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充分想象,進而增強學生的藝術感受力。比如,在欣賞唐代著名畫家韓滉創作《五牛圖》時,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簡單的描述。在這幅作品中,畫了五頭形態、動態、神態各異的牛。從右到左,為首的是一頭棕色的老牛,它一邊低著頭一邊在灌木叢里蹭癢癢,好一副悠閑自若的神態;接著是一頭黑白混雜的花牛,這頭高大健壯的牛正翹首前行,可以看出它的步態之穩健;第三頭為深赭色的老牛,筋骨嶙峋,縱峙而鳴,白嘴皓眉,老態龍鐘;第四頭是一頭身軀高大、峻角聳立的黃牛,此時它正回首舐舌;第五頭牛,絡首而立,體態豐腴,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露出倔強的個性。韓滉用強有力的筆觸勾勒出這五頭牛的輪廓,尤其在眼睛的描繪上更為傳神,體現出了這五頭牛溫順、勤勞的良好品德。然后,教師再點出《五牛圖》的創作背景:韓滉在任宰相期間非常重視農牧業發展,這幅五牛圖有鼓勵農業發展的意思。這樣,教師在美術欣賞課中進行精準簡要的描述,再結合創作背景,能夠豐富學生對這幅美術作品的畫面感和想象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這幅美術作品,有效增強他們的藝術感受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藝術感受力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長期浸潤和堅持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對學生個人的美術素養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幫助,能夠有效提升其美術學習質量。但是要想做到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就要求教師充分認識到藝術感受力在美術欣賞中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比較讓學生發現美,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剖析,結合創作背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從更多的角度來感受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韓淑芳.提高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4(29).
[2]王崢如.美術欣賞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途徑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6(02).
[3]郭燕,趙慧穎.比較教學法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4]張建麗.駐足欣賞成就精彩———淺談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4(04).
[5]周宏凱.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J].遼寧教育,2017(21).
[6]龐宇丹.美術欣賞課學生藝術鑒賞與評論能力提升策略[J].廣東教育,2013(05).
作者:雒長江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義崗川小學
- 上一篇: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創造力與想象力探究
- 下一篇:語言學“多師同堂”建設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