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法在美育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10-12 03:48:53

導語:PBL教學法在美育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PBL教學法在美育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肺炎疫情期間進行線上教學是特殊時期的一項措施,對許多教師來說是一項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促進教學改革的契機。疫情期間很多教師整合網絡平臺和教學優質資源,積極運用信息技術融合教育教學,但如何保質保量打造線上教學,需要教師積極創新,推進學習方式變革。主題式pbl教學法符合職業院校美育教學的培養目標,也適合培養對象。將主題式PBL教學法應用于美育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疫情期間;主題式;PBL教學法;美育教學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學生“宅”家上課,職業院校推出了更適合本校、有專業教學的“校園特色版”“專業版”,通過依托在線學習平臺和互聯網上多種教學資源,在實施網絡共性教育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平臺的優勢,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這既是當下應對肺炎疫情的需要,也是學校新形勢下專業教學改革的一次機會。職業院校美育教學如果能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優勢,結合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解決現有的難點,助推教師教學手段的更新和轉型,將是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的有益探索。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是以問題為核心,使學生圍繞問題進行知識建構,倡導學生通過自學、探究、嘗試、發現、交流、協作解決問題。疫情期間美育教學使用主題式PBL教學法,能夠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讓問題與學習內容互相滲透,并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尊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一、疫情期間美育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疫情期間學生學習驅動力不足,忽視了導學的重要性。疫情期間職業院校網絡在線課程學習存在的問題,既具有特殊性又存在普遍性,集中表現在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對手機的自控能力較弱,對團隊合作的能力要求不高。而“停課不停學”關鍵是“學”,這需要一種主動和自發的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學習,有必要從學生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授課內容,并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提升教學效率。美育教學需要以改革的精神,抓住契機,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疫情期間最大限度保證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成,這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的挑戰。教師、學生是教育教學的雙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1]。倘若把“停課不停學”的核心放在學法指導的探索和研究上,并靈活利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就能達成教育教學與現代技術的融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PBL教學法將問題作為起點,以問題驅動學生的學習活動,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通過小組協作自主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水平,實現自主解決問題和主動學習的目的。(二)教學內容缺乏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不能被滿足。疫情期間許多教師積極探索有效的線上教學方式,也在思考課程類型的差異性。但必須認識到,如果教學內容蒼白,缺乏與現實世界的緊密結合,缺少對學生成長、發展的關注,就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需要。美育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聯系起來,注重生活體驗。另外,傳統在線教育缺乏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在線教育也不能只是把教學資源給到學生,作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要注重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PBL教學法是基于現實世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PBL教學法以鍛煉思維、啟發教育為目標,強調過程并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利用多種途徑和方法促進學生智慧發展。PBL教學法也注重跨學科學習,從本質上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動態地建構知識框架,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實現知識的內化。通過查閱大量資料,教會學生歸納、整理、消化所學知識。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PBL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它通過真實性問題獲得知識,讓學生合作解決和梳理隱含于問題背后的內容。在主題式PBL教學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輔助,教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提出和學生經歷或生活相關的專業性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研究,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線上學習相對于傳統面授教育,賦予了學生更高的自由度,學生可以自主掌控學習進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通過小組或團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探究知識、獲取信息、自主學習和應用能力。

二、疫情期間主題式PBL教學法在職業院校美育教學中的應用

全民戰“疫”為立德樹人提供了生動的教學素材,美育課程要充分發掘抗擊疫情過程中鮮活豐富的育人元素和特色鮮明的教育素材。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情況、學科及專業特色出發,凝練出有思想性、人文性的美育教學內容。通過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將疫情期間抗擊疫情的大量藝術作品與美育教學相結合,以主題為切入口設計PBL教學法學習方案,把疫情期間抗擊疫情的優秀作品作為案例教材,用問題激勵學生思考與探索。(一)巧用主題教學,拓寬教學空間。教師將PBL教學法應用于職業院校美育教學,主題的采用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疫情期間選取一個良好的主題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加快教學進度。所以,教師在選擇主題上要考慮到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心理情況,疫情期間美育課程應選擇與教學計劃、藝術人文知識相關的最新主題。(二)學習材料,提高教學效率。學習材料包括與主題相關的學習指南、知識點、學習要求與任務、學習方法策略指導、參考資料等,通過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必要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有意義地自我體驗,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分析有關信息和資料,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網絡,從而習得新知識、提升新能力,使智能結構趨于合理和完善。教師通過網絡移動平臺為學生、推送信息資料和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課前通過這些學習資源提前預習所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對相關資源進行補充和拓展。(三)整合教學素材,實現持久理解。在線教育依賴在線學習資源,優質的在線學習資源是提高在線教育質量的保障[2]。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學資源,這些資料可以是文字、圖片、音視頻。根據PBL主題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主題目標和方向搜集資料,職業院校學生思維敏捷,對新事物接受程度高,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有效地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網絡研修社區、網絡社交工具等搜集篩選信息,通過運用各種資源,尋求解決方法。(四)構建交流機制,架起互動橋梁。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分工協作、溝通討論解決問題,并利用超星學習通、釘釘等平臺實現師生隨時探討、評價和總結。在主題美育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多變新穎的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對同一個問題也可以從多個角度不同方向探究,以問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篩選、搜集大量資料,從中獲得啟發與智慧。也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同組成員通過合作,有組織地進行自學,也可以在不同的小組之間討論和交流。(五)優化反饋評價,促進有效教學。對學生來說,及時有效的學習結果反饋及成績評定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生交流后,可以對材料搜集過程、探究內容進行匯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鍛煉。另外,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研究過程以及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也可以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點評對整個主題活動過程進行評價。

三、疫情期間美育教學主題式PBL教學法案例解析

疫情發展牽動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作為教師應當積極采取各種方式開展抗擊疫情工作,擔負職責、認真施教。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依據專業面向學生學習計劃,使學習資源豐富多元,努力讓學生學有所獲。可以說,美術作品的創作類型、藝術風格、構圖形式、技法表現和所用材料都服務于主題,目的是更好地表現主題。主題式PBL美育教學通過把疫情期間社會、文化、生活與鑒賞課程糅合在一起,可以促進對知識的聯系與遷移,下面是以繪畫白衣戰士這一主題為切入口設計的PBL教學法案例:疫情期間以白衣戰士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共同反映什么樣的情感?為什么要畫以白衣戰士為主題的繪畫作品?這些繪畫作品是運用怎樣的形式展現的?通過設問引導學生理解和分析,再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課前檢索查找描繪白衣戰士英雄形象的繪畫作品,通過欣賞國畫、油畫、版畫、水彩、沙畫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讓學生聚焦抗疫現實,感受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迎難而上、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并以獨特的方式普及防控知識,致敬防疫英雄。圍繞白衣戰士這一主題的繪畫作品,結合相關知識,既包括對藝術風格、創作手段、表現形式、色彩語言的視覺審美和情感體驗,還包括對現實生活、心理狀態、藝術思維的了解。并通過藝術的形式對比、反思,理解這些作品飽含深情的筆觸和生動的形象塑造,如描繪爭分奪秒后只能坐在椅子上小憩的醫護人員;不顧年邁進入危險救援現場的老醫生;毅然剪掉一頭秀發的年輕女護士這些都給學生靈魂的觸動。通過多種繪畫表現手法多角度體會、理解,學會從多元化的藝術角度進行欣賞,開闊藝術視野,便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從而形成對美的正確認識,用欣賞的眼光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如鑒賞抗疫國畫作品《天使》,體驗水墨人物畫的精神氣質及情感表現。畫家運用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技巧,通過干濕、濃淡、粗細、疾徐的線條表現以及水墨烘托渲染,將白衣戰士的精神品質與中國畫的審美融合,展現傳統美學精神,其作品就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再如抗疫水彩作品《最美的微笑》,畫家用鮮明而強烈的色彩、奔放有力的筆觸和顏色交織在一起,畫面給人一種清晰明亮的感覺,同時又體現生機和活力,表現出陰霾終會散去,陽光即將來臨的信心,也凝結著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在鑒賞與評述白衣戰士繪畫作品時,學生將自己疫情期間的經歷、感受帶入作品的欣賞過程,用自己的親身體會理解作品,豐富藝術情感。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對不同的作品進行分析,在鑒賞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提高欣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產生對美的正確認知,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身在一線的白衣戰士,是與病魔最直接接觸的人,亦是最勇往直前的人。利用好這危中之機,通過危中尋機、化危為機,使學生抱有堅定信念,戰勝疫情也必將成為引領學生精神成長、提升生命質量、完善文化心理結構的契機。

四、結語

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一定要做到知識能力和道德素養并重,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3]。疫情防控呈現的全民性、時代性,決定其具有豐富的教化功能和深遠的人生意義。藝術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蘊含了豐富而生動的民族精神。疫情期間美育教學要充分利用防疫過程中積累的生動豐富的育人素材,讓每個學生通過主題自主探究,表達對問題及知識更為深刻的領悟和理解,作為美術教師應該在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積極實踐,發掘更多疫情期間優秀的主題性文藝作品,一定要以傳播民族精神為己任,為學生提供藝術鑒賞和實踐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薛二勇,李健.主動應對疫情等突發事件的教育體制機制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20(03).

[2]付衛東,周洪宇.肺炎疫情給我國在線教育帶來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2).

[3]陳章.抗擊疫情下職業院校的擔當與應對[J].當代職業教育,2020(02).

作者:郭敏 單位: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