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提升

時間:2022-03-18 09:12:13

導語:高職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提升

[摘要]教學效能感是教師對自己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觀判斷。高職師范青年教師教學能感提升事關院校可持續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和高職師范生職業自信的建立。為此,高職師范院校要重視青年教師的需求,努力做到“三多”:多支持、多激勵、多引導;高職師范青年教師也要做好“四多”:多學習、多研究、多實踐、多反思,在學習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實踐中反思,全面提升教學效能感,以發揮自身潛能并實現社會價值。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影響因素;提升路徑

在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成長關系到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高低還將直接影響到高職師范生職業自信的形成,并間接地影響未來的教育教學對象———小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形成。影響高職師范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他們的教學效能感,以提升高職青年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諸類問題需再作思考和分析。

一、“教學效能感”內涵的界定“教學效能感”

一詞最初源于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所謂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從事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而教學效能感正是“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在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運用。一般而言,教學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前者是指教師對于教育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等問題的一般看法和判斷,具體表現為教師深信教育的作用,相信教育可以擺脫學生所處環境及原有基礎的影響。后者是指教師對于自己能否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主觀判斷。本文因篇幅所限,主要是從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的個人教學效能感(personalteach-ingefficacy),即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對于自己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進行分析。

二、提升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重要性

教學效能感是教師對自己能否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觀判斷,將直接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形成、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與學校、教師、高職師范生甚至未來的教育教學對象———幼兒、小學生的發展都關系甚密。(一)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將為高職師范院校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教師是一所院校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更是高職師范院校發展的可持續力量和未來發展的主力軍。青年教師在高職師范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校園文化創新創建工作、教育見實習帶隊指導、教育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教育信念、對自我的評價以及對教育事業的全情投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如若提升將使他們更安心從教,也更樂于從教,努力在教育教學崗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進而推動院校的發展。(二)提升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能助力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一直是國內外不少研究者關注的焦點課題,從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出發,探尋其教學效能感形成的影響因素,并對教學效能感的提升路徑進行小切口的分析,將進一步推動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三)提高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將助力高職師范生職業自信的提升班杜拉的“替代性強化”理論表明,學習者可以通過觀察他人行為的結果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即“替代學習”。實驗表明,學習者更愿意選擇與自己年齡、地位等相近的人物作為榜樣加以模仿學習。新入職的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則因其青春、積極向上的狀態更容易與高職師范生打成一片,從而擁有更融洽的師生關系。高職師范生是高校中一大特殊的群體,早年挫敗的求學經歷極大破壞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為了扮演好未來可能扮演的幼兒教師、小學教師或是中小學培訓機構的“教師”角色,他們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效能感,從而增強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職業自信。

三、影響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分析

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與社會大環境對教師工作的認可、學校對青年教師的重視及他們自身的綜合素養、成敗經驗和歸因方式密切相關。下文主要從學校和教師個體層面展開分析:(一)學校的層面:學校的重視程度。近些年,國家在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做了不少指導。如2006年12月教育部出臺《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簡稱教高〔2006〕16)中指出:“重視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也正是在國家重視青年教師培養的旗幟下,各省高校、高職院校對新入職青年教師的培養也日漸規范化,為新入職青年教師提供各種思想引領、工作指導等培訓及為他們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施展才能等政策傾斜。凡此種種,無不體現了學校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視。(二)教師自身的層面: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學的成敗經驗、歸因方式。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效能感高低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身,如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過往的成敗經驗及歸因方式等。1.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教師綜合素養是教師的專業素養、教育素養、科學文化素養及人格素養等多方面的集合體。高職師范青年教師因陽光激情、能說會道、平易近人、幽默風趣等人格特質容易深得學生的青睞。從學歷來說,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均在碩士及以上,大多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師范名校,優秀的求學經歷潛移默化地熏陶出一批綜合素質夠硬、積極自信的青年教師。他們往往對自己充滿信心,并且時常能在講臺上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從而激勵更多的學生;加之其與高職師范生年齡相仿,與他們擁有更多共同的語言、興趣等,從而容易與高職師范生形成更加融洽的關系。2.教學的成敗經驗教學的成敗經驗是影響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重要因子,其中包括自身的教學經驗和他人的“替代性經驗”。據了解,新入職1-5年的青年教師如說課、微課、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課堂教學等中屢屢獲獎的教師往往擁有更高的教學效能感。這些過往獲得的各項榮譽,進一步激發了其全身心地從事教育教學的勇氣和信心。替代性經驗也是班杜拉在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分析時闡述的一大因子,主要指個體可以在觀察榜樣人物的示范時間接地獲得相應的強化。如若觀察到與自己教學能力相當的個體在教學中表現出色,就可進一步推知自己在教學中也可取得相似的教學成績,從而間接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效能感。3.他人言語的說服班杜拉認為,言語說服是當事者確認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手段。周遭人物,尤其是重要人物對個體的言語勸說能直接影響個體自我效能感。可見,高職師范青年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富有“人情味”的尊重、接納和支持。學校領導、同事對青年教師的關愛,尤其是重要人物對青年教師的積極評價、鼓勵、支持對高職青年教師自我效能感提升的作用不容小覷。此外,高職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與個體對教學成功與否的歸因方式也有一定的相關性。若個體時常將自身教學成功歸因于自身能力等穩定性因素,無疑將提升其教學效能感;反之,若將成功歸于運氣等不穩定的因素,則并不能提升其教學效能感。另外,教師自身的氣質、性格、自我意識、認知風格、情緒喚醒等都會影響教學效能感的提升。

四、提升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路徑分析

高職師范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是系統工程,該項工程牢靠與否取決于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協作,下文重點從學校和青年教師自身角度思考。學校要為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提供各種條件上的支持,同時,青年教師也要做好自身規劃,有條不紊地推動自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一)學校:多支持、多鼓勵、多引導。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多層次的,分別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一般而言,只有低一級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才會有高一級的需要。由此可見,要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效能感,使之安心教學以達到自我實現的狀態,首要的是滿足他們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的需求。在訪談中了解到,不少新入職青年教師因各種主客觀原因教學效能感大挫,主要表現為“兩多兩少”:雜事多、任務多,“每天都有事情忙,忙得焦頭爛額”,甚至忙到“沒時間談戀愛”;職稱低、收入低,“對發工資充滿了期待和渴望”。另一方面,教學經驗不足也時常引起恐慌:“要上課了,雖然是研究生畢業,但是怎么上好一堂課完全沒有底”“學生上課老遲到,偏偏督導來聽課,尷尬至極不知如何處理”“上頭通知參加教學比賽,自己一頭霧水不知如何下手”……諸如此類的困惑成為了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提升的一大阻力。學校管理者應當走進青年教師心里,傾聽他們的心聲,重視他們的需求。具體地說,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多支持。如上所述,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的生存現狀需引起重視,學校可以考慮在績效方面為青年教師做出一定的傾斜,以保障青年教師在物質、精神方面的需求得到較高的滿足。與此同時,為青年教師配備得力、富有犧牲精神的“導師”,為其教學技能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接地氣的指導,同時,為有特長的青年教師提供更多展示自己個性及特長的機會等。如此一來,青年教師感知到自己的需求受到重視,無需多掛念日常生活,便容易生出“一心只想教好書”的念頭,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以更積極的心態加入本校的建設和發展浪潮中。2.多鼓勵。青年教師入職后,他們的課堂教學一向是學校督導查課的重點,而青年教師在教學上的成敗體驗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教學效能感的高低。為此,學校運用教學質量監督體系時需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青年教師目前的教學現狀,不宜過分苛責,相反,應該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寬容和鼓勵,多肯定他們的優點,同時委婉地提出不足及具體的改進措施,給青年教師更多的成長時間和空間,努力包容他們在課堂教學和課堂紀律管理方面的不足,為他們教學效能感的提升提供友善、互助的氛圍。3.多引導。青年教師是一所院校成長堅實的后備力量,學校應責不旁貸地承擔起引導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責任。為此,學校需大力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單位組織的有關“高師青年崗前培訓”“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信息化技術運用”等培訓,讓他們在學習中感悟教學技能技巧和新技術對教師的新要求;同時學校要懂得“借力”,精心挑選本校經驗豐富的“專家教師”參與指導青年教師成長的工作,為他們在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境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此外,學校相關部門還可以專門組建青年教師的“微信群、QQ群”等通訊群,組建新教師“學習共同體”,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因年齡相近的青年教師遇到的問題也大同小異,他們可以借助這個平臺獨立思考、相互啟迪、互相交流、共同進步,還有助于建立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二)教師:多學習、多研究、多實踐、多反思。高職師范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更多地依賴于青年教師自身素養的提升以及各種活動的積極參與和反思。具體而言:1.觀摩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教學效能感的高低與其自身素養有直接關系,提升自身的素養是教師一輩子的追求。高職師范院校青年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效能感,首先要豐富自己的內涵,努力讓自己成為有專長、有特色、有魅力、受學生喜歡的教師。值得一提的是,教學效能感往往由“教材處理、教學策略、課堂管理、師生互動”等四個維度構成,由此,青年教師可以圍繞以上四個方面逐一攻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觀摩有經驗教師的課堂也不失為一條快速提升教學效能感的途徑。班杜拉也認為,觀察學習是個體學習的主要形式,個體可以在觀察他人的行為中學會相應的行為。為此,一方面,青年教師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帶來的便利,觀摩“中國大學公開課”“愛課程”“網易課程”等網絡課程,比照自身教育教學,海量汲取,找出差距,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效能感。另一方面,也要虛心地積極向身邊有經驗的“導師”學習,通過“師徒結對”后的觀摩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課堂管理能力、師生互動技巧、教材處理能力和教學策略”,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效能感。2.參加科研,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文中也曾提到:“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歡樂,使每天的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苦差,那就請你把每個教師引向進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這里,有收獲和發現,也有快樂和苦惱。誰能感到自己是在進行研究,誰就會更快地成為教育工作的能手。”正所謂“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只教書不研究難免教得膚淺,只研究不實踐未免教得空洞。青年教師應盡早加入教育科研隊伍,在教學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教學效能感。3.積極參加各類教學競賽,在實踐中錘煉教育教學能力如前所述,教學效能感的高低與個體歷經的成敗經驗過從甚密。相關研究表明:獲得過教學獎的教師比沒有獲得過教學獎的教師具有更高的課堂教學技能、教學評價效能,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懂得反思與自我調控,因而具有更高的教學效能感。筆者在訪談中也了解到,高職師范青年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和教師是否拿過一定級別的“教學獎”有正相關,得過獎的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明顯高于未得過獎的教師。個體過去教學的成功體驗直接影響其教學效能感的建立。近些年,國家開啟加強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監督,“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已成常態,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極好的平臺。青年教師應抓住機會,努力讓自己在“教材處理、教學設計及說課”方面有較大的進步,提升教學效能感。4.努力反思,在反思中體會教育教學的藝術和魅力波斯納說:教師成長=經驗+反思。葉瀾也感慨:“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成名師,但若堅持寫3年教學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重要途徑。新課改要求教師應當成為反思型的教師,高職師范青年教師如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效能感,也要盡可能地將反思成為一種習慣。無論是學習理論知識、觀摩課堂教學還是投身教育教學實踐,都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帶來的便利,在個人QQ空間、微信、微博中記錄自己的思考與成長。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積累,對其教學效能感的提升大有裨益。高職師范青年教師的成長關乎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要積極幫助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做好規劃和引導,使他們在“寬容、友善、進取”的校園氛圍里安心地成長,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效能感,從而讓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更完美地踐行自己的“教師夢”。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美)保羅•埃根,唐•考查克.教育心理學課堂之窗(第六版)[M].鄭日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四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李瑩,朱新秤.基于實證的高校教師教學效能感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21(4):95-98.

作者:吳海燕 單位: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