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青年教師輪崗探討
時間:2022-11-27 09:47:30
導語:病理生理學青年教師輪崗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病理生理學教學現狀分析
病理生理學已定位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與生命相關學科的交匯點上。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免疫學、人體組織與胚胎學等基礎醫學學科取得的成果和進展,都有力地促進了病理生理學對疾病本質的認識進程。病理生理學的研究內容是建立在多種醫學基礎課的基礎之上的,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是病理生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所在。相關基礎課內容的牢固掌握,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目前,病理生理學專業青年教師多是基礎醫學專業或醫學相關專業研究生,青年教師隊伍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大多數局限于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知識比較分散,不夠深入,雖然青年教師學歷層次比較高,工作熱情高,但是經驗不足。另一方面,基礎醫學課程的融合改革也對病理生理學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醫學課程群融合式教學改革以學科的縱深發展為基礎,開展以橫向發展的“器官—系統”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課程融合改革更強調學科間知識體系的橫向聯系,其縱橫交錯的教學模式,更加凸顯跨學科進行師資隊伍和教學體系統籌規劃的重要性[3]。青年教師若要適應病理生理學的教學任務以及課程融合改革的需求,必須加強自身理論知識儲備,使醫學基礎知識之間形成有機連接,提高知識融合能力,強化知識間的內在及外在聯系。
2青年教師輪崗的實施及現實意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過程的實施主體,對教育過程的質量水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培養青年教師不僅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師個人成長的需要。學校為了給青年教師培養創造條件、營造氛圍、提供機會、搭建平臺,開展了青年教師學科輪崗工作。病理生理學青年教師在履行好崗位職責的基礎上,每學期可自主選擇相關學科的兩門課程(如生理、生化)學習聽課,學校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全程聽課,并認真做好筆記。參加輪崗學習的教師必須參與所選課程的實驗培訓、集體備課、觀摩教學、試講等教學環節,對教學理論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更新和擴展自身的知識結構。另外,教師還要隨學生參加所有考試,以便督促自我學習。參加輪崗的教師可承擔所選課程一定數量的教學任務,所選課程所屬教研室指定一名主講教師專門負責參加輪崗學習教師的各方面工作。青年教師通過參與相關學科的各個教學環節,可以全面了解學校工作特點,更好更快地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吸取多元化的教學經驗,優化學科教學內容,豐富授課方式,解決固定環境下教學模式程式化、教學過程經驗化等問題。科學地實施教師輪崗制度,可以從不同角度優化教師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不斷提升教師授課技能。實施教師輪崗制度,對青年教師自身的成長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輪崗可以調動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釋放他們的活力,使青年教師打破原有思維模式的影響,將自己的教學技能和科研信息傳遞給新的接受交叉培訓的學科,使教學和科研信息在多個學科內得到更大程度的共享,激發內在潛力和創新思維。在輪崗學習過程中會為青年教師精心挑選“教學導師”,開展一幫一活動,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使其成長更具有科學性。教師輪崗可以深化學科間的交流啟發,激發教師自身潛能,通過思想碰撞產生更多的共鳴和火花,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和提升。學校還通過多種形式為青年教師提供各種鍛煉機會,鼓勵青年教師跨學科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使青年教師始終成為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中最前沿、最活躍的群體,使他們在實踐的磨煉中一步步得到鍛煉,一步步成長起來。學期末,學院成立檢查組對教師參加學習的情況和結果進行檢查、考核,而檢查、考核的結果將作為評優評先、職稱晉升和津貼分配的重要依據。學校還定期舉辦“青年教師學科輪崗及個人成長大家談”沙龍活動,參加學科輪崗的青年教師從所學課程的理論與實驗知識、教學方法、授課技巧等方面進行總結匯報,并對課程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輪崗教研室主任及負責教師對輪崗教師一學期的綜合表現進行全面評價;與會人員還圍繞學科內課程整合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規范教學評價等方面展開熱烈的討論,通過及時總結和反饋進一步促進教師輪崗的有效開展。
3教師輪崗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我院輪崗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部分青年教師輪崗學習主動性欠缺,輪崗流于形式,達不到輪崗學習的效果。要想真正推動教師輪崗制度的有效實施,學校必須深入教研室加強調研和論證,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教師輪崗意識,讓青年教師真正認識到輪崗學習對自我成長和自身發展的實際意義[4]。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以教師為本的基本理念,確保教師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要讓教師喜歡輪崗、樂于輪崗,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達到輪崗學習既定的目標。反之,如果教師只是被動盲目的被管理手段“綁架”輪崗,將會對教學過程產生消極影響。學校要不斷優化和完善輪崗考評機制,進一步完善輪崗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促進輪崗制度的有效實施。針對輪崗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剖析根源,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從而化解部分教師對輪崗的消極抵觸情緒。因此,組織落實好青年教師輪崗學習工作,既要嚴格要求、嚴格程序,又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對輪崗教師多鼓勵、多支持,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確保輪崗工作能夠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地開展下去,為教學改革和師資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總之,青年教師輪崗是進一步深化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改革,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基礎醫學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建立科學合理的輪崗制度,促進輪崗制度的有效實施,對適應新形勢下學科發展和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方永奇,桑慧,姚樹桐,等.試論以提升教學能力為核心的病理生理學教師專業發展模式[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10):1906.
[2]馮霞.淺析教師輪崗制度對教學過程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7(43):48-50.
[3]羅彥,陶虹,聶黎虹,等.人體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課程融合教改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4):158-160.
[4]汪小將,朱清芳.基礎教育中“教師輪崗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內江科技,2014,35(12):81-82.
作者:徐芳 劉巍 李鈺伶 胡業佳 蔡虹靜 李雅娜 石磊 單位:濱州醫學院
- 上一篇:青年教師化學教學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競賽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