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4-05 09:22:58
導語:新興產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湖南省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狀況分析
湖南省根據傳統產業的優勢、區域特點及戰略性發展要求,將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節能環保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湖南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劃綱要》,到2015年,形成3~5家千億元企業、30家百億元企業,力爭使20家企業進入全國500強,培育10個以上國際名牌產品、30個以上“中國馳名商標”、100個以上“湖南省著名商標”,力爭培育1個銷售收入過5000億元、2個2000億元、3個1000億元、4個500億元的園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總量達到5000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20%;到2020年,湖南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總量達到100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5%左右。據統計,近兩年湖南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人才需求總量超過17000名,其中,需要高層次人才3973名、高端技術技能人才5005名、普通技能型人才8022名。高層次人才需求量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工程技術人員、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科技研發設計人員;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量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機械制造加工、機電產品裝配工、市場營銷人員。七大產業中按人才需求量排列,分別為先進裝備制造產業、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從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狀況看,新興產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初級專業技術等級,對高層次人才的學歷要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學歷,職稱要求主要集中在中級職稱。從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層次需求分析,人才需求最大的是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占人才總需求的77%。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主力軍,其質量將直接決定產品性能的優劣、服務質量的高低、企業聲譽的好壞以及企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甚至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壯大。因此,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對整個產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湖南省職業院校的專業布局及戰略性新型產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狀況
1.湖南省職業院校的專業布局不能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湖南省現有高職學院70所、中職學校737所。從專業結構來看,大部分職業院校仍開設以服務傳統產業為主或寬口徑、普惠型的專業,文科以商務英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為主,理科以模具、機械、電氣為主。據統計,湖南省高職學院開設最多的文科專業分別是商務英語、電子商務、文秘、市場營銷,分別有50所、48所、37所、43所高職院校開設;理科專業開設最多的分別是計算機類、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機電類,分別有49所、41所、39所、33所高職院校開設;傳統的會計、電氣、機械、建筑等專業也有23所以上的高職院校開設。湖南省高職院校開辦最多的20個專業全是傳統專業。湖南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部分產業沒有足夠數量的專業點支撐。例如,目前全省僅有兩所高職學院開設太陽能技術專業,分別是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風能技術的僅一所高職學院,即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某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本省還沒有相應的職業院校開辦。
2.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育存在行業性不平衡的情況。雖然湖南省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整體上難以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但并非所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都緊缺,存在行業性不平衡的情況。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湖南省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目前已趨成熟,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和較強的產業競爭力,如湖南廣電集團、湖南藍貓卡通傳媒有限公司等企業已創出自己的品牌,具有較高的社會影響力和品牌效應。這些產業的人才培育已邁過成長期,配套專業的軟硬件趨于成熟,專業師資隊伍較為健全,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能基本滿足相關產業發展的要求。目前湖南開設電子、信息、動漫等配套專業的職業院校較多,有些職業院校甚至以信息、動漫產業為學校的主要服務產業,集中財力與物力建設以信息、動漫為主的專業群,形成了以“專一化、特色化、行業化”為特色的職業院校,如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等。除信息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外,其他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遠遠滯后于產業發展。如新能源產業涵蓋了風能、太陽能、核能、智能電網、生物質能等產業,但目前除少數職業院校開辦了與風能產業、太陽能產業相關的專業外,還沒有開辦與其他幾個產業對接的專業。同樣,在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產業也存在部分分支產業沒有相關專業做支撐的情況,這對于產業發展十分不利。
3.現有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方式和人才質量難以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受傳統教育思維定勢的影響,加之地域、教育經費、管理成本、師資隊伍等諸多因素制約,目前湖南省大部分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仍沿襲傳統的教育模式,即學生先在學校里學習通用型的基礎理論知識并訓練基本技能,最后一個學期再去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少數職業院校雖安排學生去企業參加生產實踐,但一般安排技術含量低的流水線,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實踐效果,也極易讓學生和學生家長對教育實踐產生反感。此外,大部分職業學院的專業與對口企業的聯系不多,專業實踐性教學多在學校內完成,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建設以到學校參加專業建設研討會或做專業講座為主。這種校內教學的培養方式,雖然能節約教學成本、降低管理風險、減少管理難度,但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方法”所需的專項崗位能力十分不利。僅在學校的理論課堂講授現場工藝管理、新技術的知識,學習新設備的操作技巧,難以培育合格的產業人才。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后,還要由企業花時間和精力進行二次培養,方能勝任相關的崗位,因此,傳統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式難以培養滿足產業要求的合格人才。
三、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策略
1.建立政、行、企、校多方參與的人才培育機制,共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第一,政府應積極發揮引領、指導及政策導向作用,促進校企緊密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以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既需要市場導向,也需要政府引導。在產業發展初期,尤其需要政府在政策、稅控、資金、人才戰略等方面的扶持。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技能型人才,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引導職業院校的專業發展方向,指導職業院校開辦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的專業,搭建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橋梁,出臺加快培養緊缺人才的相關政策等。具體來說,一是政府要提高認識,統籌規劃本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除了招商引資外,還需為產業發展提供交通、電力、水汽資源等設施,以及人才培育、產品流通、廣告宣傳等諸多服務。要將本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人才培育工作作為政府相關部門的重點工作來抓,促進本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引導職業院校建設與本地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對接的專業。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的需求往往具有前瞻性,而人才培養會滯后一段時間,因此,政府要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及發展趨勢,引導職業院校提前開設發展前景好、人才需求潛力大的專業。三是搭建學校與企業、行業合作的橋梁。要利用政府的影響力、號召力,為學校和企業、行業牽紅線、搭橋梁,促進校企人才共育、訂單培養、產學研合作的全面開展,實現多方共贏。四是通過經濟政策和稅控政策激勵校企合作平臺的建設。例如通過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政策,按政策減免企業因校企合作或接收頂崗實習學生的相關稅費,提升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五是制定針對人才緊缺型產業的特殊人才激勵政策,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人才和對接專業師資的引進與培養,促進人才緊缺型產業的健康發展。六是通過設置相關助學金、獎學金或減免學費等方式,吸引優秀學生報考或就讀與人才緊缺型產業對接的專業,提升相關產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質與量。第二,行業、企業轉變觀念,主動參與產業人才培養工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特點決定了產業所需人才應具備“技術新、工藝精、知識專”的素質,僅靠社會招聘很難滿足需要。例如,湖南某太陽能企業招聘光伏電站建設監理員,應聘者寥寥無幾,原因是目前很少開設對接相關戰略新興產業的專業,專業人才成長也需一個過程。因此,戰略新興產業的行業、企業應將傳統的“用人靠聘”人才觀念轉變為“合作育人,校企共贏”的觀念。湖南興業太陽能有限公司、湖南共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與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育人”就取得了較好效果。根據企業光伏電站建設規劃,以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光伏發電專業的學生為“準員工”,由校企共同培養參與工程實踐的“準員工”,讓他們全程參與光伏電站建設,企業提供實習崗位并進行技術指導,學校組織隊伍及做好學生管理工作。通過這種“旺工淡學”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校期間就直接參與工程建設,獲得了工程實踐經驗,也部分解決了合作公司在項目建設旺季人員不足的問題,使企業獲得了優先選拔優秀畢業生的機會,真正實現“企業、學生、學?!钡亩喾焦糙A。第三,職業院校應主動轉方式、調結構,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己任。一是根據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及學院的專業特色,主動對接湖南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或多個產業,開設相關專業或專業群,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技能型人才儲備。二是主動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本地區的行業、企業,按照“對接產業(行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推動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區域經濟”的建設思路,積極與行業、企業開展訂單培養、產教融合、旺工淡學等全方位合作,促進技術技能型人才質與量的提升。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本是一所以煤炭專業為特色的理工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及湖南中小型煤礦的關停整頓,決定重新調整戰略發展規劃,以服務湖南新能源產業為目標,開辦太陽能、風能專業群,與本地的太陽能企業、風能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在合作育人、共建實訓基地、資源共享上取得了較好效果。
2.建立科學的人才培育平臺,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第一,建立職業教育集團,集多方力量,加快培育產業人才。由相關行業或學校、企業牽頭,組建由行業、相關職業院校、區域內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等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集團,促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共享,最終實現多方共贏。建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職業教育集團,其意義還在于:一是有利于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中、小、微型企業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二是提升了產業集群的整體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三是促進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使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更符合行業、企業的需求;四是有利于緩解學校專業實訓條件和師資不足的問題;五是有利于學校根據企業生產工藝、技術的更新動態來調整教學內容。第二,校企共建共管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是學生升華為企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橋梁,既具備實習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的功能,又具有企業真實產品生產的功能。學生直接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在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參與實踐活動,既能提前接受企業的管理,感受企業文化,又能接受實際崗位技能的訓練與指導。同時,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立還能解決企業生產淡旺季的用工問題。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校企雙方根據生產淡旺季節的變化規律,調整生產性實訓時間,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又緩解了學校硬件資源不足的問題,還提高了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提升了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3.加大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工學結合的全面開展。傳統專業的口徑一般較寬,就業面較廣,學校一般注重培養學生的通用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但是,這種培養方式的缺點是學生的專項能力較差,不能直接勝任崗位,就業后還需在企業經歷一段時間的二次培養后才能滿足崗位的能力需求。與戰略新興產業對接的專業具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專業口徑較窄,專業人才的知識與技能難以實現多個產業的通用,學生的就業面窄,對人才的專業知識要求高;二是專業硬件投入成本大,實驗實訓設備通用性差。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必須根據專業的特點,實施工學結合、產教融合、旺工淡學或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方式,緊密對接行業、企業,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資源共同培養學生。旺工淡學、產教融合的模式既能解決企業生產周期性繁忙的問題,又為學生提供課程實訓、生產實訓的機會與條件,也部分解決了學校硬件條件和實訓指導教師不足的問題,能夠推動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4.建立學校教育、社會培訓、企業培養相結合的立體化培訓教育體系,滿足產業各級各類的人才需求。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的各級、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僅靠學校培養是不夠的,要建立學校教育與社會培訓、企業培養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中長期學習與短期培訓相結合,崗前培訓與崗中再教育相結合的立體化培訓教育體系,滿足各級各類的人才要求,為產業升級換代提供人力技術保障。第一,職業學校應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培養產業技術技能型“中堅”人才。高職院校應培養學生具備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與較高技術技能水平,較強的自學能力與知識、技術、技能內化能力,具備工作一段時間后勝任基層領導工作或技術上獨當一面的潛質;中職學校應培養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與理論水平、技能過硬的熟練技能人才,具備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與知識、技術內化能力,優秀者幾年后能勝任基層領導工作或技術型崗位。第二,積極開展周期短、見效快、以技能培訓為重點的社會培訓工作。根據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要求或企業的用工計劃,由社會培訓機構、職業院校聯合企業開展短期培訓班,就產業的某一崗位或某一專項技能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某一領域暫時性的人才緊缺與用工難題。第三,企業要重視員工培訓工作,制訂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培訓計劃。企業既要對員工進行企業規章制度、企業文化的培訓,也要對員工進行產業知識、技術技能的培訓,還應注重員工自我學習能力和知識、技術內化能力的培養。企業培訓新員工時,除了實行傳統的“導師制”外,還應要求每個部門的員工分期參加輪訓,聘請企業技術專家或行業專家定期為員工培訓,以不斷更新員工的文化知識,提升員工的能力。實力雄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企業,還可以自己開辦培訓學?;蚱笮:献鏖_辦“廠中校”,培訓自己所需的技能人才。
5.采用特殊機制加大師資培養與引進力度,促進“雙師型”隊伍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多在前期沒有對接的專業做支撐,人才儲備少,技術人才相對缺乏,例如目前光伏產業在國內除了某些綜合性大學有碩士或博士點外,本科教育還沒有光伏類專業,即使是光伏材料的碩士與博士畢業生也與光伏企業的實際生產要求有很大差距,所對接的專業難以找到高層次的人才來充實師資隊伍。因此,學校要制定特殊的激勵機制,采取經濟或政策措施加快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不僅要加強師資引進,還應注重對現有師資的培養,通過送派教師到對口高校進修、參加專題培訓、深入對口企業鍛煉實踐等方式,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此外,學校還需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及一線工程師、熟練技師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課程實訓和實踐。
6.加大產業宣傳力度,建設相關產業的科普、宣傳、示范基地,促進產業影響力的提升。戰略新興產業在社會的認知度還不高,人們對它們的發展狀況、應用前景了解還不夠,因此,需要加大產業宣傳的力度。政府、行業、企業、學校要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宣傳、介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狀況與應用前景,及時相關產業人才需求信息以及人才需求規劃等。有條件的職業院校還可通過建設相關產業的科技館、科技園、示范基地等宣傳產業,促進應用技術的推廣。學校在招生時,應針對與戰略新興產業對接的專業制定特殊的政策與措施,除加大相關專業的招生宣傳力度外,還可通過減免部分學費或設置獎助學金等方式吸引青年報考與戰略新產業所對接的專業,提升產業人才質量,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由于“新”,更面臨人才的困境。只有政府重視、行業參與、企業配合、學校主動、多方聯動、共同育人,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高質量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才能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為綜合效益好、對區域經濟社會起帶動全局和重大引領作用的優勢產業。
作者:田擁軍黃國慶單位: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林業局新聞發言人工作制度
- 下一篇: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提升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