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航運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7-08 10:55:45

導語:內河航運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河航運人才培養論文

1中原經濟區建設內河航運人才的現狀及需求狀況

1.1河南內河航運人才的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公路、鐵路和航空等交通設施得到長足發展,導致內河航運的競爭力越來越弱。與之相反,國際海運卻迅速發展,海員工資增長較快,在高薪的驅使下,90年代后期航運高等院校畢業生大多走向海上,部分內河企業30~40歲之間的船長、大副級別的技術精干也突破公司阻擾走向遠洋,留下的內河船干普遍年齡偏大,從此內河企業船員素質開始逐年下降;同時,由于市場利益化,大多中職學校已開始轉向培養兩年制海上駕駛員和輪機員,放棄培訓內河船員。內河航運人才的需求狀況。根據交通運輸部出臺的《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十二五”期間內河航道建設被列為建設重點。2012年8月23日,河南省政府《關于加快我省內河水運發展的實施意見》,計劃到2020年,全省內河水運貨運量超過1億噸,省內運輸船舶平均噸位達500噸,長江干線上的我省省籍運輸船舶平均噸位超過1000噸;擁有5條“通江達海”的水路運輸通道,通航里程達1980公里,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達706公里;港口年吞吐能力貨運達到2800萬噸、客運達到500萬人次,成為對外開放的通道和優勢產業集聚的依托。因此,我國內河水運實現快速發展,船舶必定要大型化、特種化,船員職業必須從簡單勞動向知識型、技能型轉變,培養一支高素質船員隊伍已成為現代化水運的迫切需求。

1.2目前內河航運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亟待教育和海事部門給予相關政策。近年來,河南內河投資力度逐步加大,航運建設迅速發展。截至目前,河南內河運力運量在全國內河省份中排名第三,從事水上運輸企業104家,從業人員一萬余人。據統計,水路貨物運輸量、貨物周轉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分別占11.4%和45.6%,承擔了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量。1984年1月1日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第三章(船舶、設施上人員)第七條規定“: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無線話務員、話務員以及水上飛機、潛水員的響應人員,必須持合格的職務證書。”但是目前河南省仍然沒有船員培訓資質和職業資格發證權。因此,亟待教育和海事部門提高政策支持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2)相關高校生源質量較差。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船員隊伍,對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實現運輸暢通具有決定性作用,并對全球航運安全、海洋環境保護和航運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內河航運是內陸走向海洋與世界接軌的通道,要想保證通道活躍,內河航運必須有相應的專業人才和海江皆通的復合型人才。由于長江等內河航道條件的特殊性,要求船員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駕駛員必須熟練掌握航道,熟悉航道的構造、水性,水文氣象、航行特點、人性、船性、法律法規。但目前專科批次錄取分數線較低,而且內陸地區對船員職業認識不夠,報考不踴躍等一系列問題造成相關高校的生源質量較差的現狀。因此,高校航運海事院系必須聯合教育部門等相關部門,盡快解決生源質量較差的問題。

(3)航運海事專業師資隊伍匱乏導致教學、實踐環節薄弱。目前高職教育及省級人事部門引進在職教師基本條件是:航海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同時取得無限航區二副/二管輪以上職業資格。對于剛畢業的航運海事類大學生來說,要取得無限航區二副/二管輪以上職業資格至少需要30月的船上服務資歷。這樣的招聘條件雖然能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師資隊伍的質量,但是卻也限制了海事專業師資隊伍的擴大,進而導致教學和實踐環節薄弱等問題的出現。

2根據內河航運人才現狀及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2.1從教育領域入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縱觀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經濟低谷之后定是重新崛起。隨著國家拉動內需振興經濟,發展中西部及長江流域的需要,內河航運事業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面對高素質船員的嚴重流失,如果不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內河航運培養人才鏈就會斷裂,就不可能有后續新興人才;航運不能順利發展,就會對國家的經濟復蘇形成制約。經濟發展,教育先行。政府和企業要為未來內河運輸未雨綢繆,重拾昔日輝煌,為經濟振興做好人才儲備,就需要首先從教育領域入手。

(1)求精務實,一技多能。堅持精品小班制(40人/每班)培養方式,教學中注重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在加強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使學生充分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熟練掌握語言、交際、駕駛、電腦等技巧,同時獲得各種職業資格及畢業證。

(2)理論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探討實踐能力、優秀素質及綜合理論;理論+實戰,學歷+技能,以雙師型(工程師、技師)高端人才為培養目標,應對船上各種工作任務的挑戰。學校應積極與行業精英互動,安排相關行業內的高層專業人士來校講學,為學生創造和技術專家、企業領導直接交流的機會,為航運事業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3)發揮潛力,超越自我。探索學生的天賦,與學生交心,堅持師生平等交流,通過反復的交流和探討使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和堅定的職業精神,引導他們不斷超越自我。

(4)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建立由課堂、實訓室、實習實訓基地、實訓管理規范組成的精細化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體系,努力使學生系統學習后的專業技能真正達到行業標準。

2.2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滿足“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擁有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此,可以通過培養和引進兩條途徑,將無船舶工作經歷的專業課教師送上船舶進行見習鍛煉,并獲得高級船員適任證書;同時從航運企業引進具有豐富航海經驗又符合教學條件的高級船員來校任教,充實航海類專業教師隊伍。

2.3精選企業,高品質就業

學校要有強烈的市場意識,積極尋求合作伙伴,爭取訂單培養,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利用企業的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把企業的設施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充分利用起來。學校要積極尋求優秀單位共同培養專業人才,使學生能定時到專業對應單位觀摩或實踐,實現批量就業、個性化就業、精品化就業。

2.4建設大型實驗實訓室及實習基地

學校要根據國家海事局對人才培養實訓環節的要求,并借鑒兄弟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經驗,學校高起點、高標準地建設航運海事實訓室和校內實訓基地。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先期可投入資金建立滿足內河船員培訓需要的基本安全、駕駛和輪機崗位三個實訓中心,并且要通過國家海事局組織的現場核驗。按照國家海事部門的要求建立船舶駕駛和機艙全任務兩大模擬器實訓中心。另外,建立配套的船舶雷達、航海儀器、航海氣象、船舶電氣設備和設備維修與拆裝等實訓室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建設高質量的內陸地區航海人才培養基地。

3結論

培養專業知識扎實、自身素質優秀的內河航運人才,順應中原經濟區建設內河航運的發展,需要省交通廳海事局給予政策支持,爭取發證權和培訓資質;人事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人事政策,解決航運海事專業師資隊伍匱乏等問題。因此,高校人事組織部門根據課題組建議采取人事制形式引進人才,滿足中原經濟區建設內河航運人才培養模式;為順應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和發展,海事部門也應該對肩負人才培養重任的高校予以大力支持,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出海通道人才培養提高政策保障。實現既能培養專業知識扎實、自身素質優秀的內河航運人才,又能順應中原經濟區建設內河航運發展的就業途徑。

作者:董永芳 單位: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