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產業機電類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7-08 11:03:26
導語:航空產業機電類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伴隨國家大力推進航空工業發展的步伐,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安陽工學院等高校也紛紛設立航空院系或相關專業,成為傳統航空工程教育院校布局的有益補充與拓展。河南省現有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空軍第一航空學院、河南省信陽航空服務學校、安陽工學院等6所院校開設了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工程、航空物流、飛機與發動機工程、航空兵器工程、飛機制造與維修等航空相關專業。2013年河南省培養航空類人才共計1398人,其中本科948人。經過調查與統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所需要的航空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實驗區2015年將有8100人供需缺口,2020年有12800人供需缺口。如果不解決航空類高素質人才供需矛盾,將制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
二、航空產業人才需求特點
1.航空產業特點
航空工業涉及70多個學科和工業領域大部分產業,具有“一強、兩長、三大、五高”的行業特性,即帶動性強、周期長、產業鏈長、大投資、大風險、大市場、高管理、高技術、高熟練曲線依賴、高度壟斷和國際化程度高。航空產品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的結晶,它綜合集成了力學、材料科學、計算機、電子學、自動控制、制造工程等科學技術領域和人機工程學、可靠性工程、試驗測試技術等當代工程技術領域的多種成果,學科高度交叉、技術高度密集。基于航空產業鏈長、附加值高、對其他產業的輻射作用強,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許多地區都把發展航空產業作為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例如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天津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沈陽民用航空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等。
2.航空制造技術特點
1)航空產品零件的結構特點
現代飛機為滿足高速、高機動、高負載和遠航程等性能要求,大量地采用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其零件越來越向型面復雜化、結構輕量化、材料多元化和制造精密化方向發展。零件結構常采用整體件和薄壁件等復雜結構。為了減輕飛機重量、提高零件的強度和可靠性,航空零件廣泛采用鈦合金、耐高溫合金、高強度鋼、復合材料和工程陶瓷等新型材料。
2)航空產品零件的工藝特點
現代航空制造業所面臨的通常都是多品種、小批量、短生產周期的生產任務,因此要求工藝系統有較高的響應速度。航空產品的整體結構設計使得需要切削加工的零件數量大幅增加,部分結構件的材料去除率達90%以上。薄壁結構易產生加工變形,使得如何合理選擇刀具和科學選用加工參數成為工藝技術的一個難點。
3)航空制造新技術
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是航空制造技術發展的核心。包括數字化樣機、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加工、數字化裝配、數字化檢測及數字化信息管理等,最終達到完全實現產品在各個階段的信息集成與共享。傳統制造方式正在被三維制造方式逐步取代,三維工藝信息完全代替了傳統意義上的工藝文件,三維工藝信息的和使用使得三維產品模型被直接應用于研制過程的各個階段,三維模型成為設計與制造的唯一依據,是三維制造方式與傳統制造方式的主要區別。
3.我國航空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005年10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的一份《應對中國隱現的人才短缺》報告中指出:中國擁有160萬年輕的工程專業人才,其中約33%是學工程的,但畢業生中只有大約10%具備從事該行業的必備技能。現代航空工程師的內涵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設計工程師、工藝工程師的范疇,而是向“大工程”方向發展。“大工程”人才的培養與傳統技術人才培養最顯著的差別在于,“大工程”人才不能僅是純粹地掌握科學或技術,而且具備數學與科學基礎知識、大工程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溝通表達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以及職業道德等綜合能力。“大工程”專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從事具體某項技術工作的“工匠”型人才,而是為學生提供寬泛的專業準備,使學生在某一工程領域具備通識的、基礎的知識,讓學生在一個更高更廣的領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整體性的把握。鄭州航空產業的高技術、國際化等特點預示著人才培養必須沿著大工程人才培養方向發展才能滿足鄭州航空產業的高速發展需要。
1.鄭州航空產業人才培養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工程教育沒有明確的人才標準和目標定位,工程教育科學化、實踐動手能力弱化,卻未給學生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植入足夠的學術根基,出現工程弱化、學術不足,教育方向混沌的現象。對于航空工程教育來說,由于以前我國軍用航空產品型號任務少、民用及通用航空產品任務更少,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少,致使面向航空產業的工程教育非常缺乏。河南省擁有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鄭州飛機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面向軍用航空的企事業單位,但是對人才的需求量不夠大,致使我省工程教育以面向通用教育為主,缺乏航空專業教育培養體系。隨著鄭州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河南省工程教育還缺乏與之相匹配的航空工程教育體系。
2.工程教育改革國家政策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致力于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促進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卓越計劃”要求高校和企業要共同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卓越計劃對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因此,“卓越計劃”為工程教育面向鄭州航空產業發展需求進行改革指明了方向。
3.機電類專業的航空培養定位
航空產業與通用產品的零部件在空間結構、材料、制造技術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別,航空零部件的制造難度更大、高新技術應用更廣泛、國際交流更明顯。面向航空制造產業的服務定位不僅可以提升傳統機電類專業的社會服務水平,而且可以提升專業的辦學質量。因此,傳統機電類工程教育面對鄭州航空產業發展提出的人才培養需要,將必須以航空產業為背景,利用“卓越計劃”理念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拓展航空領域知識、強化先進制造技術教育,構建了航空特色鮮明的機械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4.機電類專業的航空辦學支撐條件
機電類專業確立了面向航空產業的服務定位,還必須在課程體系、實踐條件、師資培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全面改革,來突出機械工程專業與航空技術的結合,構建適應航空技術教育的平臺和環境。課程體系方面須以“大工程”為培養方向,強化提高科學技術基礎素質,完善和拓展人文素質,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及先進技術的學習能力。實踐條件方面需要面向航空企業同步先進制造技術的設備、軟件,將航空企業制造現場仿真或借助視頻等手段引入到課堂,提高學生的工程感知能力。師資培養方面需要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及航空技術理論修養,鼓勵教師參與到航空企業一線進行科學研究。同時,面向航空產業的機電類專業還需同重點航空企業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針對企業的前沿問題、重點難題展開聯合技術攻關,通過校企深度合作,使學校真正融入企業發展中,同時將合作的成果在反哺到人才培養中。
四、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機電類專業辦學實踐
1.學校面向鄭州航空產業的辦學思路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作為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唯一一所與航空工業有淵源的院校,學院為全面融入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與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省民航發展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組成協同創新聯盟,培育成立了“航空經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航空材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在河南省領導的關懷下,組建了河南省“航空經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以此為契機,學院積極組織教師參與鄭州民航維修市場規劃等項目建設。
2.機電類專業面向鄭州航空產業建設實踐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擁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河南省特色專業,該專業面對鄭州航空產業的戰略機遇,積極與中航工業洪都航空工業集團、中航工業鄭州飛機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中航工業平原機器廠、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等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派遣教師到航空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鍛煉,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建設。在專業教學計劃改革中,在鞏固機械工程基礎理論的基礎上,積極面向航空企業技術發展方向,開設了CATIA建模及數控加工、航空維修工程、三維制造技術、精密成型技術、輕質合金及復合材料等航空類相關課程。在實踐環境建設方面,積極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實驗項目論證,購置了三維光學掃描儀、激光非接觸變形測量系統、超聲C掃描系統、攪拌摩擦焊制造系統等一批先進儀器設備,構建了快速制造技術、先進檢測技術等實驗項目。通過對課程、實踐、師資等條件的改善,我校實現了航空制造企業準現場模擬教學環境的搭建。此外,我校加強了人文素質課程建設,開設了航空知識講座、工程項目寫作、科研項目訓練、技術經濟學等課程建設,豐富了學生的航空知識,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最近,我專業積極參與到河南省航空經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通過走訪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內通航企業,同時結合“卓越計劃”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專業知識結構,成功申報了校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通過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機械類專業滿足鄭州航空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五、結語
鄭州航空產業不僅是鄭州產業升級的一次重大戰略機遇,也是地方高校提高辦學質量的一次重大戰略機遇,高校應積極根據鄭州航空產業的發展需求,調整專業發展方向,完善課程、實踐、師資等辦學條件,通過深化專業建設,確保專業能緊跟社會發展的趨勢,進而為社會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合格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劉元朋 王金鳳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
- 上一篇:內河航運人才培養論文
- 下一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人力資源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