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時間:2022-01-25 09:39:28
導語:護理專業“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護理專業“定崗雙元”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由學校(學校元)與用人醫院(醫院元)作為合作育人的“雙元”,在保證畢業生達到國家護士執業資格標準的前提下,針對用人醫院指定護理崗位(定崗)的任職要求進行“定崗”培養,使畢業生零距離進入用人醫院崗位工作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半p元制”培養模式源于德國,是職業教育的成功范式之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是由國家立法、校企雙方遵循、校企合作、企業為主的一種辦學制度。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德國雙元制教育,但由于缺乏國家立法保障、企業缺乏積極性等多方面原因,從形式和實質來看,大多數因缺少企業“元”的參與而難以持續。我校自2012年先后與滄州市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進行“定崗雙元”式人才培養,具體做法如下。
1方法
1.1院校雙方簽訂培養協議
院校雙方共同協商,簽訂培養協議,包括學生選拔條件、學生在校學習及醫院參與培養情況、頂崗實習標準及畢業留用情況。根據院校協議,學校在新生入學時組織學生報名,由院方組織專家來校選拔學生,組成以醫院命名的訂單班。
1.2培養模式
1.2.1確立“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
“定崗”指根據護理專業對應的崗位群確定人才培養方向,“雙元”即我校和合作醫院。為了保障“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針對目前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和調整,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與合作醫院共同組成教學指導委員會,雙方共同開發專業核心課程、編寫更貼近臨床實際的特色教材,修訂訂單班的課程標準,按照合作醫院的實際崗位需求進行課程結構的調整,加入醫院特色課。
1.2.2重新組合課程內容
課程建設依據“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按照特定培養目標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成一門新的課程。在同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醫院實際工作過程為標準,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組合,融入醫院特色課。為使學生“定崗”前奠定理論基礎,在第四學期開設專業方向課程,主要包含手術室護理、急危重癥護理、腫瘤病人護理、糖尿病病人護理、精神護理、中醫護理和口腔護理等。
1.2.3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醫院臨床護理優秀教師參與教學活動,學校教師參與醫院管理和臨床護理工作,并不斷選派優秀骨干教師到合作醫院學習,及時更新知識,掌握臨床護理新進展并應用于教學中,校院共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合作醫院每學期根據學校安排定期選派專家來學校進行講座或授課。
1.2.4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引領部分專業課、核心課、操作課走出教室、走進醫院、走上臨床,在臨床中教學、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定期參觀醫院、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項活動,增加歸屬感,在教學過程增加臨床日常工作中護理人員與病人及相關人員之間的情景模擬,實訓過程增加各個科室常見問題、多發問題的處理方案培訓。
1.2.5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在服務病人的過程中,護理服務質量與護士人文素質修養息息相關。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充分認識人文素質的重要性,教學中加入人文課程并融入醫院文化,提高了學生人文素養。將醫院文化引入學校文化,讓學生更早了解醫院的管理模式、規章制度以及競爭機制。在管理制度上借鑒醫院的行為準則對學生的管理實行操行分制度,操行分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將來合作醫院對學生的錄用結果。1.3健全合作管理機制,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雙方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及培養方案;醫院制定選拔標準和要求,直接參與選拔學生;醫院構建激勵機制;學校與醫院的文化對接,加強制度文化管理。
2結果
通過2年的在校學習,訂單班的學生已進入臨床實習,對實習學生進行跟蹤調查,采用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主觀評價,滄州市人民醫院訂單班51份、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訂單班58份,共109份,收回109份,回收率為100%,合格率100%。
3討論
通過學生對訂單培養的評價及臨床帶教老師對學生臨床能力的評價發現,學生對醫院有較強的歸宿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較強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較快適應臨床環境及護士角色?!岸◢忞p元”人才培養模式能充分調動“醫院元”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積極性,促進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使編制教材更貼近職業崗位需求,具有針對性?!搬t院元”一線護理專家作為專業課教師參與教學,促進了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學生的“準員工”身份促進學生主動提前到醫院見習,感受醫院職業氛圍。學生以“準員工”身份在未來工作的醫院頂崗實習1年,增強了學生融入醫院環境的意識。同時,醫院對學生的實習教學和實習管理也會因學生的身份轉變而得到加強。綜上所述,“定崗雙元”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把學校、用人醫院、學生三方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調動了三方主動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作者:王慧玲 南桂英 張騫云 張冉 朱倩 趙潤平 單位:
- 上一篇:農村經營管理信息化建設新思考
- 下一篇:農業院校學科建設與學風建設的促進作用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