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校廠所”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時間:2022-05-31 09:33:40
導語:高職院校“校廠所”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2年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被批準為國家骨干院校建設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為不斷提高模具專業辦學水平及人才培養質量,在三年建設期內,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緊緊圍繞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方案和任務中關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預定建設目標,全面開展建設工作。深入系統的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學校、工廠、模具研究所深度合作機制,形成學校、企業、研究所三方育人平臺,構建“校廠所”共育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廠所”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校廠所”人才培養模式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素質的培養與畢業生就業率有著諸多提升,其可以幫助高職院校建立更加良好的教育平臺,使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為開放的辦學模式,建立校企供求關系以及長效合作機制,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靈活運用創新精神的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深化教學教育改革,構建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校廠所”共育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就業率。
1.轉變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
1.1現階段實施人才培養模式落后
培養高素質人才是高職院校的首要目標,但是在我國,現階段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對培養模式還處在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完備的合理的培養模式。我國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極其模糊,辦學特色不夠突出,高職院校作為對職業人才的培養機構,現階段,諸多高職院校完全不明確其培養的學生的就業方向,一味的按部就班的進行理論課教學和學術性研討,不注重對學生實踐性的教育及專業對口性的訓練。
1.2高職院校畢業生面臨嚴重就業形勢
據2009年第六次大規模大學生就業調查顯示,高校本科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66.7%,他們的專業對口率也達到50%以上。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在全國每年招生超過330萬人,占到全日制本專科高校在校生的將近一半,但是高職院校的就業率卻不容樂觀,其平均就業率不僅遠低于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專業對口率更低。
1.3高職院校所教授科目與企業需求嚴重不符
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并不注重社會發展與企業需求,不跟隨時代科技發展,從不創新,一直教授學生舊知識,舊科技,使學生所學與社會所需嚴重不符,學生從這樣的學校畢業,其所學對他的就業以及日后生活完全沒有用處,甚至造成障礙。
2.校廠所”共育人才培養模式實踐
2.1對現階段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適應就業的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是社會職業技術教育的最高層次教育,同時,也是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高等職業技術型人才的最佳途徑。高等職業教育能否培養出的高技術人才是否能夠適應社會、適應企業具體的崗位需求,對社會的高速發展是否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決定于高職院校的具體辦學方式是否具有其獨特的辦學特色。校廠所”共育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極大的加強企業學校之間的聯系,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有形資產與無形的人力資源,這些都是高職院校教育中所欠缺的,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上,企業有著高職院校所沒有的極大的優勢。通過實行“校廠所”共育人才培養模式,通過企業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機會,實行“廠學”結合,能夠大大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能力。
2.2通過“校、廠、所”培養模式增加就業率
加強企業學校的聯合,能夠使得學生的就業方向直接在相關培養方案中得到鮮明的體現,是課程目標與就業目標直接的緊密結合在一起,較大的縮短了學校與企業的距離,縮短了就業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距離,更好的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便利,與此同時,經過“校廠所”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學生能夠在畢業的時候,領到“雙證”,即“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本專業最新的技術知識,并運用于實踐,通過“校、廠、所”培養模式可以大大增加對對口企業的相關了解,企業一方面可以找到合適崗位的學生,招收到學生后可以大大減少上崗前培訓時間,極大節約企業招工成本。學校則可以提前預知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人數,及時對生源作可支配的調整,確保所招都能有確定的工作崗位去向,提高就業率與專業對口率,使學生能夠學有所成,減少對教學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浪費。
2.3實踐中形成“四融合、四結合”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效果顯著
借助“校廠所”合作育人平臺,實現“實踐教學、技術研發、產品加工、大賽培育”四大功能有機融合,形成了“教室與車間一體、學習與研發一體、教師與工程師一體、作業與產品一體”的產教結合實踐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成果顯著。實行“校、廠、所”培養模式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極大的培養提高學生多層次多方面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技能技術的訓練,注重技能操作,增加突發工程危險事故的應對處理能力,能夠保證教育的相關真實實用性,使學生學到真正的一技之長。“校、廠、所”培養模式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培養出一批高質量、熟技能的適應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時能夠培養學生使學生在減少學校對相重大型設備,及實踐設施的投入投資,使得學校能將更多的錢投入到學生的教育教學中以及師資隊伍中。親自了解企業的具體生產過程,進行現場實際操作,積累在企業中生產技能的具體經驗,提高綜合素質。這樣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就會具有過硬的操作技能、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這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收到認可,從而良性推動整個社會的的和諧、穩定、發展。
3結語
“校、廠、所”培養模式能夠極大的促進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同時也能大大減少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成本,實現校企雙贏。同時,能夠培養出一批專業技能過硬,素質高,能力強的學生,是人才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極大的促進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王微微 林凱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鐘鳳芝,高波,王莉力.模具專業“校廠所”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4,(3).
[2]廖曉明,王凌云,于景福.高職模具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2012,(1).
[3]葉逸筠.高職院校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綜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06).
- 上一篇: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與發展趨勢
- 下一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