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10-18 08:12:29
導語:德育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德育管理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茖W構建和完善高校德育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德育管理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決策、指揮、協調和控制功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大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激發其創新思維和創新激情,塑造其創新人格和創新品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德育;管理體系;創新人才培養
高等學校作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之源,不僅是知識創新、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也是科技人才集散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場所,在創新人才培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德育管理以人為核心,包括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為規范教育管理、學籍管理、社團組織管理、生活管理、宿舍管理、學生活動管理等,涉及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擔負著重任。因此,科學構建和完善高校德育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德育管理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決策、指揮、協調和控制功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大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激發其創新思維和創新激情,塑造其創新人格和創新品質,使其具備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寬容合作的團隊精神,擁有高尚的思想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創新人格和個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創新和創新型人才內涵解讀
創新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拋開舊的,創造新的,也指創造性。創新是能夠為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出有價值、新穎而獨特的產品(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行為活動。創新可以運用于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領域中,如思想創新、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等。因此,創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發現或發明的成果基礎上,能做出新發現、提出新見解、開拓新領域、解決新問題、創造新事物,或能對前人、他人成果做出創造性運用。創新具有兩種形式:一是發現式創新,即經過探索和研究從而認識以前客觀存在,但未被前人或他人認識的趨勢、規律、本質或重要事實等,這種創新屬于認識世界的范疇;二是發明式創新,即創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經實踐驗證可應用的新事物、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或新方法等,這種創新屬于改革世界的范疇。創新教育就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創新型人才是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人,包括創新人格和創新思維。創新人格指強烈的動機、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動性、好奇性、挑戰性、求知欲、堅韌性等;創新思維指思維的敏銳性、流暢性、變通性、發散性、獨創性等。在創新能力、創新人格和創新思維三者中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創新人格,其次是創新思維,最后才是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完美統一,它要求創新型人才不但要知道如何創造,還要知道為什么去創造;前者屬于創造能力問題,后者屬于價值判斷問題。創造的目的是給人類帶來幸福,這樣的創造才有價值。只有這兩者有機結合才是真正的創新型人才,能夠創新但不符合人類進步普遍價值標準的人不能算作創新型人才。因此,所謂創新型人才指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良好的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和較強創新能力的人。
二、創新人才培養的局限和制約因素
1.目前高校德育管理在創新人才培養上的局限。一是認為德育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規范人們的行為,德育培養目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政治上和思想上合格的接班人。因此,在德育實踐中偏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不重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二是德育的政治性過強,只介紹主流學派思想,容易形成思維定式,抑制人們敢于探索和創新等觀念的形成,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三是德育方法簡單化。傳統德育方法主要是灌輸法,忽視個體差異,不注重層次性和靈活性,沒有根據德育對象的身心特點有意識地培養其創新興趣,激發其創新動機,不鼓勵其去探索和嘗試,勢必影響德育效果,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四是有的德育評價標準過時、單一,已不能跟上社會發展對人才健康成長的新要求。在對大學生進行評價時,經常受成績和智力方面表現的影響,使有些人恃才自傲。五是當前的德育強調向學生傳授政治思想和道德規范,特別強調正面教育,常常用大量正面事實和觀點來教育學生,很少涉及以至忽略反面觀點的辨析,使學生缺少對各種信息進行比較和選擇的機會與能力,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2.影響和制約高校德育環境的因素分析。一是社會大環境的挑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多元化的呈現,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和心理產生雙重影響。市場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特點和競爭性原則,一方面激勵大學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進取、發奮成才,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一些大學生的投機心理和個人主義,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價值觀念在大學校園里沉渣泛起,在當代大學生中產生消極影響,并帶來諸多迷惑。二是學校自身內部因素。部分高校對德育環境重視力度不夠,投入不足,使學校德育環境建設不盡如人意,給高校德育工作造成很多障礙,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忽視學生個性心理差異,傳統的“一刀切”“一鍋煮”與現階段高校德育工作要求相距甚遠。高校德育評價機制不夠健全,目前一些高校主要以智力商數為主,忽視了其他不可評價素質要素,以致造成高分低能、高智低德、知易行難、知行不一等現象。盡管高校普遍實行德育測評或綜合測評,但由于評價指標和手段不夠完善,所取得的實際效果甚微,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發展導向作用不大。三是家庭環境負面影響。家庭關系與社會交往對大學生的影響很大,家庭熏陶對子女人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持久的影響,但目前無論是高校還是家庭本身都忽視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很多家庭認為孩子已是成年人,進入大學階段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己形成,不需要再進行家庭教育。而離婚率上升、家庭缺損、家庭關系和家庭觀念的變化給子女又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此外,家庭經濟狀況、父母自身素質、家庭教育方式、家庭關系等也直接影響子女的思想和心理,影響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四是大眾傳媒發展的沖擊。大學生是最先接觸、也是最先接受互聯網的群體之一,具有商業化、大眾化特征的大眾傳媒正在深刻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絡上的一些不良因素正一步步地腐蝕著高校德育環境,造成一些大學生道德人格缺失、道德判斷力削弱、價值觀傾斜、價值取向紊亂等。因此,理性面對大眾傳媒在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帶來的沖擊,是高校德育環境建設所必須解決的課題。
三、高校德育工作參與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
1.建立動態開放科學高效的德育管理系統。建立適應創新人才培養要求的、主動的、開放的、注重實踐的德育管理系統,整合德育內容和方法,加大科學管理力度,促進傳統教育方法與現代教育手段有機結合,提高德育管理的時效和水平,是推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根據學校自身實際,合理規劃德育發展目標,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德育管理體制,打破“圍墻”,開門辦學,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完善自我,提高創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全員關注的德育管理機制,強化職能部門和院系學生管理職能,建立互聯互動的動態開放的德育管理系統,把其放在大系統、大背景、大環境中研究,納入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探索,把立足點放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中心上來,主動發揮基層組織的德育管理功能。加大投入,在學生管理部門建立互聯網等現代管理系統,主動促進學校與經濟社會和世界各高校及相關行業接軌,促進學校內部綜合信息的傳遞與交流,以便隨時調控各個層面和層次的德育管理工作,實現科學高效的信息化管理。2.建立資源優化的德育運行機制。完善德育管理運行機制,整合教育主體、客體和環境育人的力量,是適應并推進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優化高校德育資源配置,形成以教育為先導、以服務為基礎、以管理為依托的宏觀德育格局,著眼德育管理運行機制轉換,健全體制改革配套管理。結合招生就業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著力研究和探索學分制與自主學習并軌條件下學生管理機制轉換,把握管理的重要環節和薄弱環節,切實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增強德育管理力度。加強以宿舍為基礎,群體單位和管理基本環節的管理機制,改善學生宿舍的軟硬環境,樹立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化政治方向和主流價值觀引導,激活主體深層次需求,形成豐富、進步、穩定的德育氛圍,促進學生創新人格和個性的全面發展。3.建立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機制。強化目標意識,量化管理指標,建立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德育管理評價機制是實現學生成長全過程管理的重要保障,對創新人才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德、智、體等綜合測評是對學生個體的創新能力進行定量考核的一種方法,力求運用科學手段對人才培養和全面發展進行反饋督導,使規章制度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使德育功能由虛變實。結合學校自身發展狀況,建立和完善學校職能部門和院系班三級評價機制,加強德育管理評價的督導性。實行多層級評估,建立激勵創新的德育管理評價機制,激活大學生督導創新意識。設立德育創新獎,激發學生內在的創新潛能。在學生中培養積極上進、開拓進取的良好風氣,鼓勵高素質創新人才脫穎而出。4.建立素質優良的德育管理隊伍。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素質優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校德育管理隊伍,是實施創新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把德育管理隊伍建設問題與當前高校機構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結合起來,對德育工作崗位進行科學再設計。政策導向和制度規范能夠加強隊伍建設和投入,促進德育管理隊伍合理流動,加強專職德育管理隊伍和工作人員中的業務指導和培訓,提高現代化管理知識和技能,改善隊伍知識結構,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德育管理隊伍的骨干和主導作用。5.注重創新環境的培育與營造豐厚的校園人文氛圍。培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鼓勵創新、寬松、和諧、敢為天下先的校園氛圍,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校園文化,使創新氛圍本身成為傳統,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思想觀念。要對學生新奇的念頭、別出心裁的想象力給予鼓勵。要鼓勵學生提問,廣泛涉獵,敢于認知、敢于探險,鼓勵學生探索選擇新途徑處理問題的做法。
作者:解宗軍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辭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馬瑩華,等.高校教育環境與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4(12).
[3]秦家沛.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德育實施體系探析[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9(06).
[4]史金聯.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建設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譺訝
- 上一篇:中職德育課程自主學習研究
- 下一篇: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