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作文中的情感教育
時間:2022-01-19 02:09:26
導語:小析作文中的情感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然,學生由于欣賞水平有限,難免會遇到一些坎坷。出現這一情況并不可怕,教師在導評之前,提出指正要求:如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工整、語句是否通順、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典型、形式是否優美、語言是否精當等。這時,教師根據學生批改點評中出現的問題,共同討論,提出良策。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欣賞水平以及作文的興趣自然就提高了,作文水平也會顯著提高。“激勵”是教師向學生(主體)輸入的一種刺激,也是從學生主體內在需要出發的主客觀的結合過程。古人有云:“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作為感情豐富,思維活躍的中學生,他們有要求溝通、宣泄、抒發等內在心理需要;有直接體驗和親身感受滿意、愉快、興奮等情感的需要;有學習上取得局部成功,在心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的需要在一次批改作文時,被幾行陌生而零亂的字跡給模糊了,我頓時手足無措。文中寫到:“我本來是不參加寫作組的,只是我的爸爸媽媽硬逼著我報。他們說我作文能力太差了,參加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其實我想,干嘛要寫作文呢,我的作文又發表不出去,而且每寫一次得白白浪費我二節多課時間!今天,我覺得這個老師還讓我感興趣,就寫了起來,也總算完成今天的任務吧!”讀到此時,我的血液凝滯了,我無法形容這個孩子心底的悲哀。斷想:要是他參加其它組又會怎樣呢?
我一時很難也不可能講清楚。因為他童稚的心扉早已蒙上了一塊黑色的紗簾,但我又須點亮一盞明燈,照亮他朦朧惺忪的睡眼,瞧瞧這個明亮而多彩的世界。于是我的點評中這樣寫到:“多可憐的小生靈呀,為何你是如此的脆弱?你可曾知道,世間本沒有天才,天才永遠是屬于勤奮的人,天才等于勤奮加汗水,任何偉大的發明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其間布滿荊棘,還得忍受狂風暴雨的侵襲呢!請相信,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你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打那以后,我見到他作文興趣及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在一次競賽中居然還獲獎了。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精彩的講評至關重要。教師不要一棒子給學生打死了。有的文章確實不怎么樣,無論是選材還是立意,此時,若你再說他的文章極差,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我想,這等于給學生一杯劇毒水,可能讓學生一輩子不能自拔。基于此,我認為語文教師最好是一位精通心理學的,不妨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查。
部分學生是樂觀的,要求教師多看多改,有的學生則是悲觀,有很強的自尊心,涂改過多不覺悲從中來。如果注意到這些,那么學生的情趣就可能保持穩定,作文的熱情也會增強。講評要有一把好尺,不能十個指頭都拉齊,不同年齡段,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不一樣的。中學生作文的最大特點是“真”,自己做了什么就可能怎么寫,其中不乏不文明行為,如自己偷吃、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有的甚至責罵自己的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呢?通常,我先從文學的角度進行評審,如生動、真實、有文采等,然后鼓勵激發學生改正不足之處,這樣學生樂于接受,進而將作文與做人有機結合起來,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作文講評可以溝通師生的思想感情,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體現。好的作文講評如同師生間的促膝談心,說悄悄話,表達的是特別的關注和愛護,猶如一封短箋,或贊揚或勸誡,學生都能心領神會。須指出的是,教師不是每一次作文都得講評,而且不能過多、過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情,適時、適當講評,還要追求講評形式的多樣性,每一個有責任感的語文老師,都會自已探索出作文教學的新道路。作文講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它是一門高超的語言藝術,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培育個性、學會做人,個人認為,這也應該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可以這么說,作文講評是一種潛在的人文教育,作文講評是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是在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
作者:盧艷艷單位:河北省樂亭縣新寨中心小學
- 上一篇:哲學教學中的知識化傾向研究
- 下一篇:釋解教育方面的機械論及技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