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7 02:59:29
導語: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中職教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就業教育,是為學生就業做知識儲備和技能強化的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技術人才是中職學校的特色和使命。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企業愈發看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為此,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和人文素養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現在的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缺乏人文教育的內容,缺少對人文教育的深入探索。中職學校重視學生工作,大量精力放在管理形式上,缺少教育內容,存在重管理輕教育的現象。多數中職學校制定了大量的管理制度,形成種種條條框框的約束,使得學生被動的接受學校的管理,往往形成管理制度越嚴格,學生逆反心理越強,反抗情緒越嚴重,出現學生與學校的管理對抗的局面。這就是強硬管理造成的人文教育缺失后果。在從事多年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今天,我們不能發現人文精神是可以通過中職語文等人文學科的教育實踐來逐步探索體會的。
2中職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內涵
人文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復雜的概念。大家所強調的人文內涵,似乎更接近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既提倡以人為本,以注重學生身心自由健康為出發點,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的培養,教給學生怎樣做人。2000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中職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我們所進行的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中職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語文學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給學生怎樣做人,這是語文學科本身所具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僅僅把語文學科人文性理解成以人為本,教給學生做人,我認為是對人文的外延理解過窄。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把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看成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從內容上來說的。把人文性理解成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培養,教給學生做人,這就是廣義的工具性,這些都是從形式來說的。這樣就又可以把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用內容和形式統一起來。從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的關系來看,語文首先應該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從這些優秀的文化里汲取營養,然后用來和別人交際,用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發展健康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樣就會給優秀的文化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如此循環往復,我認為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精髓。
3中職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作用
中職學校人文精神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其次要培養人文關懷意識;再次要培養創新精神。中職學校雖然不以培養科學家和藝術家為基本任務,但創新精神仍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他們才可能在技術使用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考慮實用功能,也考慮它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功能,去挖掘技術背后所隱含的人文因素,而使枯燥乏味的技術操作充滿豐富多彩的情感和關懷。作為中職文化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學工作無形中對中職學生的人文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1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教育學生要樹立和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既胸懷遠大又腳踏實地;不唯上、不唯書、不迷信權威,反對口是心非、文過飾非,敢于堅持真理等。
3.2中職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形成人文關懷意識
人文關懷主要是指對人在自身的存在和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關注、探索和解答,它所體現的是一種知行統一的篤行精神,和諧處理個人和他人、集體、社會、自然的關系。中職語文教學體現了以人為中心,尊重和關懷個體生命的事實,幫助個體樹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3中職語文教學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
中職語文教學傳授對學生良好個性的塑造有積極意義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個性塑造的意義,了解各種性格對自身發展的利弊,從而提高認識,揚優抑劣,培養強化優良性格,矯正不良性格品質,循序漸進地逐步完善個性,努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從而培養學生的正直、誠實、熱情、寬容、樂群、善良、謙虛、質樸、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自制、穩重、嚴謹等品質。目前,人文教育受到科學主義、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挑戰,正面臨著嚴峻的現實危機。中職學校應正確認識并加強人文教育,應從知、信、行三個方面進行反思,積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充分發揮中職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作用,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培育更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和勞動者。
作者:李家友單位:哈爾濱勞動技師學院
- 上一篇:交通運輸法制工作計劃
- 下一篇:交通局行政審批履職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