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與醫學人文教育關系分析

時間:2022-11-12 03:41:54

導語:立德樹人與醫學人文教育關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立德樹人與醫學人文教育關系分析

摘要:立德樹人是我國醫學類院校進行醫學人文教育的價值歸旨,醫學人文教育是醫學類院校落實立德樹人的具體舉措。在面對由于醫學人文教育缺失帶來的學風功利、崇拜科學主義、技術至上等錯誤價值觀時,應當將“立德樹人”作為目標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國家和學校兩個方面構建醫學人文教育體系,通過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風以及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來完成醫學教育中的“價值袪魅”。

關鍵詞:立德樹人;醫學人文教育;關系研究

“立德樹人”是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根本要求,也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等諸多領域的價值皈依。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在部署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時,首先就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1]。2017年,在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和總體要求下,我國醫學類高校應該將立德樹人的總體詮釋融入本校的醫學人文教育當中,醫學類高校應該通過五年的本科教育使醫學生明晰,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需要統籌醫術與醫德、醫學行為與醫學科學判斷以及醫學實踐與科研之間的關系,而不僅僅將醫學視為一門技術或者一個謀生手段。作為醫生、醫學行為、醫學實踐之源的醫學教育應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2]。因此,醫學人文教育中急需一場在立德樹人指導下的“價值袪魅”,改變過去醫學人文教育在科學主義和傳統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弱勢地位,將醫學的發展逐漸從“神魅化”向“世俗化”和“科學化”發展[3]。

1醫學人文教育中的“立德”與“樹人”概念辨析

1.1醫學人文教育中的“立德”。“立德”,即樹立德業,中國古代哲人提出過“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論斷,其中“立德”排在“立功”與“立言”之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語境當中,“立德”就是要讓當代大學生了解什么是社會公德,并通過“立德”教育明晰如何使自身的行為不越過社會公德的紅線,進而知曉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以及應該具備哪些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公德心,強調依靠自己所學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從而使“立德”成為社會主義新常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點。在醫學人文教育的視角下,“立德”即樹立醫德,通過“立德”的建構使醫學生在醫學知識學習和之后的醫學實踐中形成道德準則和要求,最終以此來指導自己的知識更新過程和醫學實踐過程。1.2醫學人文教育中的“樹人”。“樹人”一詞最早見于《管子•權修》,它指出:“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在社會主義新常態下,樹人就意味著如何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用之才,是一個在明確人的本質的基礎上培養人和塑造人的過程。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如果說醫學生在“立德”環節主要依靠的是自身主觀的精神建構的話,那么在“樹人”環節就需要醫學類高校作為“種樹者”能夠重視醫學人文教育,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幫助醫學生完善“立德樹人”的過程轉變。“立德樹人”的德育思想體現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4]。而立德樹人視域下醫學人文教育的“價值袪魅”就是將立德樹人融入醫學生培養的方方面面,從而助力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格醫生。

2立德樹人與醫學人文教育關系

立德樹人與醫學人文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總體而言,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要求,將在大方向與總體目標方面指導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方向與發展路徑,而醫學人文教育也將豐富“立德樹人”這一提法在醫學類高校中的實踐,助力于有溫度、有理想、有擔當的醫學生的培養。2.1立德樹人是醫學人文教育中“價值法被魅”的核心和關鍵。正如威廉•奧斯勒所述,醫學實踐的弊端在于“歷史洞察的貧乏,科學與人文的斷裂,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的疏離”[5]。時至今日,這三項弊病依然困擾著醫學實踐的方方面面,并已經嚴重影響了醫學的發展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程。因此,所謂的醫學中的“價值袪魅”是一個通過摒棄在醫學中對儀器和技術的崇拜,重拾醫學在誕生本源的“同情、關懷和盡力救護”的過程,從而使醫學真正成為一門有“溫度”的學科。然而,醫學的溫度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其需要一定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和文化來進行積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常態的今天,想使醫學真正有溫度就必須將醫學人文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融合和貫通,而“立德樹人”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包括醫學人文教育)當中的體現。因此,醫學教育中的“價值袪魅”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于能否真正做到“立德樹人”。2.2立德樹人為醫學人文教育提供了現實的標準和具體準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綱領性要求為醫學類高校的醫學人文教育提供了現實的標準和具體準則。其中在醫學人文教育的語境中,“立德”就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醫德。因此,以立德樹人為要求致力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下的醫德教育是醫學類高校醫學人文教育的題中之義。在這個過程中,正確理解和把握“立德”的內涵就為醫學人文教育提出了現實的標準。而“樹人”與醫學人文教育的核心都是“人”,在高等教育的語境下,“樹人”為醫學人文教育提出了現實的要求、具體的準則及在醫學教育中培養人的標準和依據。正確理解立德樹人的內涵并遷移到醫學人文教育的實踐中來,將有助于培養心智健全、三觀科學、德行高尚、個性豐富,具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優秀品質及具備扎實醫學基礎和醫學技術,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及醫學現代化實踐中的醫學人才。2.3醫學人文教育豐富了立德樹人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價值。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正如在2019年3月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的:“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在實踐“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過程中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因此“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要求,就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各學科門類的特點,從而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醫學門類和醫學人文教育而言,開展好醫學人文教育將在很大程度上豐富“立德樹人”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價值,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新常態的要求,從而更好地指導醫學類院校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

3立德樹人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路徑探析

醫學類高校應當把醫學人文教育放在與醫學科學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以“立德樹人”為理論抓手和價值皈依,融入醫學人文教育體系的方方面面。我們需要明確認識到,現今醫學的專業技能理論教授、專業知識學習和臨床實踐基本技能培訓相結合的專業培養模式已較為成熟,而醫學人文教育尚未成體系[6]。因此在采取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醫學人文教育完善對策時應注重整體設計,從而實現醫學人文教育的終極目標,將醫學回歸“同情、關懷和盡力救護”的初衷。3.1完善立德樹人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制度設計。針對目前我國大多數醫學類高校人文教育發展不充分的現狀,我國亟須立足于“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要求,并對其進行相關建構,使之能夠融入符合我國現今醫學生特點的醫學人文教育中當來,以此帶動醫學人文教育的改革。從國家層面上,應積極推動醫學人才培養改革,出臺醫學人文學科建設指導意見,加強對醫學人文教育的規范和管理。探討醫學人文教育大綱的制定以及這個大綱中應該包含哪些醫學人文教育的理念,在此基礎上學院應該如何根據各年級學生的特點開設課程,如何合理地設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以及方法方案,并明確學習的基本目標。3.2以培養馬克思主義學風為抓手,助力醫學人文教育中的“價值法被魅”。醫學類高校開展醫學人文教育的根本價值歸旨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這就要求醫學類院校在開展醫學人文教育的過程中能夠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學風中認真學習的風氣、民主討論的風氣、積極探索的風氣和求真務實的風氣來指導醫學學習和醫學實踐,力圖改變醫學教育中的技術與人文的二元分立帶來的功利化學風[7]。醫學人文教育的目標和使命就是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風的建立,轉變這種醫學學習中的功利化氛圍,使醫學研究與醫學生培養能夠秉承“健康中國”的理念與宗旨,使醫學能夠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培養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醫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將學風構建、醫學人文教育和臨床實踐統籌起來,將立德樹人的要求和目標融入學風構建、醫學人文教育和臨床實踐中的各個過程中來。3.3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醫學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保證第二課堂活動內容與方式的多樣性,使學生能夠真正參加自己感興趣的人文教育活動,并從參與中獲得心得與體會。比如“醫學人文”的辯論賽、演講比賽、主題班會、黨日黨課活動等。其次,第二課堂活動在策劃和舉辦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形成體系,通過階段化、品牌化的第二課堂活動啟迪醫學類院校的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以及醫德醫品的養成。以主題班會為例,以立德樹人和醫學人文教育為出發點,分別在大一到大五的各個學期設置“我眼中的醫學”“生命的意義”“感恩動物實驗”“健康與疾病之我見”“認識死亡”“醫患溝通技巧”等專題,并做好效果反饋,將“立德樹人”的精神和出發點融入其中,從而培育醫學生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楊曉昱,黃燕芳.醫學教育中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J].醫學與社會,2002,(5):56-57.

[3]時統君.論醫學的袪魅與反魅[J].醫學爭鳴,2013(6):2-3.

[4]苗偉,劉亞男.“立德樹人”思想的理論溯源[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0):34-35.

[5]張大慶.醫學史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6]郎景和.人文關懷是醫學的本源[J].協和醫學雜志,2018(5):479-480.

[7]鄭國璽,薛建平,葉長安.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理論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李昶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