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賞識教育實踐研究

時間:2022-06-12 09:27:14

導語:幼兒園賞識教育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園賞識教育實踐研究

[摘要]3~6歲的幼兒發展潛能較大,可塑性強,但自我評價能力較弱,很大程度上依賴成人對他們的評價來進行自我認識。因此,作為對幼兒成長有關鍵影響的教師,應當學習和運用賞識教育藝術。賞識教育要求教師轉變教育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幼兒觀、教育觀,發現幼兒行為表現上的閃光點,使幼兒好的方面得以鞏固、發揚。同時,教師要本著“理解”“接納”的態度,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從而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賞識教育;教師期望

一、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求共有五種,從低到高依次排列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人類在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滿足后,會尋求一種“尊重”的需要,這是一種渴望被認可、被贊同的心理需要。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給幼兒創設信任、關懷的精神環境,讓幼兒在充滿愛的環境中自主地行動,為幼兒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二)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在教育中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幼兒會不自覺地受到自己喜歡、欽佩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制訂合理、積極的期望,以適當的方式傳遞給幼兒,使幼兒向教師期望的方向去自覺努力。這種適當的方式就是賞識,它包括肯定、表揚、寬容、鼓勵等。(三)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人的智力有八種,分別是邏輯數學智力、語言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系智力、內省智力、自然智力。這八種智力獨立存在于每一個人的身上。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有獨特的潛能,要挖掘幼兒的能力,不斷鞏固幼兒的長處,使幼兒成長為自信、獨立的人。

二、教師在幼兒園中踐行賞識教育的途徑

賞識教育是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方法,它蘊含著強大的力量。教師如何在教育實踐中開展賞識教育,使其能更好地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服務,筆者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一)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幼兒。夸美紐斯說:“應當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孩子。”每一個幼兒都值得被尊重。班里經常有一些聰明、活潑的幼兒,他們做事積極,很容易得到教師的表揚。還有一些幼兒,他們表現乖巧,卻不常主動跟教師交流,很容易受到忽視。對于這類幼兒,教師要主動地給予愛與鼓勵。當這類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時,便會更積極地向教師期望中的那樣去發展。這類幼兒的心是敏感的。教師摸摸幼兒的頭或是拍拍幼兒的肩,都會讓這類幼兒感到高興,甚至是很興奮地度過一天。另外,還有一些時常犯錯、顯得很不懂事的幼兒,對于這些幼兒,教師切忌一味地責備,責備很容易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也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對于這類幼兒,教師不要形成固化的印象,要多方面觀察幼兒,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此激勵幼兒,轉變成他們信任的人。(二)善于發現事件中的積極因素。陶行知有一個“四顆糖果”的教育故事。當時陶行知任育才小學校長,有一天,他發現一位學生王友正在用泥塊砸別的學生,就立即制止了他,并請他放學后去他辦公室一趟。放學后,陶行知來到辦公室,發現王友已在門口等候,便掏出一塊糖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我卻遲到了。”王友懷疑地接過糖,這時候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說:“這也是獎勵你的,因為我叫你不要打人,你就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說完,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在他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打人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做斗爭的勇氣!”王友哭著說:“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陶行知笑了,隨即掏出第四塊糖遞過去,說:“為你正確地認識了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好了,我的糖果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陶行知并沒有嚴厲批評砸人的學生,而是發現他莽撞的背后也存在著一些閃光的品質,陶行知深入調查事情原因,理解學生,使得莽撞的學生毫無叛逆之心,真誠地悔過,這份悔過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悔過,是被深深感化之后的悔過。《幼兒賞識教育之我見》一文中也提到一些例子,如:班上會有幼兒向教師告狀,說有人把自然角里的蔥拔起來了,原來他是想知道蔥的根長什么樣;教師剛剛拖干凈的地板被踩上了無數的小腳印,因為他發現了腳印的秘密等。對于這些事件,如果教師不搞清楚緣由而隨意批評,就容易抹殺幼兒的求知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犯錯的幼兒,應以一顆寬容心去引導幼兒,筆者將通過以下兩個案例進行探討。案例1:流連盥洗室的樂茜樂茜小朋友平時總是不愛遵守一些規則,隨自己的心意做一些違反規則的事。比如,一到上廁所時間,她總要逗留在盥洗室里。好幾次,都要教師把她請出來,才肯出來。為此,教師沒有少批評她,但是顯然樂茜還是一意孤行。分析:為什么樂茜喜歡流連盥洗室?教師與樂茜聊天發現,樂茜喜歡在盥洗室與別的幼兒自由交談。或許盥洗室提供了一個自由的空間,激起了幼兒交往的欲望,這遠比在教室里面保持安靜,靜坐小凳子更加吸引她。后來,筆者在盥洗室發現,樂茜人際交往能力強,她還會組織幼兒排隊洗手。于是筆者就與樂茜約定,當最后一個小朋友出來時,她也要出來。樂茜對此表示同意。另外,筆者還請樂茜擔任盥洗室的小教師,幫助筆者看護紀律。自此,樂茜躲在盥洗室一直不出來的現象得到了好轉。案例2:喜歡多管閑事的包包包包是班級的“出頭分子”,凡事他總愛摻和進去。例如,圖書角有書撒了,教師請了一位幼兒進去收拾,包包總要一起湊上去收拾。在幼兒收拾的游戲時間里,收拾好的幼兒會在藍線上等候,包包看到哪邊沒收拾好,總要擠進去,趁機玩耍;上課時,包包總愛告狀哪個幼兒不遵守紀律了,東管西管,為此教師常常感到苦惱。分析:包包愛管閑事是他的特性,雖然有時候給教師造成了不少麻煩,但是有時候又是教師的好幫手。他會主動幫教師搬椅子,有次午飯后,筆者帶幼兒到教室門口曬太陽,組織幼兒進教室時,轉眼一瞧,包包已經幫筆者把凳子搬進去了。因此,從這可以看出愛管閑事的包包也有著樂于助人的品質。對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包包,抓住他喜歡做事的特點,多請他做小幫手,降低包包無事做而搞破壞的概率。教師對幼兒的賞識教育要持之以恒,相信幼兒的可塑性,激勵、引導幼兒更好地規范自己。(三)實事求是,因人而賞。教師在表揚幼兒時,切忌泛泛而談“你真棒”“老師真喜歡你”,應針對幼兒的具體行為、取得的進步進行表揚。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賞識也要及時,這樣才能鞏固幼兒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在集體表揚的同時,要注重對個體的表揚。有些缺乏自信的幼兒不會認為,教師對集體的表揚也是對自身的表揚。因此,教師要多針對幼兒個體進行專門的表揚。(四)獎賞有度,獎懲并用。周弘老師在《賞識你的孩子》中指出,“賞識教育不僅可以批評,而且更可以大膽地批評,奧秘在于‘士可殺不可辱’,應該在‘看得起,夠朋友’的前提下批評。”教師一味地賞識,只會使幼兒盲目自大,以后受不起一點挫折。教師對于幼兒的錯誤如果牽強地賞識,只會使幼兒無法正確認識自己。因此,賞識是可貴的,但不是萬能的,教師該批評的時候就得批評,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運用賞識或批評兩種教育方式。(五)家園聯合,共同實施賞識教育。對幼兒的教育,幼兒園、家庭缺一不可。父母常犯“別人家孩子”的錯誤,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卻忽視了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教師應和家長多溝通,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和家長聯手,對幼兒實施連續性的觀察,及時表揚幼兒的進步,以強化幼兒的正向行為。“愛”是父母最美的語言,賞識教育能使幼兒與父母的關系更緩和,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正如袁國萍在《給點雨露就茁壯———關于幼兒園賞識教育的探索》一文中提到的,幼兒就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雨露就成長”。而教師的鼓勵、關懷就是幼兒最好的“陽光”和“雨露”。教師應不吝給予,換個角度看幼兒,用積極的心態去理解、呵護幼兒這株充滿靈性的花朵。只有這樣,才能使花朵更加馥郁清香,綻放出迷人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

[2]袁國萍.給點雨露就茁壯———關于幼兒園賞識教育的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09(1).

[3]傅慧平.收回食指,豎起拇指———基于幼兒園實踐的賞識方法談[J].快樂閱讀,2016(5).

[4]蘇琴.幼兒賞識教育之我見[J].小學科學,2012(8).

作者:陳菲菲 單位: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