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在物流高職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03-20 02:49:23
導語:賞識教育在物流高職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受社會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被認可程度較低。物流高職學生普遍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奮斗目標不明確,學習能力較差、自我提升意識薄弱、對自我不良行為持放縱態(tài)度,對物流管理專業(yè)缺乏興趣和前景期待,容易有自卑、厭學的心理,甚至產生一些負面情緒、自暴自棄,這無疑增加了高職院校對學生管理的難度,導致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教師在物流高職教育中推行賞識教育,賞識學生的行為,不斷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提高其主觀能動性以提高教育效果。
[關鍵詞]賞識教育;高職教育;物流
1賞識教育的基本概述
賞識教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思維意識,保持對事物的欣賞、觀察的態(tài)度,以賞識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外部事物。教師在高職教育過程中推行賞識教育,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肯定和鼓勵,賞識學生的行為,不斷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提高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更為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增強師生互動,以此提高教育效果。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這種心理需求不亞于生理需求。賞識教育能順從學生的成長軌跡同時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育過程,滿足學生內心渴望得到他人賞識和尊重的心理需求,這必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實現教育的目的。心理學家威普詹姆斯曾做過一個研究發(fā)現:在相同學習氛圍下,受到激勵的學生在處事能力及學習能力方面都比沒有受過激勵的學生強3-4倍。
2賞識教育對物流高職教育運用的必要性
近些年,物流高職院校的生源狀況發(fā)生了較大改變。受社會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被認可程度較低,學生對于自己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也不夠信任,甚至有排斥心理,這無疑增加了高職院校對學生管理的難度,導致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物流高職學生普遍不能樹立崇高的人生奮斗目標,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對自我不良行為持放縱態(tài)度,對物流專業(yè)缺乏興趣和前景期待,容易產生前途渺茫的心理。同時學生自我提升意識薄弱、學習能力較差、缺乏蓬勃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個性往往又比較強,容易自卑、厭學,甚至產生一些負面情緒、自暴自棄,不能服從學校管理,最終虛度時光,浪費了寶貴的受教育機會。賞識教育的本質核心是“愛”,真正從心底賞識學生,對學生成長給予最大的尊重。在愛的情感支配下,不斷發(fā)現并欣賞學生的優(yōu)點,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被支持的寬松環(huán)境。這種獨特的教育理念更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教師出自內心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尊重、賞識,用真心、善意和語言打動、感化、啟發(fā)、引導學生,一旦學生感悟,便會激發(fā)積極向上的熱情。賞識教育運用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寬容和理解,進行全面的激勵和贊賞,尊重學生觀點、鼓勵學生表現、包容學生失誤,幫助學生擺脫在應試教育下因成績不理想而產生的學習壓抑、厭倦甚至消極逃避等負面情緒,避免落入自卑、頹廢的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習自信心及責任感,逐漸認知自我價值及能力,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成為學習和生活的強者。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賞識教育在物流高職教育中的幾點有效運用
3.1教師提高賞識教育意識,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賞識教育中,教師是主體。只有改變傳統(tǒng)以批評教育為主的教學觀念,培養(yǎng)賞識教育意識,才能發(fā)自內心地有意識地去尊重學生,不抱成見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用熱情、和藹、公正的態(tài)度鼓勵那些容易犯錯誤的學生,發(fā)現學生的不易被發(fā)現的哪怕很小的閃光點。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的美麗而尊重自己,這種自尊自愛是學生培養(yǎng)自信、爭取進步的前提。賞識而不是毫無原則地一味贊美或不切實際地夸獎,給學生留下虛偽的印象,反而影響教育效果。實施賞識教育,高職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既要有扎實過硬的教學技能,同時需要有信得過的人品及善于引導的能力,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做到“潤物細無聲”,才能讓學生認可你的賞識,接受你的引導。3.2了解每一個學生,針對每一個學生制定不同賞識方案。當前物流高職學生個性獨立,差異性大,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認知、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要全面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及不足,不僅要了解學生高中期間和當前的學習狀況,分析其學習態(tài)度及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特長、心理狀況也需要加以關注進行分析。不斷發(fā)現他們自身的優(yōu)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差別策略,結合學生個體特征制定不同的賞識方案,因材施賞,有的放矢地進行賞識評價,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克服自身短板,塑造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優(yōu)勢。不論其主體有無特殊性質和條件,不論學生素質和水平,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通過肯定學生的優(yōu)秀行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學生,幫助學生學會認知自我存在價值,對自我進行科學賞識,明確未來努力的人生奮斗方向,樹立長遠發(fā)展的眼光并為之努力。對于一些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鼓勵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肯定學生的一些優(yōu)秀品質,賞識其學習能力以外的優(yōu)秀品質;對于一些自控力較差、時間觀念不強的學生,可以正面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其自制力。對于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加強技能鍛煉,提高物流技能,也能通過技能改變人生。3.3秉持寬嚴相濟、獎懲結合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賞識教育不應該是毫無原則地一味表揚,也不是對學生盲目地肯定。在賞識教育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把握分寸。切勿為表揚而表揚,避免將賞識流于形式,忽視客觀事實。教師在應用賞識教育過程中,要講究方式方法,注意贊揚的語氣及用詞的真實度,不要虛假表揚、籠統(tǒng)表揚以及事事表揚。不切實際的夸獎、過度的賞識和評價只會導致學生反感,給學生留下“虛偽”的印象,拉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不信任教師,自然無法影響到學生。賞識教育并非排斥批評教育。寬嚴相濟、獎懲結合才是對學生愛的體現。物流高職教師更需要在學生有錯誤時及時發(fā)現,并且正確引導。姑息學生錯誤,無底線包容學生,容易助長學生逃避責任,最終喪失責任感。獎懲力度、時機要適當。學生犯錯時應事先深入了解,在指出學生錯誤時,采用適當的技巧,盡量避免當眾批評學生,表揚要當眾,但將學生錯誤行為作為典型事件在班級大肆宣揚,看似起到警戒作用,實則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甚至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獎懲制度制定時可以與學生商量,共同約定有利于學生遵守,尤其是能夠調動學生改過的積極性,勇于承擔責任,培養(yǎng)自控力和責任心,以免相同錯誤問題再度發(fā)生。3.4加強課堂教學組織,發(fā)揮課堂育人渠道作用。物流高職學生專業(yè)理論學習往往是短板,普遍存在基礎差、學習動機不強等問題。賞識教育要貫穿至每一門課程,全方面、全過程的滲透到每一堂課程教學中去。教師授課過程中不要一味追求教學進度,要注意挖掘學生課堂閃光點。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當場給予表揚,可以在考核評價中增加課堂表現分,對能夠積極思考、提出獨創(chuàng)性觀點的學生直接獎勵;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演練等教學手段,注重和學生的互動交流,營造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拉近與學生距離,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基于高職學生個性突出,多以自己為中心,群體凝聚力不強,缺少團隊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競賽形式,通過共同完成相關任務,加強小組成員間互動,互幫互助中同學情誼加深,可以互相影響,共同進步,提升團隊精神,團隊溝通及協(xié)作能力得到提高;提高教學內容實踐性,加大課程內容中的物流技能訓練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間的物流技能競賽營造創(chuàng)優(yōu)爭先的濃郁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綜合素質高的學生還可以選拔參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及物流技能大賽訓練及比賽。3.5構建高職教學多元評價體系,提升學生成就感。物流高職學生大多數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甚至存在嚴重的偏科問題,高深陳舊的理論知識極易造成學生學習乏味及困難,單一的成績評價往往會讓高職學生內心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認為自身無法滿足學習的標準要求,失去自我學習動力與管理能力,學習積極性受挫。高職學生雖然學習能力較差,但是動手實踐能力往往較強。在物流高職教學中構建科學的多元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考核,將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實訓成績及期末考試成績按比例構成,降低期末成績占比。在教學評價中,改進與拓展考核評價標準,將學生日常學習參與度、獨特的優(yōu)勢特點、自我約束力等納入考評,使學生能通過多元考核與評價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優(yōu)勢與閃光點,能正確發(fā)現、看待自我的能力特長,了解認可自我價值與水平,做出自我肯定,提升其學習自信心,獲取專業(yè)認同感及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楊娟.賞識教育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新西部,2017(3).
[2]唐曉恬.賞識教育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才智,2015(15).
[3]王濤.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對策建議[J].教育與職業(yè),2019(2).
作者:吳靜旦 單位:江陰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內容及實施策略
- 下一篇:賞識教育在后進生轉化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