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與高中生命教育策略
時間:2022-03-03 10:36:20
導語:積極心理學與高中生命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特殊情況下,高中生的心理發展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由于繁重的學業、線上線下學習模式適應、家庭及人際關系矛盾等多重壓力選擇輕生等事件屢見不鮮。這對高中生的個體生命質量、幸福家庭的構建及和諧社會的發展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有效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推動積極生命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高中生命教育中適當融合積極心理學理念,不僅關注學生現有心理問題的疏導,更重視學生心理預防和潛能挖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幸福感和生命品質。
與其他心理教育理念有著諸多的不同,積極心理學在運用的過程中更主張對生命個體的積極品質和挖掘潛能上進行研究,在生命教育的實施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導向作用。因此,融合積極心理學理念開展高中生命教育活動,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內在生命力,豐富學生積極生活體驗,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生命的意義,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珍惜當下生活、熱愛生命。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對于積極心理學來說,主要可以理解為是一門與消極心理學互相對應,研究心理幸福的專門學科[1]。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下,能夠使人更好地擺正心態,以一種發展、欣賞的眼光感受到生活當中更多的幸福來源,讓人可以激活積極心理來對生命現象做出全新的解讀,主要從個體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組織系統等三個層面進行拓展研究。
二、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分析
(一)側重積極心理的培養
在高中生命教育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積極心理學的運用更加注重借助欣賞和積極的眼光對個體的潛能及發展進行看待,對個體生命中的積極因素和潛能進行挖掘,比如:正面積極地面對環境因素、人格特質、情緒體驗等,而不是一味地在問題和缺陷中沉浸。因此,在現階段,在生命教育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通過積極心理學的良好滲透和融合就能夠使得生命教育在實施中的視角和理念得到轉變,減少對于事件的預防和防范,更加關注學生本身積極品質的提升和培養,使得教育的效果得到持續的增強。
(二)倡導對問題積極解釋
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上看,問題的看待角度應該做出相應的轉變,不再是負面信息,更多的則是學生轉變和成長的契機。在問題探索的過程中可以引領學生找尋到更多成長中的積極方向,需要對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重新地進行解釋和解讀,使得學生可以從中獲取到諸多的積極體驗,對學生成長有利的內容和因素積極地進行挖掘和利用,有助于學生本身積極品質和人格的培養和塑造。
三、高中生命教育現狀分析
(一)生命教育觀念滯后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上看,很多高中學校在生命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著理念嚴重滯后的情況[2]。在教育過程中,會經常忽略生命的本質,這也是當前應試教育最大的問題。由于受到了高考壓力所帶來的影響,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過程中時刻充斥著功利化、工具理性以及學科主義思想,讓學生變成只會考試的機器,忽視對于學生生命方面的關愛和呵護,對于高中生成長和發展過程當中的困惑、心理問題不斷忽視,使得學生無法深刻體會生活的樂趣、生命的智慧和生命的意義。這樣就會導致諸多危機事件出現,學生在成長過程當中的生命安全不斷受到威脅。
(二)生命教育資源匱乏
從軟環境的角度上,在現階段,雖然很多高中學校已經對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引起重視,但是由于教育資源方面比較匱乏,在生命教育開展過程當中力度依舊存在不足。在生命教育實際實施的過程當中,師資隊伍的缺乏,生命教育能力有限,教育手段缺乏,無法真正地在生命教育開展過程中幫助學生解惑答疑,進行心靈疏導,使得學生內在的心理需要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從硬環境的角度上,很多學校也并沒有對生命教育的實施提供硬件保障,比如:資金和場地,生命教育實施過程當中的路徑也十分單一。這樣就會導致高中生在成長過程中容易處在迷茫狀態,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十分不利。
(三)生命教育機制欠缺
在生命教育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制度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保障[3]。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上看,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以及高考帶來的壓力,很多高中學校并沒有對生命教育的完善機制積極地進行構建。在教育計劃當中,也很少涉及生命教育相關內容,評價和考核機制的構建都相對比較缺失。
四、高中生命教育現狀產生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上看,整個社會正處在十分關鍵的經濟轉型期,體制變化加劇,各類文化思潮不斷涌現和碰撞,對于學生生命觀念的構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和沖擊。比如:一些學生在信仰上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由于受到貧富差距、升學壓力、環境惡化帶來的影響,再加上高中生缺失理性和科學的分析,容易出現一些政治信仰動搖的情況,使得學生的價值觀念在構建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偏差。
(二)家庭原因
學生家長的價值觀念會對孩子本身的價值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父母經常性地將自己的思想價值觀念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幫助實現。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對生命教育的實施產生非常大的作用力。比如:在溺愛環境長大的孩子容易出現受挫能力較低、自尊心過強的情況,容易在后續的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引發心理疾病,如抑郁、強迫等。在民主氛圍下成長的孩子則自我效能感較高,更加有助于在社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
(三)學校原因
在現階段,伴隨著教育的革新,教育更加注重對全面型人才的培養,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側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推動。但是,由于受到高考帶來的影響,在現階段,高中教育在開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教育失衡這樣的情況,依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和心理品格的培養。
五、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中生命教育策略
(一)轉變傳統觀念,優化生命教育意識
要想更好地在生命教育中對積極心理學理念進行融合,首先就應該對陳舊思想積極地轉變[4]。這樣才能做到理念決定行為,以此成為高中教育在實施生命教育過程中的突破口。生命教育是一個系統,需要領導先行,在日常教育工作部署和安排的過程中,要對生命教育重新審視,在現階段,師生和家長應樹立積極生命教育觀念,將重點建立在“積極”上,而非單純改善“消極”,真正地做到以生為本。在積極心理學理念下,要求生命教育在開展中不僅要針對一些已經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更多的是將關注點放在全體學生上,不要一味地放置在問題的解決上,而是不斷地轉向發展性視角,激活學生的內在生命力,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還有利于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生活幸福感。
(二)明確教育目標,把握生命教育方向
在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基于積極心理學取向,生命教育在開展中也應該不斷地追求教育目標的轉變[5]。這樣高中生生命教育更有方向,更有利于達到理想的教育成效。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生命教育目標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嘗試。首先,高中學校需明確融合積極心理學的生命教育價值和意義,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生命教育目標,引導學生懂得在學習和生活中熱愛和尊重生命、珍惜和理解生命、愛護和善待生命,構建積極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其次,對積極心理學產生正確認知,通過積極心理學引導學生逐漸地走出消極心理,朝著積極心理不斷地進行轉變,使得心理疾病和問題得到修復和解決,有助于學生在積極品質方面的培養。最后,在教育開展過程中,將教育的重點放置在學生本身積極人格方面的塑造上,將更多積極的生命元素融入管理和教學當中,更好地重視學生成長中的每個生命歷程,真正地做到以生為本。
(三)挖掘教育內涵,深化生命教育意義
在生命教育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挖掘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生命教育內涵,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樂觀的心態、心理彈性和幸福感,發掘積極的人格特質,構建積極的支持系統。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生命教育內涵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第一,通過生存體驗類教育和生命賦能日記等,引導學生對生命積極時刻的覺察和表達,提高自我積極體驗,促使學生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也關懷他人生命。第二,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營造積極的校園、家庭環境和人際關系,充分發揮環境的積極熏陶作用,讓學生能夠熱愛自然、感受生命多樣性,在賞識教育中提供各種成就體驗機會,挖掘學生生命積極品質,探尋屬于自己的生命資源,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向上,感受生命中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和幸福感,讓學生在面對生命時產生敬畏心和負責態度,引導學生發現并不斷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四)構建系統課程,提高生命教育效果
要想更好地讓積極心理學與生命教育融為一體,真正地達到理想的心理疏導效果,應該將構建和完善積極型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作為立足點和支撐,真正地讓生命教育效果事半功倍。高中學校應該對現有的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進行整合,使得彼此之間互相融合,將積極心理學作為導向來對整合的目標進行明確。除了貼合學生實際的生命教育生理層面、心理層面主題課程外,基于積極心理學的6大美德24品質,注重生命課程設計的思辨性和發展性,高中階段應對精神或意義層面的生命教育主題課程進行開發和拓展。另外,加強教師和家長的積極心理學培訓,明確積極生命方面的教育要義,并在后續掌握更多的形式和實施方法,將積極心理學與生命教育不斷地融合在日常的管理、教學和互動當中,更好地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價值與珍貴。
(五)拓展教育渠道,加強生命教育滲透
在生命教育實際實施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不斷地追求教育途徑的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動,讓學生對生命的體驗感變得更強。在保障學生安全及不影響學生正常學業的前提下,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社區服務以及志愿活動等,讓學生能在深刻的體驗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喚醒學生有更多感覺幸福的時刻。在日常中,也可將生命相關話題作為主題,在校園內部開展一些演講、征文活動,或密切聯系社會熱點,將“找尋幸福”“感知身邊的每一個時刻”等作為主題開展一些vlog攝影展,甚至通過生命教育宣傳月開展“送你一朵小紅花”“5.25畫說我愛我及未來我形我塑”等一系列體驗式活動,促使學生對生命充滿喜悅和感動之情,體會到生命的使命和責任,在無形中生命教育得到滲透。
(六)加強氛圍營造,整合生命教育資源
在積極心理學和生命教育不斷融合中,教育氛圍的創造也是尤為重要的。高中學校加強校園生命文化構建、數字校園構建,從而有效地營造生命教育的和諧溫馨氛圍。一方面,宣傳手段多元化。在“互聯網+”時代,充分利用新媒體、數字手段,配合校園櫥窗、廣播、報紙等對一些積極的生命故事、生命教育素材進行普及宣傳,加強校園和其周邊氛圍的打造。另一方面,宣傳資源本土化。首先,積極挖掘學生隊伍當中某些學生身上存在的積極力量,對心理輔助小隊進行培育和擴大,更好地展現出積極力量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同時,對家長、社會資源充分融入。充分喚醒家長的生命教育意識,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網絡媒體、博物館、科技館等使生命教育實施中的素材變得更加豐富,有效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資源,進一步提高生命教育的合力,共同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七)建設教育體系,實現生命教育覆蓋
站在積極心理學這一視角上看,社會制度往往是保障個體產生積極體驗的重要來源,對學生本身積極人格方面的構建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現階段,作為高中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場所,家庭、社會、學校三者之間也應該形成合力,共同對教育體系進行構建。借助這樣的方式使得生命教育的覆蓋面積變得更加廣泛。例如:社會風氣的調節可以借助新聞媒體、社會活動、報紙雜志等,使得學生的價值觀受到正面的影響。社會應該重視對文化和信息的篩選,對正面積極價值觀進行傳播。學校在生命教育中,應該積極與社會和家庭合作,對家庭和社會資源積極獲取和整合,開展多元化實踐活動,使得教育形式更加多樣。家庭應該努力創造寬松的氛圍和環境,輔助孩子對生命意義加深理解,培養其良好的人格品質。
結束語
在面對高中生這一處于“心理斷乳期”的特殊群體,實施與時俱進的生命教育是非常關鍵的。通過與積極心理學的融合,以一種包容并蓄、大膽創新的心態從轉變觀念、明確目標、挖掘內涵、構建課程、拓展渠道和營造氛圍等方面去構建和完善高中生命教育模式,努力在實踐中使生命教育系統化和實效化,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格完善,從而提升學生的生命品質。
參考文獻
[1]王志良.生命教育: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情感目標出發[J].文理導航(中旬),2021,(9):65-66.
[2]包歡歡.巧借生命教育,點亮高中生物課堂[J].第二課堂(D),2021(8):39-40.
[3]耿玉涵,王永勝.中國臺灣地區高中生命教育課程內容例析及啟示[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37(7):24-28.
[4]胡雪梅.敬畏生命,是教育不可少的底色[J].知識文庫,2021(13):159-160.
[5]丁勝男.生命教育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高考,2021(18):53-54.
作者:何巧玲 單位: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
- 上一篇:深度學習歷史對話教學策略
- 下一篇:區統計局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