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情感審美教育探討

時間:2022-12-12 09:48:48

導語:小學音樂課堂情感審美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課堂情感審美教育探討

摘要:開設小學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藝術作品中的美,并將從音樂中欣賞到的美進行賞析和評價,使學生的情感和審美得到培育。小學的音樂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音樂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對情感的一種體驗,而審美的培養則是小學音樂教育的本質。教師在音樂教學時應為學生盡可能營造一種學習的情境和氛圍,使學生能夠融入到音樂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生表達情感的能力,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本文主要從多方面感受音樂帶來的審美教育,并對如何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感審美教育

通過小學音樂教育塑造學生的審美觀,這其中情感的培養是審美教育的關鍵因素,將審美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學生營造音樂的學習氛圍,將美好的音樂傳遞給學生,從而使學生陶冶情操,展開豐富的想象,開發智力,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努力奮斗的精神。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重視情感的滲透,應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激情,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展開教學活動。

一、從多角度感受音樂帶來的審美教育

音樂為人們提供了美的享受,而且直接豐富了人們的情感世界,這種情感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是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學的方向。

(一)通過對音樂的欣賞感受音樂的旋律之美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欣賞是其中重要組成的一部分,它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從聽覺的角度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感受音樂的旋律之美,并從中獲得美的享受,滿足學生在精神上的愉悅。音樂的旋律之美在于不斷的高低起伏變化、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快和慢的對比、緊張和放松的對比,這些都是音樂旋律之美的表現因素,從而體現出音樂特有的魅力,喚醒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激發學生的情感,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通過音樂中的歌詞感受音樂的文學之美

音樂中的歌詞部分與文學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對音樂中歌詞的欣賞,感受音樂的文學之美,并培養學生通過語言的運用對音樂進行描述,展開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將音樂中的歌詞通過語言的藝術加工,使學生更加容易認知音樂所在表達的內涵,歌詞中鮮明的描法,使音樂變得更形象具體,通過歌詞感受音樂的意境美。

(三)通過對音樂的體驗感受音樂的情感之美

每個音樂作品都有其特殊的意義,通過對音樂的體驗,感受音樂家在創作歌曲時的心情,與此同時,了解音樂家的生平事跡及歌曲創作的背景故事,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從音樂中體會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感受音樂家賦予音樂生命,體現了音樂家的偉大創造力。此外,通過對音樂的體驗,品味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惡,深入理解歌曲帶給我們的情感,使學生在體驗音樂的同時,受到思想上的鼓舞,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思考歌曲蘊含的深刻含義。(四)通過對音樂的創作感受音樂的創造之美音樂作品的形成其實是創造的過程,當在進行音樂作品創作時,有助于學生心靈的優化。因此,開展一系列的創作活動,將創造性教學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中,對提高學生在音樂中的理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全面培養,將聽、唱、演奏、識譜融合到一起,再通過學生對生活的想象,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自我創作,用音樂來表達學生的審美、理想和期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比賽,或根據原有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鍛煉的機會,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創造之美。

二、運用情感因素開展教學活動

(一)運用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感

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要盡可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和氛圍,音樂是情感的表達,只有將學生置于音樂的情境中才能使學生快速的融入到音樂中,使學生通過多項感官的刺激,將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表達出來。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運用講故事的形式,或者通過對多媒體的運用,將圖片和音像融入到其中,為學生創造即興表演的學習環境等。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為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教師還可以在游戲中讓學生學會歌曲并進行演唱,運用生動形象、豐富活潑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對于年級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更多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音樂達到更理想的體驗,比如通過詩歌朗誦、舞蹈表演、影視作品等素材,使學生更易于進入到創設的情境中去,從而獲得內心情感的體驗。

(二)運用音樂情緒的渲染傳遞音樂的情感

音樂的情緒與人的情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時,要特別注意自我情緒的渲染,教師通過有效的情緒渲染,能夠將自己飽滿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教師的一舉一動,包括語言、神情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觸動。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優雅的動作是最能感染學生的,可見教師的情緒能夠幫助學生體會音樂中的情感,再配合優美動聽的旋律,能夠使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對生活充滿希望和向往。

(三)運用音樂的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音樂本就是美的享受。對音樂的學習能夠使學生的心理受到鼓舞、啟迪,它能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凈化心靈,這也正是小學音樂課堂教育帶來的魅力。因此,教師要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在音樂的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情感和審美的培養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要高度重視音樂給學生帶來的感受,通過情感的培育,和審美的樹立,使學生體會到音樂中的情感,從而以情動人,進而達到以情育人的目的,使學生享受學習音樂的快樂,在音樂中陶冶情操。因此,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音樂理論知識,還要加強情感和審美的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音樂,從而達到音樂素質教育的目標。

作者:翟鳳梅 單位:天津市東麗區李明莊學校

參考文獻:

[1]劉欣.當代小學英語活動課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黃自歡.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3]張君,李穎.淺談音樂審美教育[J].大眾文藝,2012,(08).

[4]閆毅.提升當代教育中的美育價值[J].大眾文藝,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