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語文審美教育

時間:2022-10-16 03:32:39

導語:論小學語文審美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小學語文審美教育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審美教育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教學作用,它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滲透審美教育呢?本文,筆者將對此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教學滲透

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一門基礎科目,新課改之后關于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層出不窮,審美教育也是教學創新的一種,它在教學語文知識的時候,注重讓學生通過課文知識感受美的存在,對于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有著較大的幫助。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滲透。

一、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一)語文教材中人性的真、善、美。在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留心觀察,我們會發現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真、善、美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語文教師作為語文知識的傳遞者,首先就要善于挖掘語文課文中所具有的美。例如通過學習《中彩那天》可以感受到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學習《唯一的聽眾》則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誠摯的善意,而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能夠感受到父愛的無私。這些都是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美,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挖掘這些元素,為審美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做好準備。(二)挖掘自然之美。自然是美的源泉,語文教材里的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的知識大部分都取材于自然界中,如古詩《春曉》中所蘊含的美就是來自于自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短短二十個字,詩人就用簡單直白的語言描繪出了春天的美麗,體現處理閑適恬靜生活的無窮樂趣,昭示了自然之美。(三)語言的意境之美。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人們經常會談到語言的意境美、韻律美。文字具有傳遞情感的功能,通過文字的組合排列,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傳的美。例如李白的《贈汪倫》寫到“李白乘舟,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讓讀者感受到了李白與友人汪倫之間誠摯的友誼,讀來朗朗上口,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再比如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寫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讀來眼前好似浮現出了一幅大氣磅礴的黃河畫卷,讀者好似與詩人有了共同的感受,想要登上頂峰,看到一些更為美麗的事物,語言極具感染力,體現出了較多的美感。

二、語文教學中審美教學的途徑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的思維雖然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他們的思維活躍,所受到的局限小,想象力豐富,在看待同樣一件事物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生出一些不同的感受。教師在教學語文知識,進行審美教育滲透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身上的特點,盡可能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文字中通過想象感受到美。例如在教學《靜夜思》這首詩的時候,讀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兩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離開了爸爸媽媽一個人去到了很遠的地方,自己也會像詩人一樣,一個人在深夜對著一輪明月思念自己的父母和親人嗎?讓學生盡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這樣的場景,這樣學生對于自己所學的古詩詞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能通過想象感受到詩詞語言的美。(二)加強朗讀,讓學生感受語文教材的語言美。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滲透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較大的不同,在教學語文知識的時候,可以每個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朗讀的任務,在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中,也不乏認真朗讀課文的要求,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加強學生的朗讀,鼓勵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將情感融入朗讀中,感受文章的韻律美、意境美和形體美。例如,在學習《小池》的時候,詩人寫道:“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簡簡單單的四句話,學生通過朗讀很容易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夏日蜻蜓戲荷”的畫卷,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小學生感觸可能更深。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感受的語文教學中的美,學習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三)充分備課,挖掘并專研教材中美的因素。如上文所述,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有較多的美的知識,教師的教學方法得當的話,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能夠感受到各式各樣的美,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課文中美的元素挖掘出來,進而傳授給學生。例如,在講解《梅花魂》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對《梅花魂》中所想要表達的感情進行深入的揣摩,如梅花在文章中具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它在外祖父心中代表著什么,教師在備課時,將這些領悟透了,進而在課堂上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習也能感受到梅花的高潔以及外祖父對祖國深沉的愛,提升他們的認識。(四)通過作文指導學生尋找美、創造美。寫作是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點,一篇好的作文中往往是蘊含著較多美的知識,如作文的辭藻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也應當注重審美教育的滲透,在課堂上要讓學生理解,寫作中什么是美,怎樣進行作文創作才是美,怎樣讀者才能感受到美。教師要盡可能的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審美認識,如讓班上的學生在寫作之前先去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豐富多彩的美,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到作文中,讓作文具有真情實感,令學生感受到作文的美。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多去閱讀,從他人的作品中提煉美的知識,進而將這些美的知識融入自己的作文之中,創造具有美感的作文。

總之,審美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不斷地挖掘語文課文中所蘊含的美的知識,將自己所發現的知識教授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作者:于桂榮 單位:遼寧省大連莊河市栗子房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曹建芳.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選文的美育內容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張蕾.淺論小學閱讀教學審美課堂的建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3]秦宇.小學詩詞教學的美育意蘊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