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審美教育問題探討
時間:2022-12-24 10:32:06
導語:小學音樂教學審美教育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如今,我國教育部正在不斷的進行改革,對于音樂教學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大眾已不再將目光放置于學術方面。在小學生的懵懂階段,其經驗與閱歷尚淺,因此,對于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得以重視,在將小學生學習成績進行提升的同時,必須要注意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工作。
音樂能夠給人們帶來多種多樣的感官與感受。通常,人們愉悅的心情可以通過歡快的音樂進行表達,人們安靜的感受可以通過抒情的音樂進行表達,人們悲傷的思緒可以通過傷感的音樂進行表達[1]。但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之中,教師同樣也可以通過音樂教學來將小學生不同的性格進行改善,并且將審美能力、思考能力等進行培養。例如:在一些特殊教育的小學中,某些小學生的天性較為沉默,擁有不同程度的自閉癥,小學生們無法與人進行正常交流,自己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為了將學生自閉的心理進行改善,讓小學生通過審美能力的提升去與外界進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獨特的音樂作品來將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激勵、歡愉的感覺,通過讓學生聆聽音樂的旋律,從而能夠擁有評判音樂的審美能力,進階將內向的小學生的溝通能力進行提升,與外界進行簡單的音樂評判,促使其自閉的心理能夠得到有效緩解。將音樂與審美能力進行融合,從而對自閉癥學生起到一定的幫助。而對于一些生活態度較為積極,并且性格較為開朗的學生而言,審美能力的培養同樣也十分重要,在某一小學當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起小學生的全面素質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學校可以通過組織一些文藝活動,例如:在母親節演唱一些關于表達對母親的愛的合唱比賽,讓學生在歌唱中對富含母愛的音樂作品擁有審美的意識,同時也將小學生融入集體的團結意識進行培養,促使其能夠審視音樂中所表達的母愛重要性,并且擁有為集體爭取榮譽的精神,同時也通過演唱主題歌曲,從而獲取不同的情感體驗[2]。例如:在母親節的歌曲合唱比賽,小學生們通過演唱致愛母親的歌曲,從而將孝敬母親的情感進行表達。或是通過舉辦慶祝六一的活動,利用音樂與舞蹈進行配合,促使小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魅力,從而將其審美能力進行培養。音樂教學與審美教育可以相輔相成,將兩者進行融合,能夠對小學生的藝術熏陶起到巨大的幫助。
二、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的作用
(一)端正情感思想。教師應該將審美能力這一重點進行充分的應用,通過積極向上的音樂教育從而將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進行梳理,促使其能夠擁有積極向上并且理智的情感思想,能夠對今后的生活有十分美好的向往,在遇到困難的情況時,可以擁有處事不驚、百折不撓的良好品質[3]。(二)增強道德素質。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正面的音樂教學來得以實現,利用音樂的感染,將小學生在學校中尊師重教、學習勤勤懇懇,在生活中禮貌待人、尊老愛幼的道德素質進行提升,促使小學生能夠擁有優秀的道德素質。(三)升華審美能力。對于小學生的藝術追求而言,優質的音樂教學能夠起到巨大的幫助,能夠促使小學生擁有更高的鑒賞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其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審美能力不僅僅是對事物進行評判,同樣也是衡量自身進步的重要舉措。(四)豐富表達能力。擁有了審美能力,學生便擁有了評判性的表達能力,能夠促使內向與外向的小學生將內心對于音樂的感受與評判進行勇敢的表達,促使其在今后的社會中,能夠將溝通、交流能力進行提升[4]。
三、小學音樂審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音樂教學中,重要的發展主要是審美教育,但是現如今,審美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將小學生接受音樂審美教育所要表達的意愿產生了阻礙,而這些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一)學唱模式不合理。在學唱期間,審美教育會貫通于小學生的整個過程,但是現在多數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依然延續教師教唱、學生學唱的方式,對于小學生所學會的一首歌曲,會反復的進行演唱,從而導致小學生在學唱的模式中產生厭煩、枯燥的感受,導致音樂的美感完全喪失,甚至會讓小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另外,在一些小學校園中,音樂美學的教育依然延續理論教學,這樣板書式的教學方法是無法讓小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美的,想要將小學生的審美取向進行培養更是存在巨大的阻礙。(二)歌曲類型單一,旋律感染力不強。音樂教學與審美教育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但是就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而言,所選取的歌曲類型十分單一,并且過于簡單,幾乎都是以兒歌為主。實際上,小學中存在較大的跨度,6年級小學生與1年級小學生之間的年齡跨度較大,這也使得不同年齡的小學生對于歌曲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樣也反映出擋墻小學教學中曲目的選擇缺少針對性。另外,教學歌曲缺乏感染力,同樣也是無法將小學生心中共鳴進行激發的主要原因,導致曲目的傳唱也不夠廣泛,在課下并不會引起小學生們的傳唱[5]。這邊可以充分的反映出,在小學生身上,審美教育并沒有對其產生影響,沒有為小學生的審美取向做出指導。(三)歌詞脫離生活。現今小學教學無法廣泛傳唱歌曲的主要原因,除了旋律缺少感染力以外,另一個最為主要的因素便是其中的歌詞內容與小學生實際的生活有所偏離,同一個地區中所應用的音樂教材是一致的,但是不同小學生所身處的環境是存在差異的。例如:城市與鄉村的小學生,對于有關花草為主題的歌曲所產生的感受是不同的[6]。同時,小學生在實際的學習與生活中,無法選取貼切的歌詞將內心的想法進行表達,促使小學生對傳唱的曲目缺少興趣。因此,在歌詞的選擇方面,必須要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所關聯,才能夠促使其建立起良好的審美取向與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另外,隨著網絡、電視的普及,導致小學生接收到的流行音樂風格各異,其歌詞或旋律并不適合小學生聽,如果不做出相應的調整,將會帶給小學生不利的影響。
四、改善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措施
(一)創新教學模式。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促使審美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將傳統的學唱模式摒棄,從而選用以欣賞為主的教學方式。小學音樂教學并不是專業音樂教學課程,不能將目光全部放置在唱多少歌、演唱技巧方面,音樂作品是美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把教學的重點放置于教會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美。在課堂中,為小學生播放優美的音樂,促使小學生能夠自身去體會音樂作品中的好或不好,音樂教師在一旁起到引導的作用。(二)豐富教學曲目類型。小學教育存在的跨度比較大,對于不同年齡的小學生而言,其存在的差異也比較大,不能將其統一的視為孩子,因此在教學之中,對于音樂作品的選擇方面,也不能偏向于幼齡化、兒歌化。在進行欣賞教學時,可以為不同年齡的小學生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促使學生的音樂視野能夠更加廣闊。一些音樂,例如:古典音樂,可能會讓小學生感到不愛聽或是聽不懂,但是在好的音樂作品的熏陶之下,能夠為小學生帶了較為積極向上的影響力,促使其能夠分辨出哪些音樂屬于好的音樂,哪些音樂對自己而言是不合時宜的,哪些音樂具有美的欣賞性,從而將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得以實現。(三)改編流行音樂。對于小學生而言,好的流行音樂能夠將其積極向上的品質進行培養,小學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雖然給審美教育帶來了一些阻礙,但是換個角度而言,流行音樂具有旋律優美、曲風簡單的優點,能夠讓人輕而易舉的記住,加深印象,同時也擁有簡單易學的優勢,如果流行音樂當中,將無法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歌詞重新進行改編,使其能夠變得積極、樂觀、向上,同時又能夠與小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那么便可以將歌詞不佳對小學生產生的音樂影響進行減少,同時又能夠促使小學生擁有更加積極向上的審美取向,獲得雙重的利益。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與審美教育之間存在著互利互助的關聯,通過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不僅能夠將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思考能力、道德品質等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同樣也能夠讓小學生樹立起審美能力,通過音樂作品的熏陶,從而讓小學生擁有審美覺悟,能夠大膽的對音樂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判,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中,同樣也能夠進行自我審判,對今后的生活、學習與工作起到巨大幫助。
參考文獻:
[1]簡宇.孩子的心靈———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227.
[2]許碧嫻.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華夏教師,2018(26):65-66.
[3]劉榮娜.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實施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7(24):183.
[4]陳慧娘.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實施對策分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10):66-67.
[5]王耔瑄.讓心靈與美共棲———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7(05):214.
[6]趙宇.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五導”法[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五)[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7:3.
作者:馮韻 單位:杭州市澎博小學
- 上一篇:博弈論課程教學通識教育研究
- 下一篇: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