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時間:2022-10-30 03:07:58

導語: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摘要:構建可行的《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及商務技能的提高至關重要?;谀壳案咝!渡虅沼⒄Z》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教育游戲化理論及游戲激勵機制模型(TPR)為理論框架,將其與構建《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相結合,旨在為珠三角地區商務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及高校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一定參考,形成一定輻射效應。

關鍵詞:電子游戲激勵機制模型(TPR);《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

據中國教育部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8年8月,全國已有367所高校成功申辦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千余所高校開設了商務英語方向相關課程。廣東省的各大高校多數已開設商務英語方向。《商務英語》作為商務英語方向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而實踐教學能有機地把“英語”和“商務”結合起來,使學生兼備較強的英語溝通能力和商務操作技能。但目前《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環節十分薄弱,甚至形同虛設,主要問題如下:第一,實踐環節分配比例不合理。課程體系中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分配比例不合理,重理論,輕實踐。第二,實踐教學理念陳舊。大多實踐教學只是單項的商務技能訓練,很少設計綜合技能訓練,因此沒能構建起相互補充、環環相扣的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1]。第三,實踐教學硬件設施不完備。不少地方院?,F有的實驗室大多設備陳舊、功能單一,缺少系列化的實驗室;有穩定合作的校外實踐基地數量偏少,已不能滿足商務英語人才培養需求[1]。第四,實踐教學評價標準單一。實踐教學程中無量化考核;且學生互評、反饋等環節缺失,使學生無法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及語言能力。基于以上問題構建可行的《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及商務技能的提高至關重要。

1《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研究概況及理論框架

近年來關于如何構建商務英語的實踐教學模式,學者們提出了不同見解:如從單項到綜合、從簡單到復雜、從校內到校外的三級“開放式”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模式[2],“工學結合、分層推進”實踐教學模式[3],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任務驅動式”商務英語實踐教學模式[4],“滲透式”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5],商務英語專業“(8+X)專業”多維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6]等??傮w來看,對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尤其在具體實踐操作方面還存在很大研究空間。而且學者對該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幾乎都忽略了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而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去研究教師如何主動采取措施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參與性。經研究發現教育游戲化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使游戲變為學習的一種手段,借鑒游戲設計理念來重新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等,使學生在游戲化學習過程中,享受游戲樂趣,獲得學習成果[7]。教育可推動游戲化的發展,游戲化促進教育革新[8]。中國學者高超民等通過對35名電子游戲玩家的訪談數據進行質性分析,發現電子游戲的激勵來源于其在目標(Target)、過程(Process)及獎勵(Reward)等三個方面共19個范疇設定的綜合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電子游戲激勵機制模型(TPR),具體如圖1所示。本文擬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生為對象,以教育游戲化理論及游戲激勵機制模型(TPR)為理論框架,將其與構建《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相結合,基于目標、過程、獎勵等方面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實驗,預期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且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及學習成績。

2《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過程

2.1研究方法。此研究選取對照組進行準實驗。同一位教師教授程度相當的兩個班級,一個班(實驗組)進行基于TPR構建的實踐教學模式,另一個班(控制組)進行現有實踐教學模式,一個學期后經相同的期末考試比較兩個班的課堂參與度、學習效果及成績。2.2研究對象。作者承擔吉林大學珠海學院2015級英語專業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商務英語(高級)》課程(共83人)的教學工作,嘗試探索一種新型實踐教學模式,故選取2015級全體選報《商務英語(高級)》課程的同學作為實驗對象,稱為實驗班(A班)。另有2014級英語專業學生已在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按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修完該課程并取得相應成績。這兩個年級學生英語專四成績相似,無顯著差異,故選取2014級全體選報《商務英語(高級)》課程的同學為普通班(B班)作為參照。A班共83人,B班共61人。2.3研究步驟?!渡虅沼⒄Z》課程總成績包含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占50%。期末考試為終結性考試無法設置獎勵,故選平時成績為主要獎勵?!鞍咐治?商務講介”是該課程最常見的實踐教學方式,可以作為評定平時成績的依據,視為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依據。學生學習效果和成績則依據學生該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1)目標設定根據TPR模型,設定目標時目標要明確、可以完成、高效價、沒有失敗、高自由度[9]。教師首先應使學生明白《商務英語》平時成績考核是以“案例分析+商務講介”形式進行的,并將提前公布案例,學生自由選題,自由組隊,須五位學生為一組(共十組)。教師須告知學生,本學期將組織多次“案例分析+商務講介”活動,如學生對成績不滿意,可再次進行實踐,不限制次數。這符合“無失敗”的原則,可大力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欲望。(2)過程設定TPR模型中的過程設定應遵循挑戰技巧平衡、規則明確、培訓及指導、指標量化、即時反饋、圍繞目標、行動簡單、人際關系簡單、公平、建設團隊等共10個原則[9]。結合《商務英語》課程特點,實踐教學的過程設定如下:教師對于學生執行任務時所要需運用到的知識及技巧,要先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其他案例講授,為學生設計商務任務時必須使之與所教授的內容相關,教師在講授相關知識點時要圍繞學生任務目標。任務布置給學生后要求任務組學生在下一次課前三天與教師面談,使教師能夠對學生提前進行單獨培訓和指導。面談之后要求學生改進方案,并于上課前一天將PPT和商務報告書發送至學校商務英語教學網絡平臺,使教師和其他學生提前閱讀,并提前為答辯環節準備好2~3個問題。教師明確告訴學生每次各組完成任務后,采用學生互評(50%)+教師評分(50%)的形式對該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并且將評價指標量化。除任務組以外的各個小組都要進行打分,學生互評的最終成績取所有小組評分的平均數。這樣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公平的,能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性的,可稱之為立體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每次學生執行完任務后,按照上述立體評價體系對進行任務小組進行評價,做即時回應,師生共同提出相關建議,讓任務學生知道自己的優點及不足,以便不斷改進。(3)獎勵設定TPR模型中獎勵設定應遵循持續獎勵、獎勵概率、獎勵多樣性、獎勵可交易等原則[9]?!渡虅沼⒄Z》課程實踐教學是貫穿整個學年的,是持續性的。教師允許學生多次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平時成績選取得分最高的一次成績。期末要對實踐教學活動進行評比,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并對相應的團隊分別給予6分、5分、3分的平時成績加分。對于每次實踐教學活動任務組中表現最突出的學生除口頭表揚外還給予3分的平時成績加分。期末還要對上交的商務報告書進行評比,評比出最佳商務報告書,并頒發證書及獎品。凡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均有資格向教師申請直接晉級參加下一年度的“全國商務英語實踐大賽”華南賽區選拔賽。因此每個學生獲得各種獎勵的概率較大。

3《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結果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準實驗研究,教師取得了實驗班的《商務英語(高級)》成績,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跟普通班原有成績進行比對。首先使用“比較均值”下的“均值”功能對普通班和實驗班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研究發現,實驗班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及總評成績的均值都高于普通班。為比較兩個群體平均數的差異檢驗,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選擇“比較均值”中的“獨立樣本T檢驗”對比實驗班和普通班平時成績、考試成績、教評成績的差異性,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研究發現,實驗班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及總評成績均顯現出顯著性差異。首先對比實驗班和普通班平時成績,“平時成績”的Sig.值是0.029,低于0.05,表明兩個樣本方差是不齊性的,后面的數據要看第二行的Sig.(雙側)值,0.000低于0.05,表明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平時成績存在差異。使用TPR構建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然后對比實驗班和普通班期末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Sig.值是0.021,高于0.05,表明兩個樣本方差不齊性,后面的數據要看第二行的Sig.(雙側)值,0.027低于0.05,表明實驗班和普通班的期末成績存在顯著差異。使用TPR構建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可以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及學習成績。

4結語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生的實驗證明,基于TPR構建的《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該研究對今后構建類似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提供一定參考,使教師更加注重目標、過程、獎勵三個方面。構建該體系應配合《商務英語》課程改革同步進行,扭轉以教師講授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預留足夠實踐,以確保重復參與的可行性。此次同時也暴露一些問題,如平時成績是此次研究的主要激勵手段,但只選取了“案例分析+商務講介”這一主流形式作為評判平時成績的指標,形式難免過于單一,教師可依據TPR模型適當增加其他形式,構建多模態的TPR實踐教學體系,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及商務技能。

作者:王婷 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