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注重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

時間:2022-07-26 08:28:00

導語:獨家原創:注重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注重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

摘要:自我意識是個體對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客觀事物關系進行認識時所產生的一種意識活動,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基本依據,對個體人格的形成、道德行為調節、思想道德觀念內化和自我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育實踐中,我們必須講究受教育者自我意識的啟發和誘導,充分運用自我意識的形成理論,以提高德育的實效。由于高中生剛進入青春期不久,又適逢求學過程中的分化和轉折,個性的獨立性明顯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肯定會有全新的發展和變化。如何正確地培養和發展高中生的自我意識以造就他們的健康的個性和心理,本文就我班級實例中對學生自我意思的培養作出了簡要闡明。

關鍵詞:自我意識培養;德育教學

一﹑以發生在我班關于自我意識實例的簡述

這天我剛好在自己的班級里坐班,進入教室,我發現情況有點異常:教室里異常安靜,而且前排的日光燈沒有像平時那樣打開,講臺前呈現出較昏暗的光線。當時,我并沒在意,隨手打開日光燈,頓時引起一片騷動。我抬頭一看,發現一副不協調的場面:一張擺滿書本的課桌孤零零的放在講臺旁邊,而在第四組,卻有四位同學可憐兮兮的擠在三張桌子上。我向其中一位同學了解情況,他只簡單的說,正好輪到這個星期換位子,由于上晚自習了,所以就來不及換位子。當時,我沒覺得有什么不太正常,因為我們平常兩個星期換一次座位,換位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星期天的下午,而這天我校正好補上星期四的課,我考慮到可能確實是時間關系,就沒再追究這件事,像往常一樣坐了下來。

也許是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培養出來的一種敏感吧,直覺告訴我,此事沒這么簡單。而且,種種跡象也表明不太正常,比如,開燈前異常的的安靜、開燈后的騷動、昏暗的光線,還有同學們跟平常不一樣的、過于嚴肅的、對立的面部表情,等等。于是我悄悄的請班長出來,一了解,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原來是,出于種種原因,有些同學不愿意換位子,這樣,一部分同學要換,一部分同學不愿換,形成了僵持的局面。于是,就出現了我進教室看到的那幅不協調的場面。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件極平常的小事,但我覺得可以利用這件事對同學們進行一次如何正確理解“自我意識”的教育,現在的學生給我的感覺是,個性太強,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的感受,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的話,可能會養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不顧大局等許多制約他們發展的缺點。于是,我臨時決定將周二的班會課換一下,開一個簡短的班會。

我先問哪些同學不愿換位子,然后請他們陳述理由。當時,有七位同學舉手表示不愿換位子,其中A、B兩位同學的理由一致:只有一個星期就考試了,換來換去太麻煩。生C(坐在中間的女生):中間兩組的位置比較好,旁邊靠近窗戶的座位夜間蟲子較多,也容易分散注意力,且有時面壁的感覺不好,所以不愿意坐到邊上。生D(坐在第四大組的男生):旁邊的位置靠近窗戶,夏天較涼快。生E(坐在中間前排的女生):旁邊前排座位反光較厲害,看不清黑板上兩邊的內容。

七位同學都陳述了不愿換位子的理由,表面聽起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細一推敲,理由都不充分,因為他們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忽略的他人的感受。當時,對七位同學的理由我都一一作了答復:對于A、B兩位同學的理由我表示能理解,也能接受,但換位子涉及到全班同學,必須征得大家同意,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話,我也沒有任何意見,否則,還得遵照班級的最初約定——兩星期輪流換一次;而C、D、E幾位同學的理由合情但不合理,我表示能理解,但不能接受,他們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的。其實,我知道肯定不止七位同學不愿意換位子,一定還有更多的同學和理由。不論有多少同學,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只想到了自己,過于強調自我意識。

二﹑針對此實例,我們教育者應該如何培養學生自我意識

1)首先,我肯定他們的自我意識。

由于年齡的增長、身體的發育、知識的增多、社會交往的復雜,他們自我意識進一步得到發展。在自我認識方面已由小學、初中階段借助家長、老師的幫助,轉為以自己為主體來認識、評價自己;在自我態度方面,他們也有了明顯進步,不再盲目聽從別人的議論,能夠認識自己,將主體從客體中區分出來,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生活的主體,這說明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正是他們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作為老師,我為他們的成長而感到高興。同時我告訴他們,這僅僅是自我意識的最低級階段。如果自我意識只停留在這個階段任其發展的話,就會養成一些惡習,嚴重制約自身的發展。

如:凡事都只希望滿足自己,要求人人為己,卻置別人的需求于不顧,不愿為別人做半點犧牲,不關心他人痛癢,表現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為中心,服從于他,只要別人和集體照顧,不講紀律規則,否則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卻不愿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服從他人及集體。心目中充滿了自我,卻唯獨沒有他人。其問題就出在自我意識過濃,走向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或者說個人主義思想嚴重。

這種自我中心意識,于己是極為不利的,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也影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厭惡、瞧不起。由于一門心思都放在蠅頭小利的追求與意義不大的個人得失上,沒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因而也不可能擁有好的人際關系。試想想,誰愿意與這樣的人長期作共事或終生為伴呢?

2)其次,重在育人。

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我覺得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有義務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耐心教育,使學生的自我意識向良性方向發展,也就是自我意識的高級階段,做到悅納自我、超越自我、消除自我中心。要做到這些并不困難,但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改變自己的認識,要有積極主動的意識。如何才能逐漸克服這種自我中心意識呢?我對同學們提出了四點建議:

(1)正確地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是人類從古到今一個永恒的話題,正確地認識自我是培養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識的基礎。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一個人能對自我有一個較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就能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找準自己在現實環境中的位置。客觀準確地認識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建立自信的我。獨立、穩定地認識自我,避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對權威、群體性心理的完全依賴,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成功的或失敗的,要平靜而理智地對待自己的長短優劣,樂觀開朗,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既不消極回避自身的現狀,自欺欺人,更不以哀怨、自責甚至厭惡來否定自己,培養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心理品質,從而發展自我、更新自我,建立有獨立的意志的我。

(2)有效地控制自我,學會思維和心靈轉換

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識、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徑。缺乏自我控制意識的人將是一個情緒化的、缺乏承受力的、一事無成的人。因此,每個人都應提高自控能力,培養健全的品質,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從而達到自我實現,使理想的自我和現實的自我統一。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只顧自己,而忽視他人的存在,那么,事實上人人都不會有好日子過的。以求理解他人,并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

(3)要正視客觀現實

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與需求,也都有其權利與義務,難免會出現矛盾,產生沖突,不可能人人如愿。這就要正視客觀現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讓步,退一步海闊天空。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時候,舍掉的可能是利益,但你得到的卻是寧靜的心境和寬闊的胸襟,而這些則是無形的資產和財富,你將終生受益。

(4)加強自我修養

自我中心意識的不現實性,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引導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學會控制自我的欲望與言行。正確評價自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接受紀律的約束。把自我利益的滿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損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礎之上。做到把關心分點給他人,把公心留點給自己。

三﹑實例中德育教學對自我意識培養的效果

在跟同學們說了這些后,我不僅沒有批評這幾位同學,而且對這幾位敢于陳述自己觀點的同學給予了及時肯定。只是讓他們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做種種假設:如果他(她)們這兩個星期正好坐在他們不愿去坐的位置上,將會有何想法?如果他(她)們是班主任,看到一貫緊緊有條的的座位坐得落七八糟,不利于管理,將怎么辦?如果班級的班規紀律因為種種原因,大家都不遵守了,怎么辦?如果他(她)們是授課老師,一貫熟悉的名單,突然一下子跟同學們的座位對不上號,上課請同學回答問題時,張冠李戴了,怎么辦?……希望他們通過這些假設,進行換位思考。

講完這些后,我有意識的離開了教室,目的是讓同學們有一個思考轉化的過程,也給點時間讓他們相互交流一下。當然,我也想給自己一個時間,考慮如何善后,也就是說,如果同學們還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仍然處在對立情緒中,怎么辦?說實話,當時自己也很忐忑不安,對這節臨時班會課的效果很沒把握。因為這不僅是突發事件,而且,我所講的內容也沒有精心準備,都是臨時隨感而發的。

第一節晚自習很快就下課了,第二節課我進入教室的時候,迅速的掃了一眼全班同學。當時,我真的很感動,因為我發現同學們的座位都按原來的要求換過來了,更讓我欣慰的是,我又看到了他們一張張開心的笑臉、輕松的表情。說真的,那一刻我很感謝同學們,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對我的教育給予了肯定,使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有時候我想,其實我們的同學是非常可愛單純的,平常我們在對待學生的時候,不要動不動就采取一些粗暴過激的言行,只要我們稍稍冷靜一下,多一點耐心和愛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學們就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回報你,讓我們得到更多的無形資產和財富。

四﹑對于自我意識教育的思考

通過實例中自我意識的培養,我們可以發現,要讓學生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自我認識,把自己的自我意識從低級階段深化到高級階段,在今后的生活中正確處理好個體與集體、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尤其不能以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愿望。而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更重要的時候要讓學生學會交換思維和心靈的位置,逐漸完善自我,做一個有高尚人格的人。

相信,假以時日,倘若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較好地接納自己,那么,我們也就能很好地在德育教育工作上接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