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談文化生活與愛國教育
時間:2022-09-17 09:05:00
導語:獨家原創:淺談文化生活與愛國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新世紀,加強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關系著國家命運的大事。而高中《文化生活》是加強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為此,本文結合《文化生活》教學過程來闡明新時期青年學生在政治、德育方面對青年學生愛國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指導。
關鍵詞:文化生活;愛國教育;青年學生
二十一世紀是新經濟和高科技的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做好關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在當代中國,建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就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這要求我們教育者要從各個方面來提高青年的愛國教育,而高中《文化生活》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
一、以《文化生活》與《愛國影視》為青年學生提供愛國教育宣傳平臺
相信大多數教師都已發現,當今青年學生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相對缺乏,對愛國思想缺少正確的認識。認為“愛國”、“祖國統一”不是他們所要考慮的問題,這充分說明當今青年學生的文化知識和素養方面十分匱乏,沒有形成正確的人身觀和價值觀。高中《文化生活》為教育者提供契機,從德育方面進行對學生愛國主義進行規范,而最能直接體現愛國思想的莫過于對學生放映愛國宣傳影視。如:2007年元宵節的《同一首歌---走進舊金山》專題節目。節目以海外華人在國外的生活,創業等事跡向世界表達出濃厚的“思鄉”、“思國”之情。有如著名歌手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聽著“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我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通過這樣的影視播放,能迅速使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應運而生,使學生理解更透徹、更明了。通過這樣的文化傳播途徑,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化生活》章節的理解,使之受到啟發,轉變自己對祖國的不良看法,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教育,而且還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對自身人生觀、價值觀。
二、以《文化生活》與時政熱點對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進行教育
《文化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當前的文化生活現象中,在社會主義文化逐漸繁榮的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趨旺盛,其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等特點明顯增強。而對青年學生來說,作為教育者首先要啟發學生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認識,陶冶情操;其次要讓他們置身于“國事、家事、天下事”,不能讓他們養成置身事外的個性,通過青年學生的文化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國家發展的時代性、科技進步創新性。而最能表達這一觀點則是與時政熱點相結合。如:著眼于“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開展“共鑄誠信”等活動,培養學生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誠信意識;根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基本要求,開展在家庭做一個好子女、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等活動;開展學習道德楷模的活動,讓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結合“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鼓勵學生踐行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展示期盼奧運、參與奧運、奉獻奧運的精神風貌;開展“震區最感人畫片、圖片”等攝影展,讓學生看到社會各界積極用各種方式幫助災區人民,看到災區人民互救互勉、救后重逢的畫面等等。讓青年學生切身體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此上種種,不正是以《文化生活》與愛國教育相結合的最佳表現嗎?
三、結論
《文化生活》告訴我們,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作為教育者,以優化手段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心里自然而然地接受這一理念。相信,不久的將來,青年學生會以良好的文化素養努力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真正實現“共創祖國”的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文化生活》貫徹十七大精神的意見
[2]《文化生活》2008時事熱點試題精選
- 上一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論文
- 下一篇:獨家原創:淺析護士職業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