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科學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0 09:41:00
導語:學校教育科學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旨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發揮小學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探討在新的歷史起點小學校長的時代使命與學校的科學發展,由中國教育學會、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師范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小學校長大會”于2008年11月17-19日在天津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學校科學發展與校長時代使命。三個分論壇的專題為:校長成長與自身建設;以人為本與制度創新;課程改革與高效教學。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出席開幕式并致詞;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出會并講話(本刊2009年第1期全文刊發);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致開幕詞;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俊芳致歡迎詞。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王靜康出會并作專題報告。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陶西平、郭振有、郭永福、李烈,副秘書長馬建華,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任靳潤成、天津師范大學校長高玉葆、天津市教育學會會長李聞璽、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殷向杰等出席會議。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黃永剛、天津市河西區教育局副局長孫惠玲分別以《合理配置資源,加強校際合作,倡導高效教學,促進小學教育的科學發展》和《建立新型校際合作機制,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為題介紹了當地教育改革發展的做法和經驗。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學會、計劃單列市教育學會、有關地(市)教育學會(協會)以及各分支機構、教育改革試驗區、有關教育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和小學校長1200余人與會。
一、校長是思想的引領者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清晰地記得上小學時校長親手給她把露在毛衣外邊的毛線頭鉤好,此事對她二生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教育的“元素”深深地滲入其思想和血脈里。她說: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關系到全民素質的提高,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面對的是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學校中,校長不僅是行政管理者,更是思想的引領者。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校長,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責任:在承擔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既要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又要在推進教育改革中有所突破,還要面對輿論和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她希望:始終堅持教育的公益性,促進教育的公平與公正;始終堅持遵循教育規律,育人為本,因材施教;始終堅持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推動理論創新。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在致開幕詞時強調:小學教育的改革仍然要解放思想。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許多學校開始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培養模式,開始重視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但是,從全國范圍來講,陳舊的人才培養模式尚未根本改變。這里有觀念問題,也有實際問題,需要通過培訓、研討、交流來解決。當前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特別是城市小學。要解決這個問題,從學校內部來講,要上好每一節課,使每一個學生對課內的知識學懂學會,減少課后作業。從校外來講,要勸說家長少讓孩子上補習班、特長班。“小升初”要取消一切附加條件,創造一個寬松的、愉快的學習環境。要提倡愉快教育,愉快與刻苦并不矛盾。學習愉快了,有興趣了,才能真正、自覺地刻苦學習。小學教育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研究學生,因材施教。學生的天賦是有差異的,要重視他們的差異。不要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要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強心。我們要給每一個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校長是學校的領頭人,要用先進的理念來引領教師隊伍,使學校不斷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二、為人的一生成長打好基礎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小學教育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過程中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指出:當前,我國教育正處在重要的轉折點上,即由數量的發展轉到質量的提高,也就是解決了能上學的問題以后,要解決上好學的問題。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為人的一生成長打好基礎。小學教育的質量關系到全體國民的素質,又是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打好學習、興趣、思維、意志品德的基礎。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俊芳感同身受地說:小學教育是人生起點的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本屆大會以“學校科學發展與校長時代使命”為主題,體現了時展的新要求,對于進一步增強校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領校長不斷實踐探索和創新,努力提高辦學水平,促進小學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積極推進小學教育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特別是近年來,小學教育大力實施“均衡配置資源、建立合作發展學區、推進高效課堂教學”三項改革實踐,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著力促進學區內學校資源的共享,積極探索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向著教育趨于更加均衡、更加公平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針對我國和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資源、能源、環境和科技競爭的嚴峻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王靜康作了《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實現中國小學教育的新發展》的專題報告。她言辭懇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科技創新能力是21世紀國際競爭的焦點。而21世紀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的競爭最終決定于科技水平、人才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競爭。盡管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我國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改變。欲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唯有拓寬自主創新的戰略視野,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經濟建設主力軍的作用。為祖國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是歷史賦予教育的光榮使命。如果把人才成長的過程比作構筑一座宏偉的大樓,中小學階段就是大樓的基礎,基礎有缺陷,大樓是立不起來的。人生最重要的啟蒙階段是在小學,教導人樹立人生的志向與信心。小學教育對人的一生發展至關重要,應該著重加強基本素質如愛心、誠信和公德等的教育。青少年時代是人生中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而目前的教育方法大多是扼殺想象力的,過于強調知識學習,往往忽視文化教育使命。這樣的教育,造成的是知識教育與文化教育分離、讀書與做人分離、教書與育人分離。因此,在辦學育人過程中,要遵循“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用良好的師德影響學生,用大愛之心感染學生,用關愛點燃學生未來發展的火種,讓小學教育成為愛的教育;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引導和鼓勵他們“異想天開”,誘發求知欲,強化想象力,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為具有不同發展潛能的學生打下寬厚堅實的基礎。
三、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是教師發展的沃土,是學生成長的樂園。只有教師的發展,才有學校的發展;只有教師的發展,才有學生的發展。
國家總督學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在作《著力提高教育質量》的專題報告時,播放了美國一所很普通的學校里一個很普通的電教老師根據科研論文和政府工作報告等文件制作的幻燈短片,呈現了當今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資訊急劇增加、知識老化速度驚人、工作替代與變換很快的一組數字。我國已經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小學教育,2007年普通小學在校生為10564萬人。提高教育質量,教師尤為重要。基于此,他提出:校長要注重調整教師的職業心態,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使之增強職業認同感、職業成就感和責任感與效能感,即:引導教師充滿激情——愛教;引導教師尊重規律——會教;引導教師關注效能——教好。引導教師“愛教”的具體做法:一是注重教師修養的提升,使之敬業——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勤業——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創業——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樂業——淡泊名利、志存高遠。二是注重績效激勵,建立教師績效模型,及時地給予肯定、表彰和獎勵,以引導教師的行為,從而減少或避免出現鐘擺效應或者S型效應。三是注重教師生態環境的改善,著力提高教師的待遇,營造和諧氛圍,減輕過重壓力,倡導尊師重教,改進繁瑣管理。四是注重以校長的激情引發教師的激情,重在堅持信念、發揮優勢、感染團隊、善對困境、培養情趣和搭建平臺。引導教師“會教”的具體做法是: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如教學能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著力引導教師尊重科學,學習、把握、探索教育規律,努力探求科學的教育方法,形成科學的教育過程,找到教育創新的方向。引導教師“教好”的具體做法是:創造教好每一個孩子的條件——控制班額過大現象;在大班額編制背景下,堅持個別化教學的探索;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的教育,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服務,為每一類學生的發展服務。四、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小學教育面臨一些新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客觀規律,尋求和實施消解矛盾的策略和措施,才能保證小學教育的均衡、公平和質量,才能贏得群眾的認可和滿意。天津市教委《合理配置資源,加強校際合作,倡導高效教學,促進小學教育的科學發展》的做法和經驗引起了與會者的興趣和關注。
天津市教委根據天津市委“解放思想、干事創業、科學發展”的要求,創新思路,加大力度,著力做好三項重點工作。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保障均衡發展。他們本著向義務教育傾斜、向小學教育傾斜、向老舊學校傾斜、向農村學校傾斜的工作思路,著力加快學校布局調整、加強信息技術建設和改制小學的“回歸”,使全市小學基本形成了學校布局合理、辦學條件合格、“天網”(衛星傳輸)“地網”(互聯網)合一的新格局。二是積極加強校際合作,促進教育公平。主要措施是:總體規劃,推行學區管理制度;盤活資源,形成共用共享機制;深化合作,建立城鄉互助機制。建構“以強帶弱、共同發展”的校際合作創新模式,以打破學校壁壘,加強資源共享,避免無序競爭,走合作共贏之路。這種有效的校際合作機制,使得全市小學教育更加走近優質,走近普惠,走近公平。三是大力倡導高效教學,落實素質教育。針對來自學校外部的傳統觀念和一些學校耗時間、拼體力的陳舊教學方式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益、效率、效果的“瓶頸”問題,大力倡導和推進高效教學。具體方法是:其一,盯住常態課堂,明確實施高效教學的方向;其二,創新研修方式,推廣高效教學的方法;其三,創新管理方式,落實高效教學的要求。隨著高效教學的全面實施,不少學校自主開發了很多創新活動,把過去教學擠占的時空還給學生,滿足了學生的不同興趣和愛好,使之在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中不僅提高了多方面的素質,而且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和幸福。
山東省膠州市向陽小學是一所人均占地面積約2.86平方米(總面積不足6000平方米,82名教職員工,2100名學生)的農村鎮辦袖珍式學校。“向陽人”抱定一個目標,即:培養幸福的人(能無憂無慮生活、能自由自在學習、能感覺快樂的人)、成功的人(能做好自己、放飛理想、為未來目標奠定基石的人)。他們基于缺資金、缺設施、缺器材、缺師資的狀況,不等不靠,因陋就簡,因地制宜,按照簡單、實用、效果一定要好的原則,創建IC(IntegratedCircuit的縮寫,意為“集成”)模式,向空間、立體發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在學校教育的空間創新方面如多人洗手處、藝術畫墻、航模池、道德苑、小腳印、感恩角、知行軒、民族樂團等,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在“袖珍式學校”里做出了大文章,讓農村孩子都得到發展,使之獲得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人生”。向陽小學原校長韓珍德說得好:教育是有心人的事業。不要為了孩子100分,把學生培養成100歲。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對工作、對師生、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作為校長,除了日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外,還要想辦法去發展學校,拓展空間,為孩子在小學的六年實施素質教育,使之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里筆者不妨用一個看過該校展示活動的觀者的話來評價向陽小學:“現在學校師生已經把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呈現在人們面前,我們不由得感到欣喜,感到鼓舞,感到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已離我們很近了。”
教育均衡發展旨在改變薄弱學校的面貌,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一個適齡兒童都享有公平的教育。天津市南開區新星小學是一所普通學校,地處剛劃人城區的城鄉結合部的普通社區,面對的是普通的家長(不用說局長、科長,一般干部也很難找到),招收的是普通的學生(農民工子女占一半)。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校長到教職員工,全校擰成一股繩,用心做事,力求把普通學校辦得不普通。賈玉香校長介紹說:一是凝聚共同愿景,讓教師充滿信心。通過“全校大家訪”活動的開展,當看到學生放學后趴在家長賣肉的案臺上寫作業時,老師對學生油漬斑斑的作業本再沒有了批評;當看到學生父母披星戴月邁進家門時,老師對家長為生存而無暇顧及孩子再沒有了責備;當看到家長像迎接貴客一樣招待自己時,老師更理解了家長的信任和學校的追求。二是營造環境文化,讓家長充滿希望。學校在“撒網”征求方案的基礎上,選定了既能體現校園特點又便于學生接受的“詩韻文化”:教學樓一樓樓道被布置成“唐詩大觀園”,二樓樓道變成了“宋詞經典園”,在每個教室門前還設立了開放“書吧”。各年級根據學期目標確立不同的文化主題,將“詩韻文化”建成專題教育系列,集欣賞、釋義、拓展、趣味于一體開設“詩韻文化”校本課程,形成了“知詩人一明詩意一誦詩文一晤詩情”的自主學習模式,助推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實現了“愛詩、愛國、愛學校”的情感培養目標。三是實施高效教學,讓學生充滿活力。學校把“保目標、重落實、輕負擔、有效果”作為教學基本策略,強調“當堂學、當堂會”;強調絕不把自己的教學責任推給家長,真正做到“作業不讓家長簽字,卷子不讓家長再抄”。高效教學把教師“逼”上了一條專業發展之路;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時空,給學生帶來了發展活力;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以全面提升。
五、對教育要有真愛大愛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振有在作大會小結時動情地說:愛是教育的第一秘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樣,把教育當作愛人。如果做教師、校長,沒有真正地愛過教育,那是很不幸、很痛苦的職業生涯。當校長、教師,對教育就要有真愛大愛;愛教育就得有激情。人最重要的素質不是能力和責任,而是對事業、對工作的那種激情。比爾,蓋茨說他每天早上醒來,一想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就會無比的興奮和激動。我們每位校長、教師每天早上醒來走進學校課堂,是無比的興奮和激動,還是痛苦和無奈?校長只有心中有教育、有教師、有孩子,才會有激情。當然,只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有能力和藝術。特別重要的是,不能用做官的心理和行為當校長。校長必須有人格魅力、理論素養、思考能力、戰略遠見,有深遠而全面的規劃能力、決策能力、實施能力,有出眾的領導藝術;要當好教師的導師,著力提升教師的素質。小學不小,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孩子六年要想到孩子的六十年。
郭振有對天津市、區兩級為大會提供的寶貴經驗和很有說服力的現場——10所學校的500多節推門隨堂課和特色教育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天津教育均衡發展的三條經驗——均衡配置資源、推進校際合作、倡導高效教學,從教育投入的使用方向、組織機制和內涵發展的關鍵路徑上,找到了在新時期整體推進小學教育發展和著力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的一套完整的思路;從教育理想、教育理念和體制機制的結合上,為解決我國基礎教育均衡公平和優質高效兩個大課題提供了有價值的典型經驗;在均衡配置資源的基礎上,發揮優質名校的示范輻射作用,推進校際合作,實行學區管理,是迅速提升薄弱學校、整體提高辦學水平的最為有效的一種組織形式,為落實“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孩子”走出了一條堅實的、可行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會上,四川省崇州市雞冠山小學校長王京平、海南省海口市英才小學校長蘭祖軍、上海市浦東新區竹園小學校長田榮俊、北京市中關村第四小學校長劉可欽、吉林省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熊梅和重慶市巴蜀小學校長廖文勝等的發言異彩紛呈,令人耳目一新,給人以啟示。會議期間,還舉行了貧困地區、地震災區、打工子弟學校校長座談會,呼吁人們關注貧困山區學校和民工子弟學校的發展,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讓山區孩子、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孩子一樣能夠接受高質量的教育。
本次大會是由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天津市教育學會承辦的,并得到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教育部教育督導團辦公室、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的大力支持。
- 上一篇:教育局整作風抓落實匯報材料
- 下一篇:經貿局機關效能提升年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