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提高幼師教育素質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7 09:41:00

導語:試論提高幼師教育素質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論提高幼師教育素質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學前教育;準幼兒教師;科學素養

論文摘要:科學素養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科學素養的培養得從娃娃抓起。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幼兒科學教育的實施,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幼兒科學教育的質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幼兒教師科學素養提高的前提和基礎。針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偏低的現狀,應該從重視科學教育,改變課程設置、運用多種途徑等方面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科學素養的內涵及相關概念

“準幼兒教師”是指學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統稱。根據所在學校級別的不同主要分為三大類:本科層次及以上的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茖哟蔚母叩葞煼秾?茖W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還有就是一些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文章中將這些統稱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或“準幼兒教師”。

學前教育是指對出生至六、七歲前兒童的教育,包括幼兒園教育、學前社會教育和學前家庭教育。學前教育主要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各類學前教育機構的教師、科研人員及相關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廣播、影視、書刊等各類大眾傳媒的策劃與制作人員,相關企業(如兒童玩具、兒童服裝和食品等)的設計與制作專業人員。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科學素養主要指以下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已經被人所接受的科學知識的理解,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知識,諸如一些事實、法則以及有關自然世界的理論;二是對一些科學探究方法和程序的理解,主要是了解科學知識如何產生,如何發展,以及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等;三是對科學作為一項社會文化事業的理解,了解科學與社會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科學的應用問題,了解其中的問題、爭論以及它們的解決方法。文章中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具有正確的科學世界觀及良好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創新、思考及實踐能力;具備較扎實的、系統的科學知識體系。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

2006年1月9日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總書記在這次大會上指出要在全社會廣為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接受科學技術的武裝,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社會風尚。科學素養的培養得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是實施幼兒教育的主陣地,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幼兒科學教育的實施,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幼兒科學教育的質量。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幼兒教師科學素養提高的前提和基礎。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偏低,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高

“五四”時代陳獨秀曾經述說當年平民百姓科學思想的不足:“農不知科學,故無擇種去蟲之術。工不知科學,故貨棄于地,戰斗生事之所需—仰給于異國。商不知科學,故惟識閣取近利,未來之勝算,無容心焉?!苯裉煳覀兎叛劭慈?,應當承認,上述科學知識層面的欠缺雖有所改善,但科學精神的匾乏仍是不容忽視的現象。

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范圍比較廣,既有普通心理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學、教育統計與測量、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課程與教學論等專業基礎課;又有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幼兒園課程、幼兒游戲、中外幼兒教育史、幼兒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幼兒玩具設計與制作、幼兒園管理、幼兒園評價等專業主干課;還有鋼琴、聲樂、舞蹈,樂理、視唱、練耳,幼兒園實用美術、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等專業技能技巧課。大多數學生比較喜歡兒童舞蹈、鋼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課,對于專業主干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熱情不高。另外,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有限的科學知識的教學中,多注重對知識結論的學習;重視演繹、忽視歸納;重視結果、忽視過程;重視機械記憶、忽視思考存疑;很少實踐探究式學習等??茖W學習的本身是很有樂趣的事,但由于各項科學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等特點,再加上不恰當的教學方式致使不少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枯燥感和排斥感,削弱了學生本應有的科學興趣和熱情,導致學生科學精神的缺失。

(二)科學基礎薄弱,科學素養水平較低

目前在學前教育專業招生中,除個別院校文理兼收外,絕大多數只招收文史類學生。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的是文理分科教育,造成學生文理知識結構的不對稱。此外,升學利益的驅動,文科學生對數學以外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也往往“無暇顧及”,雖然他們在初中階段曾學習過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學課程,但這些課程均是各自范圍內一些分立、具體的概念和規律,對自然界一般性、統一的概念、原理重視不夠。對于天文學、宇宙學方面的常識,他們在中學階段更是較少系統學習。至于一些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知識,特別是前沿知識,中學階段更是涉及不多。她們雖然已順利考人大學,但是,文史類學生的自然科學知識基礎普遍薄弱,科學探究、創新、思考及實踐能力較弱,科學素養水平較低。

三、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對策思考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水平較低的現狀不適應社會及學前兒童全面發展的需要,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勢在必行。

(一)重視科學教育,激發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

科學學習的興趣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來說,科學的啟蒙更多的是科學興趣的培育。一個缺乏科學興趣的老師怎能喚醒幼兒的科學興趣呢?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通常是文史類出身,高考時之所以選擇文科,有的是因為理科基礎薄弱,有的則是對理科知識不感興趣,再經過專門的文科學習,造成了自然科學認知結構的不良,漸漸失去了科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喚起興趣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有效學習科學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每當我們致力于影響學生的認知結構,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義學習和保持時,我們就深人到了教育過程的核心?!睘榇?,要注意知識學習的基本性與基礎性,有效激活學生認知結構的知識生長點,以保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內容的選擇上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實際的需要;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樣化,盡可能運用多媒體和實踐操作方法等,開展多種科學興趣小組和科學知識競賽,改變因中學階段過高的學習壓力導致的對科學的枯燥看法和態度,逐漸營造校園科技創新的氛圍。

(二)建立系統的科學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課程建設是當前高職高專及高等師范院校推動素質教育的核心舉措,也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就應該建構新的科學課程體系,實現文理滲透,面向學生增設科學史、科學社會學、科學哲學、STS等綜合課程,使科學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科學教育要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而且要貫穿于專業教育之中,掌握科學方法中的哲學方法、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培養大批基礎扎實、寬厚、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領域專業訓練的復合型人才,以增強社會的適應性。學生應該重點掌握通用的一般方法,如自然科學中的常規方法(如觀察與實驗、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理想化等)與非常規方法(如自覺與靈感、科學美學思想等)。通過科學方法教育,使學生比較全面系統地了解常用的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掌握具體的科學方法,并進行必要的科學思維訓練(包括嚴格的邏輯思維訓練和非理性、非邏輯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前,國外許多先進大學奉行的都是“通才教育”模式,即大學科學教育課程應覆蓋所有學生,尤其是文科學生,應接受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基本科學教育,這種教育不是專業教育,而是一種通識教育,旨在提高科學素養,其開設方式主要通過開設科學教育必修課。

然而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科學教育課程的比例很少,而且這些課程主要是分布在第一、二學年,課時量也不多,到了第三、四學年的課程體系中,有關科學教育的課程更是少之甚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集中在學前專業主干課程和技能技巧課,據了解,很多學生在鋼琴、舞蹈、活動設計等技能技巧課程上花費了絕大部分時間,在課程體系中缺乏系統的科學教育課程??梢园芽茖W教育內容滲透于人文社會課程中。若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設過多的科學教育課程,可能負擔過重。一方面,可以建構一種文理融合的課程,如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內容可以放在人文社會科學(歷史和哲學課程)中,把科學、科技與社會關系的內容可以安掃濃社會研究課程中學習。另一方面,從人文學科中挖掘科學素養的內涵。從而構建系統、有校的科學教育體系,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三)在多途徑中開展科學教育,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1、組織各種科學興趣小組,開展科普講座

學生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舉辦科普講座,組織參觀科普展覽,科普論文評獎活動等,對提高其科學素養很有幫助。第一,鼓勵學生閱讀大量的科普書籍。如閱讀現代科技方面的書籍,可彌補他們對現代科學知識及其發展狀況的空白。很多科普讀物,都是科學發明的開拓者或諾貝爾獎獲得者自己的著作,既有趣,又很適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閱讀。第二,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讓他們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杜威認為,兒童生來具有四類興趣或本能:“社會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與“藝術性本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科學教育最適合發展兒童的探究本能,教師要為其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舞臺,這就要求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培養能熟練實施探究式科學教育的幼兒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在學校期間就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探究式科學學習的能力。

結合學生的不同需要組建各類科學興趣小組。如“天文興趣小組”、“數理愛好者協會”、“自發組織理論討論會”、“攝影愛好者協會”、“環保興趣小組”、“機器人研究會”、“家用電器小發明小組”、“現代通訊研究會”等等??茖W興趣小組可以讓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思想變成現實。發動興趣小組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各種廢舊或容易得到、價格比較便宜的材料或工具,自己建立實驗室,自己管理,這比實驗室開放更切合實際。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搞研究,在科學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經驗及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實施發現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在教學成績的評定上應該靈活、科學而多樣化。這是一種很好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嘗試。讓學生真正感覺到學有所樂.學右所長.學有所用。公務員之家

2、營造良好的、崇尚科學的教育環境

營造良好的、崇尚科學的教育環境,可以通過組織系列人文講壇,建立積極活動的科技協會,創辦科技小刊物,舉辦校園科技節、體育節、文化節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活躍校園科學文化氛圍。在繼續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術的同時,緊跟時展步伐,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豐富科普宣傳內容,切實加大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觀點和科學方法的傳播力度,不斷提高學生在科普工作中的參與程度。充分發揮科技場館、博物館、動植物園、科技活動場所和科普宣傳畫廊等基礎設施的平臺作用,堅持培訓與宣傳相結合,研究和探索符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際的科普發展措施,從而切實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素養。

3、開展各類科學知識競賽,加深對科學知識和概念的理解。

在課余時間里,可以組織開展各類科學知識競賽,活躍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如精心舉辦“天文知識競賽”、“環保知識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大學生電腦機器人競賽”等這樣的科技活動,開展各種科學知識競賽意義十分巨大,它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科學技術概論”這門課程,還能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又能讓一部分有特長的人有機會表現自己。在競賽過程中,觀眾的科普水平會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不知不覺得到提高。從而,加深和鞏固學生對科學知識和概念的理解與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