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質教育創新思路
時間:2022-04-25 09:12:03
導語:心理素質教育創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現狀
本研究選取高校大學生997名進行調查,回收問卷887份,剔除無效問卷79份,共獲得有效問卷808份,問卷有效率為91%。其中,男生396名,女生412名,文史類學生419名,理工類學生389名。采用中科院王極盛編制的《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量表》、南開大學張闊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威廉斯編制的《成就動機問卷》進行調查。使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信度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量表上的均分在3分以上(總分5分),這說明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還有提升空間。在人口統計學變量方面,性別上出現了差異性,男生在創新意識方面顯著高于女生;專業、生源地、家庭結構、家庭經濟結構方面未出現顯著性差異。在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上,創新意識方面的培養需要著重對女生的培養,而在創新能力和競爭心的培養上,應該公平對待。在對創新心理素質、心理資本、成就動機相關性的研究上發現,二者間分別存在顯著性正相關。對于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需要同時注重培養其他積極心理因素,這些積極心理因素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因此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個綜合性、系統的工程。
2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以河南城建學院為例
河南城建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科學指導、真誠服務、保守秘密”的服務理念,堅持在教育中培養樂觀自信、善于溝通、人格完善、和諧發展的高素質大學生。嘗試建立包括教育工作機制、教育教學機制、服務機制和心理安全保障機制在內的創新心理素質教育體系。
2.1著眼整體推進,設計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機制
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涉及到學工部門、院系教學科研部門、心理咨詢中心、校醫院后勤服務部門等,需要各部門的積極配合,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因此,需要學校按照統籌規劃、協調分工的原則,有效整合各種優質資源,建構整體性的工作機制,使工作機制全員化、多渠道化[4]。在工作機制中,心理咨詢中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陣地,對心理素質教育的有效推進具有核心的作用。在河南城建學院,2004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成為面向在校學生開展心理服務、推進素質教育的專業機構。學生工作系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隊伍。河南城建學院成立了由主管校領導任組長,各學生工作部門領導為組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合理規劃、整體推進、積極的開展創新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各院系主動參與、密切配合,形成了“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網絡。在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時,教學科研部門發揮作用,面向全校師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培訓和其他專業服務,如心理素質專題講座、心理健康輔導技能訓練、戶外素質拓展活動等,以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此外,教學部門也發揮其課堂主渠道作用,在全校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科學的心理素質教育課程教學體系等。在后勤保障方面,校醫院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開通心理衛生綠色通道,形成預防、干預的有效途徑。
2.2依托專業優勢,打造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教學機制
受積極心理學思潮影響,目前的心理素質教育理念已從傳統的消極矯治轉變為預防、發展為主,基于此,為適應新形勢下創新心理素質的新要求,學校需要在創新心理素質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資源上精心準備,提高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河南城建學院構建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以教育與發展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目標的積極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2.1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完善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體系課堂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知識,是面向學生進行全員教育的有效途徑,河南城建學院積極利用課程教學的平臺作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體系,開設了心理學類必修、選修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狀況,設計了適應性、學業管理、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職業生涯規劃等專題,這些專題緊密結合學生特點和發展需求。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程,在大學生一年級時進行,共32學時。以“愛的成長”為主線,組織編寫了《愛的成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還堅持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系列心理素質教育的公共選修課,如《成功心理學》、《人際關系心理學》、《幸福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等。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將積極心理學思想融入其中,注重課堂互動、將體驗教學及交流分享作為課堂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使心理課堂成為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2.2.2普及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拓展創新心理素質教育的工作形式不同年齡、年級的學生,需求和關注點具有差異性,除了全員教育的課堂形式,進一步拓寬教育形式,將普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機結合,將多種教育手段融入心理素質的教育體系中,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開設了“新生助跑工程”、“畢業生起飛工程”、“日常普及工程”、特色宣傳周活動,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力量,開展創新活動,協會為學生搭建了互助平臺,成為宣傳心理健康理念的有效途徑。針對學生,組織了心理沙龍活動,與學生溝通座談、深入交流答疑解惑。同時為拓寬心理教育外延,建立了心理網站,發揮網絡平臺優勢。2.2.3專職隊伍與兼職隊伍相結合———配備充足的心理素質教育師資力量學校組建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指導老師、輔導員、學生骨干、心理委員、心理信息員在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學校積極創造條件,以專項經費作為保障,定期選送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培訓,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指導隊伍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職業能力和業務水平。
2.3立足學生身心發展,構建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服務機制
2.3.1心理測評———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科學評估河南城建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建立了大學生心理測評網,為大學生提供免費的心理評估,所采用的量表均是經過嚴格的科學驗證的量表,并且已經中國化,每套表都是以中國的學生為常模參照的。配備專職教師對網上測評的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另外還建有心理測評室,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測評,以保證測評效果的準確性。2.3.2個體咨詢———提升心理健康服務的效果妨礙大學生進行創新的障礙,有來自個體內部的,也有來自外部環境的,特別是內部心理的障礙嚴重地妨礙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因此,幫助大學生認識并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對創新的抑制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河南城建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在工作中,在堅持發展性輔導的前提下,兼顧到各種障礙性輔導,逐漸形成了院心理咨詢為主,各院系心理輔導積極配合的工作局面。影響學生創新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觀念保守、自卑、循規蹈矩、一味遵守邏輯、迷信權威、從眾等。在個體咨詢過程中注意對影響學生創新的這些心理加以引導,為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3.3團體輔導和朋輩輔導———拓寬心理健康服務的范圍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學校自2007年開始嘗試開展團體輔導和心理素質拓展工作,開展了“適應大學生活”、“我愛我家”、“愛心凝聚”、“學會交往”、“微表情”、“團結•默契”、“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時間我做主”、“挑戰自我”等多種主題的團體輔導。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增加了心理體驗、提升了心理素質,效果良好,受到了在校大學生的普遍歡迎。朋輩咨詢由于其平等性、共同性,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中心老師對朋輩咨詢員進行崗前培訓、上崗指導、案例交流,指導朋輩咨詢員們開展工作。朋輩咨詢員們利用課余時間,每周1次為具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提供幫助,效果良好。2.3.4心航報紙———豐富心理健康服務的形式中心針對報紙可讀性強、傳播性快的特點,創辦了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讀物———《心航》報,發動全校師生積極投稿,由校心理健康協會自由組稿、編輯、印刷。目前《心航》已出版32期,得到了學校廣大師生的一致贊譽,成為了豐富師生精神文化生活,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陣地。2.3.5網絡服務平臺———自助、互助、求助的積極理念網絡是當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必要工具,建立以積極理念為依托的大學生自助、互助、求助網絡服務平臺,增加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河南城建學院創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開展網上專業心理測評,使學生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質,如實反映自身的心理狀況等;這種在線心理測評,可以幫助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積極心理輔導,形成積極的“求助”平臺。通過微博,學生們共同探討生活學習中的困惑和發現,讓學生們思想充分交流和碰撞,培養積極心理素質,形成積極“互助”平臺。
2.4立足學生心理需求,構建心理安全保障機制
2.4.1普查、排查相結合———建立健全“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預防體系校系兩級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每個班設置心理健康互助小組和心理委員,每個宿舍設立心理信息員,為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組織保障。在大學生入學1個月之后,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學生在校期間,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各種排查,并建立危機干預報告制度以隨時掌握學生心理狀況。2.4.2強化知識技能培訓———全面提升處理危機的能力。做好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構筑學生心理安全防線,需要學校全體老師的積極配合,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河南城建學院建立了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危機預防及干預隊伍,這支隊伍在建立過程中注重結合學生的互助功能,建立教師和學生骨干的培訓體系:在院系教師、輔導員的培訓內容上,側重于心理素質教育理論、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技能和學生心理危機的鑒別與預防培訓等,在學生骨干的培訓內容上側重于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異常情況的發現及初步處理、朋輩互助的技能等。2.4.3制定應急處置方案———及時介入并實施有效干預學生心理危機個案的處理,需要學校整合各種部門的資源,對心理危機學生進行分析、評估和干預,必要時需要醫院的配合。因此,需要學校各級部門之間、院系之間、學校和醫療服務機構之間建立暢通的溝通機制和協作機制。另一方面,在危機事件中,還會有若干受到事件間接影響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心理咨詢中心、院系學生工作部門需要發揮主渠道作用,適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情感疏導和哀傷輔導服務,以避免不良情緒的惡化和危機事件的擴展。
2.5創新心理素質教育體系實踐效果
2.5.1在各種創新活動和競賽中學生多次獲獎河南城建學院學子在河南省第十三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包裝與印刷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河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榮盟易職杯”全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金橋?藍朗”杯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第五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比賽、“可口可樂爽動夏日125招”廣告創意設計大賽、第十屆“挑戰杯”河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多項佳績。2.5.2《愛的成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應用效果良好該書在中央財經大學、河南城建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長春理工大學等學校中運用,學生普遍反映較好。他們認為該教材易學,突出了助人自助,強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使他們產生了探索心理健康知識的興趣,并將課堂教學的影響延伸到了他們的整個生命中,使心理素養成為他們的終生財富。2.5.3學生心理素質明顯提高連續6年對學生的心理普查顯示:一類二類學生穩步下降中略有起伏,但總的比率在下降。這表明大學生入學教育工作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以大學生活為主題的“新生助跑工程”,使大學新生享受到聽一場適應性講座、參加一次團體活動、開展一次心理測評、建立一份心理檔案在內的四項心理服務,全方位、立體化幫助他們為大學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新生助跑工程”從源頭上加強預防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需求,受到一致好評。
3結論
(1)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在創新意識方面顯著高于女生,專業、生源地、家庭結構、家庭經濟結構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資本、成就動機均存在顯著正相關。(2)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以培育創新心理素質為目標,構建的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教育體系共分為四個方面:設計大學生創新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機制;打造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教學機制;搭建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服務機制;構建心理安全保障機制。(3)在體系的實際應用中,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滿足了學生的多層次心理需求。應用效果表明該體系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塑造學生創新人格具有積極作用,具有創新性和推廣應用價值。
作者:李德平1李紅亞1田永果1阮松麗1李嬋1李真2王宇中3王玲4閆江濤5工作單位:1.河南城建學院2.中央財經大學3.鄭州大學4.華南師范大學5.平頂山學院
- 上一篇:發改委黨的群眾路線心得體會3篇
- 下一篇:高職校園文化素質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