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時間:2022-07-09 09:51:13

導語: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一、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具有民主特性,它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語文在眾多的學科當中屬于與人生活最為緊密的一門學科,故其可以說得上是學生掌握生活的首要“工具”之一。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具備掌握語文素質的這個工具。作為語文素質教育,絕不是學生每天背著沉甸甸的書包來學校將教師傳授給他們的知識一一記下來,它是一種體現現代教育民主、科學以及個性的素質教育,是為順應時代教育而擬行的一種長期教學戰略,是為發展學生全面素質的一種教學手段。所以對教育知識日益重要的現代化來說,語文素質教育的實施是必然的。

二、語文素質教育中體現的個性特征及其運用策略

(一)語文素質教育具備立足實踐性

中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在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上進行全面的培養和發展。它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是立足于實踐去進行教育,而非僅僅對學生進行表層的知識灌輸和技能培養。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概念去理解素質教育,那對于現代化教育來說就并不能順應學生全面身心發展的特點。特別是對于九年級的中學生來說,臨近高考,如果還是一味地講解知識,不讓學生付諸行動去查找解決方案,去發現問題,從而實踐解決,那么,素質教育就達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里,它的教材內容具有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內容上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九年級上下冊的課本里,編排有古典小說,戲劇閱讀,小說散文等,這些都是越發貼近生活的內容。但是在教學上不能總是強調學生背誦,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模擬化,如對于戲劇閱讀,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行編排一段戲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演練中背誦,則是學生對課文實踐記憶的一種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課堂生活和學習方法。故在教學上,要想更充分地實現素質教育,就要從教學策略上出發,即讓學生先通讀,然后產生質疑,再去理解和概括,最后便進行實踐。按照這五步程序來進行教學,那么,對于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積極性便會隨之產生,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二)語文素質教育培養了學生“質疑求答”的學習精神

科學的教育并非是一本書、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就能夠將一堂課完全講完的模式。正如恩格斯所理解的科學教育的觀點:科學的教育任務是教學生去如何創新和發現。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上,過度重視傳授學生書面上的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實踐性學習過程,這就阻礙了學生對一個問題的探究和解決,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真正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激勵學生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行動去訓練創造能力,從而感知世界,認識世界,以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發展的可行性。故在教學上,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形成一種“疑難求答”的自主學習精神。

(三)語文素質教育以培養“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為核心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上,常常較為重視背誦,而寫、聽、說的訓練比較少。語文素質教育既要求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在素質教育中,以訓練“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就要在教學上得到改善。如何改善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性鍛煉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將口語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進行語言表達;讀不只是限制在課本內,而是鼓勵學生多讀些課外名著,再通過自己的讀后感進行一個小小的概述和總結,以此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結語

在語文素質教育上,想要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上充分利用素質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個性特征,去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素質道路,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身心素質的發展。在九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使素質教育的個性特征能夠恰到好處地為學生帶來更多的身心素質發展機會。

作者:朱偉才 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朱集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