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公關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0 10:32:08

導語:醫學生公關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生公關素質教育論文

摘要:醫患關系具有公共關系的屬性。在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錯位、失調的背景下,醫學教育應注重醫學生公共關系素質的培養。鑒于此,在分析醫學生公關素質內涵的基礎上,從五個方面提出醫學院校的公共關系教育應以人文教育為引導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醫學生;公關素養;人文教育;醫患關系

黨的十八大要求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策略落到實處,而醫患關系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醫患關系具有公共關系的屬性。因此,醫學生的公共關系素質教育問題與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具有密切關系,成為醫學教育必須思考和解決的緊迫問題。

一、醫學生公關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醫患關系是醫療實踐活動中產生與發展的一種最基本的人際關系。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當事人:醫師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的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可見,醫生與患者的關系是整個醫學活動中最顯性和最本質的關系。醫患關系本應該是一對共同面對疾病互相協作、目標統一的“利益共同體”。然而近年來一系列殺醫、辱醫案的頻發,凸顯出當前醫療體制下的醫患關系錯位,導致我國醫患矛盾的持續惡化。這也進一步讓人們反思當前的醫學教育模式。資料表明,我國醫學院校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學時大約占總學時的8%左右,而國外醫學院校的課程基本上是由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醫學三大類組成,其中人文類課程占總學時的比例,以美國、德國為多,達20%~25%,英國、日本約為10%~15%。由于歷史的原因,建立在前蘇聯模式上的傳統醫學教育觀念、機制、模式存在著諸多弊端,其中,最顯著的在于過于強調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忽略人文修養的培育,從而導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高,自我認知和協調能力不強,大部分醫學生在公眾意識、溝通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隨著疾病譜、死因譜的變化,難以適應現代醫學模式需要,也不符合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新形勢。而公關教育正是基于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多學科角度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科學。醫學生可以通過接受良好的公關教育,提高其對于社會關系的認知、公眾關系的管理、組織形象的塑造等全方位能力。

二、醫學生公關素質的內涵

公關素質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它是以公關意識為根本,以基礎文明為基礎,以公關知識和公關能力為主線的的一種內在構造。公關素質的高低對于公共關系工作的成敗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所謂的醫學生公關素質,是指醫學生在其所從事的職業領域中應具備的公共關系意識、公共關系知識和公共關系能力三個層面的綜合體現。

1.公關意識層面。這是整個公關素質的核心層面。公關意識是公關主體的一種自覺狀態,即公關主體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動機和行為保持在一種能夠主動遵循公共關系原則、適應和協調各種環境變化的狀態,這種具有開放、能動、創造性的狀態有助于從事公共關系相關工作。醫學生的公共關系意識主要包括塑造醫務人員個人和醫療機構組織形象的意識、服務患者和社會的意識、真誠溝通交流的意識、創新審美的意識和守護健康生命的意識。

2.公關知識層面。知識結構是公關素質的基礎內容,是基于公共關系基本職能所需要的學科基礎知識、行業相關知識以及從事組織機構信息傳播、決策咨詢、關系協調與形象管理事務所具備的服務的管理知識。而醫學生的公共關系知識,除了基本的公共關系理論和實務知識之外,還必須掌握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等交叉學科,特別是能夠從社會學角度認知醫學,對自我角色的判斷將更具科學性。

3.公關能力層面。公關能力是公關素質的集中體現。包括人際交往能力與傳播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創造策劃與管理能力等。醫學生的公共關系能力主要體現在自我認知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媒介關系處理、危機處理能力、服務創新能力。

三、以人文教育引導醫學生公共關系素質的培養

醫學院校的公共關系教育應基于現代醫學模式,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以人文教育引導醫學生公關素質的培養。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公關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作為學習參與者的身份,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大數據時代,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渠道變得更加豐富,教師作為知識傳授的主體性和權威性正在發生變化,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環境的改變。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師生互動、合作、隨機交流,運用觀察、調查、討論和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正確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人際關系氛圍,充分發揮教育教學環境在聯接課堂教學與大學生人生規劃中的橋梁作用,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群體、進行社會角色定位的能力。這對醫學生將來從事醫療衛生事業,正確地處理醫患關系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

2.倡導學生注重個人形象。個人形象既是一個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個人內在品質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個人內在修養的窗口。個人形象可以體現出健康、品味、自信心、對自己和他人的關愛程度。醫生無論是從學識還是從職業的角度,都應該屬于社會的精英階層。然而,我們的醫學院校在培養未來的醫生過程中,重專業輕人文的傾向,使廣大醫學生在校期間,就缺乏關于禮儀、審美、溝通等方面的系統訓練,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面對復雜繁重的醫療服務,不知所措,疲于應對,暴露諸多問題。在公關教育中,個人的形態、舉止、言行都是訓練的重點,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培養一名會看病的醫生,而是一個完整的人,這個活生生的人是有高情商的并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情感體驗,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才能科學地對待患者和疾病。

3.造就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醫學生在學校、規培、臨床三個階段都面臨著繁重而持續的學習壓力,特別是當前醫療行業負面的輿論環境對在校的醫學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任何人的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素質。大學是人生中非常美好而特殊的階段,大學生群體生活、集體學習,建立起一種局域網絡關系,但相對于整個社會大網絡,又比較封閉。因此,這個階段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趨于成型,若不能進行有效的干預和引導,將會對其學習、成長產生負面影響。有的大學生封閉自卑,不善交往;有的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同理心缺乏;有的大學生不會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戀愛關系,導致人際關系失調;也有的大學生沒有團隊意識,獨來獨往,限制了自身的發展高度。公共關系的平等誠信、共享共贏、雙向溝通的理念,有助于大學生廣結人緣、發展友誼創造人和的環境,有利于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狀態和增強組織的凝聚力。

4.注重溝通能力的培育。不少研究表明,大多數的醫患矛盾、糾紛、沖突并不是因為醫療技術和醫療結果本身所造成的,而是由于醫療服務的我過程中醫患雙方缺乏正確、必要、有效的溝通所造成的,由于醫療技術相對專業,醫生和患者處于信息極不對稱狀態。雖然患方也存在諸多問題,但畢竟擁有信息優勢的醫方才是醫患溝通的主體。我國醫學教育實踐中是以業務技術訓練為核心,極少向醫學院校的學生傳授與病人溝通的能力。僅有良好的醫德不足以保證醫生會溝通、能溝通、善溝通,溝通能力需要通過系統的教育和訓練得以提高。公共關系強調用雙向溝通手段來實現個人、組織、社會的信息傳遞與交流。詢問、傾聽、解答、面對面的溝通是醫務工作中必要的一環。此外,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是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成長的,應正確引導大學生善于利用社會化媒體,發揮社交網絡較強的實效性和現場感的優勢,搭建醫患溝通新平臺,積極改善醫患關系。

5.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在不同階段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困難重重。當前,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輿論環境相對被動,媒體、公眾認同度低,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關系意識和能力存在短板。應該承認,醫療衛生行業的公共關系整體處于不良狀態,知名度高、美譽度低。人力資源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資源,醫學生將來都是醫療服務實踐者、醫療機構管理者、醫學科學研究者的主力軍,他們的思維將會決定行業的發展與走勢。公關教育強調管理的創新戰略,公關策劃活動更強調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性,這些都有利于打破醫學生相對封閉、保守的思維局限,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王力 余蘇珍 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偉紅.認識醫患關系的公共關系屬性維護醫院良好形象和聲譽[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0(2):4-5.

[2]牛磊磊.國外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及其教學[J].檢驗醫學教育,2012(3):1-2.

[3]陳華,葉塵宇,劉文娟,等.社會化媒體時代的醫患關系溝通探索[J].醫學社會學,2014(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