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11 10:44:27

導語:初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論文

1.幫助學生建立合格的目標

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就是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充分挖掘學生潛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因材施教”開展素質教育,就從最基礎的做起,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教育方式,比如在課堂上時,教師對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適當提出有難度的問題,對于學習差的學生提出相對比較簡單的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不要立即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讓其他學生參與到中間,積極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之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多讀課外書籍,增長自己的學識和見聞。在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或者教師對于他們進行課外輔助工作的同時,鼓勵學生多提問,不僅解決課堂上的問題,針對課外知識也多加提問,鞏固他們的知識,讓每位學生的知識達到飽和狀態。通過以上的一些措施,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目標,讓有潛力的學生也能夠得到特殊的發展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2.發展他們的個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激情

興趣愛好是學生活動中最現實,也是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生實現自我感覺、追求新事物、發展思維的強大驅動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個性成長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才能實現素質教育成果。在教學中加入情境化教學,實現愉快的教學,滲入生動多樣的表演形式,使效果更加顯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從活動實踐中產生的,也可以在活動實踐中發生變化。但是學生的年齡和閱歷不足,興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會隨時間、環境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所以,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應該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教育學生不能只片面針對某一種活動產生興趣,對其他活動沒有任何的興趣愛好,正確引導學生向多元化的活動中發展,并且強化自己的興趣愛好,促使自己的個性成長。

3.緊密聯系教材,滲透教育

在教材中的大部分章節中,素質教育的內容不是很明顯,但是結合知識來分析,在教學這部分內容里面,就可以將素質教育滲透到知識授權之中,這就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最好體現。3.1在物理基礎知識上進行課堂的滲入。教師在講述測量這一章節的課程時,要求學生一絲不茍,嚴格執行,比如時間的測量,要求學生守時、惜時,在運用中,用大量的圖片來代替寫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教育學生將實際與理論結合起來,有助于理解、教育,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3.2在實驗過程中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實現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嚴格做事,具有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態度,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相互協作的能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4.加強學法指導

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入,教育的思想工作也不斷進行更新,針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加強學法的指導就是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將教師的教學課堂改變成學生學習的課堂,將學習的自主權給學生自己掌控。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提高了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加強學法指導,需要學生的強力配合,注重學習的方法,實現自主學習。

5.優化感情因素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對于學生的情感素質培養重視起來。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參與情感的交流與溝通,通過教學真正實現學生個人品質、價值的定位,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這樣也有助于自身個性的成長,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

6.結束語

從上面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教師應該首先需要具備素質教育的意識,只有教師本身真正的領悟到素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的意義,教師才能實現在物理教學中真正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基本素養,為培養社會全能性人才而努力。以上提到的培養素質教育的方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側重,不需要面面俱到,牽強附會,只要教師能夠根據需要作出周密的計劃,主動培養,長期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所收獲,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

【參考文獻】

[1]劉霞.小議在初中物理啟蒙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J].教育探索,1998

[2]王宏魯.略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

[3]李文生.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1999

[4]吳廣慧.初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對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的作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5]夏燕.淺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體會[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

作者:張榮水 單位:永春縣崇賢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