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素質教育分析

時間:2022-09-21 04:10:57

導語: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素質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素質教育分析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除了詞匯、語法等教學內容外,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同樣也應該被側重,這樣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英語知識,還能提升其文化涵養和綜合素質。本文簡單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意義、優勢及教學策略,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素質教育

在新的發展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更加突出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懂得中西方文化差異,并有效提升文化理解水平。在教學中要更為有效地融入素質教育內容,突出教育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強調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自我發展能力,從文化素質、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共同提高學生的素養。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意義

1.完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英語知識的教授所占比重過大,教學內容單一,使得學生學習枯燥乏味,效果不好。而增加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的內容,在課堂上不斷強化文化的滲透,可以使大學英語教學得到完善,這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能夠讓素質教育的推廣在文化教學中得以體現。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編排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增加素質教育的內容,不斷擴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明確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要求。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確立,體現了教學改革以來對包括文化在內的各方面綜合素質能力的更高要求,這樣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教師在教學中所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與時俱進。大學英語教師要把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去,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同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與能力素質,因為只有在本身文化水平與能力素質過硬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的優勢

1.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首先是文化水平的提升,知識視野得到開闊。文化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對西方歷史、政治、外交、宗教等文化知識有了廣泛了解,這幫助了學生開拓知識視野,提高了文化水平;其次是素質能力獲得發展。在教學中加入素質教育的元素后,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學生在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都會十分明顯。

2.培養師生交流互動。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師和學生來說,師生關系是很重要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供多樣交流平臺,增加師生交流機會;創造寬松學習氛圍,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樂于聽從教師的引導,也更愿意在課堂上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而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提高。

3.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道德及審美素養。文化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美以及人性美,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情感經歷,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道德美育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正因為很多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忽視這類教育,使得學生只是單純學習了知識,沒能夠進一步升華提高,阻礙了道德美育的更好發展。而國家在教育改革中明確提倡“重視德育,美育工作”。因此,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工作不容忽視。

三、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教學策略

1.豐富文化教學內容,培養能力素質。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除了英語知識外,要融合更多的文化知識,起到豐富教學內容的作用。這樣的英語教學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探索文化知識的欲望,提高了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解讀能力、國際交流的適應能力。學生對感興趣的知識會自主進行研究學習,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與難點會深入思考,尋求答案。這樣的英語教學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以及創新思維的發展理念,而培養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正是能力素質教育的重點與核心。獨立自主的學習模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大學學習以及未來各種學習過程中,都會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使得學生終身受益。創新能力更是在能力素質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維度的思考空間、發散的思維方式會使得學生今后在學習工作中思維理念更加超前,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更為新穎。

2.改變文化教學方式,培育心理素質。大學英語教學可以廣泛利用現代化輔助工具,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播放視頻、圖片、動畫等內容,并進行細致入微的講解,使得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增進學生的學習體驗效果以及學習效果,進而形成深入廣泛的文化教學模式。比如播放英語電影、紀錄片;收聽英語廣播,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英語的文化運用。另外,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拋棄單純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例如組織小組討論、情景劇、辯論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討論辨析中領悟中西方在思維理念、文化發展上的不同,從而加深學生對不同種類的文化理解能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參與課堂教學的模式是當今大學英語教育的主流方式,也是體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學者指出:“受教育者不是消極的教育對象,而是能動的教育主體”,這一論斷也切合了當前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心理素質的教育,教師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做教學的出發點,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作用明顯,使得學生在一種愉悅、放松的心態下進行學習,這為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奠定了基礎。另外,適當的課堂競爭與比拼能夠訓練學生的競爭意識與抗壓能力,對培養學生過硬的心理素質意義重大。

3.提升文化教學水平,注重德育素質。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培養工作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這種培養使得教師的作用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教學中德育素質教育的培養者,這也正印證了古人所謂的教書育人理論,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體現很高的文化教學水平,向學生滲透德育素質教育。為此,首先,教師自身要擁有良好的文化涵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重視對學生德育素質教育;其次,教師要懂得如何通過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素質教育,這也是把素質教育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比如學習有關打擊恐怖主義的文章時,就需要教師介紹相關的文化知識背景,像恐怖主義的危害、當前全球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略合作等情況,充分發掘英語文章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思想,使得學生們在學習文章的同時進行一次有效的德育素質教育。通過文化教學向學生滲透傳輸中西方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事例,突出對比,形成鮮明的反差效果,教育學生要懂得明白是非、對錯,引導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向往。這樣依賴,教學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教導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從而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與情懷,體現了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實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

四、結束語

大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多地融入了文化教學的內容,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更多、更廣泛地了解西方文化,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提升自我文化修養與水平。與此同時,也要將素質教育也融合到大學英語教育中,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構建學生主體學習模式,創造寬松、自由的氛圍,并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這樣的大學英語教學對學生文化與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這也正是教育改革的初衷與目的。

參考文獻:

[1]寇鴿.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26

[2]王春風.大學英語教學與素質教育的融合[J].學園,2017,(17):33-35.

[3]馮寧.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英美文化文學素養的研究及實踐探討[J].語言文化,2017,(08):210.

作者:陳寶娣 單位:華北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