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邏輯關系分析
時間:2022-01-14 09:29:45
導語: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邏輯關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愈發明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課程體現的構建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間的關系在高等教育發展歷史中逐漸由二元對立轉換為融合發展。但是,二者本質屬性的根本區別使其在高等教育范疇中無法形成從屬或交叉關系,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在邏輯層面的矛盾關系也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專業教育;通識教育;邏輯關系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受到關注。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上,職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之間的關系已從二元對立轉變為融合發展。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爭議涉及高等教育的相關性。通識教育強調學生的內在需求,強調人的理性和理性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重視所培養對象在社會生活中的適應性,強調學生專業技術技能是否順應社會發展進程。那么,理清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之間的邏輯關系,既是明確高等教育宗旨的基礎,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
一、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概念的界定
在這兩個概念之間,其外延部分越廣泛,其內涵越狹隘;反之,其外延部分愈小,其內涵越寬泛,這種關系被稱作反變關系。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二者的內涵,即其本質屬性存在根本區別,二者的外延最終共同指向高等教育。(一)專業教育。夸美紐斯說過:重要的是要教育人們可以記住他們的精神生活,但他們也絕不能忽略世俗生活和公民生活。精神生活固然重要,但廣博而豐富的知識是人類精神世界豐富的前提,專門可操作化的知識是人類社會生活重要的基礎支柱。專業教育的哲學基礎為經驗主義哲學,旨在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強調高等教育的外在適切性。專業教育的教育內容為科學化的、理論化的經驗,即傳統上的知識,學習如何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知識體系已成為專業教育的主要內容。具體而言,專業教育的內容更加貼近于生活,順應社會發展,為職業工作生涯培養適應于某一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廣義上看,專業教育主要指向為人以后美好生活做準備的專業職業教育,是為人生活謀生所需要的必備技能,區別于通識教育的理論性與知識豐富的特性。狹義上看,專業教育指的是學校所開設的學科課程,其主要目的是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教育目的去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其具有明顯的、特殊的目的性,強調知識的思辨價值和知識的客觀性、同一性,以及學科價值在課程設置中的充分體現,注重“把事實從其背景中分離出來并在完全獨立的狀態下加以處理”。(二)通識教育。杜威認為,通識教育是通過學習與社會相關的文化科目知識,為教育對象提供文化的熏陶。博耶提出,通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去發現人類社會生活中共同的經驗、知識,通過學習這些知識和經驗,讓學習者更好地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所面臨的職業挑戰以及明確自身定位。正是基于這一思想,他提出了著名的“綜合核心課程計劃”,涉及語言、歷史、制度、自然、工作、認同七個知識領域。通識教育的哲學基礎為理性主義哲學,其教育目的旨在培養學生一些純屬形式的技能(涂爾干),學習這種人類所共有的經驗知識(赫欽斯,1936),求知是一種具有自身合理性的活動,因此,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報答(紐曼,1918)。通識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反思前的、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起作用的經驗能力,即“知道如何做”的知識(杜威)。在現代高等教育中,邏輯體系完善的學科知識構成了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
二、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邏輯關系分析
(一)邏輯關系分析依據。邏輯學所研究的概念間的關系是從外延這個角度考慮的,也就是說它所研究的是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研究的是相近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詳細表現為兩個概念外延關系是否有重合部分,重合部分有多少,重合的表現形式等。本文將這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可能具有的關系主要分為以下四類(見圖2)。全同關系指兩個概念的外延,其本質是一致的,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闡述。從屬關系從字面上看表達的是依附、從屬之意,從句子的從屬關系中,定義為主從句關系,從句從屬于主句;從層級概念上看,處于層級下部分的低層概念類屬于高一層的概念。交叉關系指兩個概念存在相互重復的部分,兩者間的內容有相同的部分。全異關系指其外延概念的部分不存在任何重合,也就是說兩個概念不存在任何相似點,是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矛盾關系就是兩個概念的外延部分相加等同于這兩個概念鄰近的屬觀念的外延;反對關系就是兩個概念的不對等,這種關系稱之為不相容關系,矛盾關系也是不相容關系的一種。(二)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邏輯關系分析。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邏輯關系分析為了探索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之間的關系,有必要探討其參與的定義。1945年,康納特校長領導的委員明確定義了通識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學生作為人類的一員,作為公民必須要接受的教育部分。通識教育主張建立人類主體性,這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非功利性的基礎知識,思想和態度的教育。而專業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則是指培養專門人才的教育,為學生從事某一領域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做準備的高等教育。從教育內容層面看,其中爭議最大的問題就是作為知識的兩個不同方向,其實用性價值的大小,其是否可以對人自身、對社會的發展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因而,根據其教育內容對人產生的實質性影響,一些學者將其劃分為“有用的知識”和“無用的知識”,將幫助學習對象學習適應社會生活的專業技能知識視之為“有用的知識”,另一方面,將塑造人的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的知識內容機械的認為是“無用的知識”。從教育理念層面看,通識教育無關與任何功利性的教育,其沒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它弱化了知識教學的實用性價值,將其定位為塑造共同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認識架構,為整個教育制度提供方向,將其價值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知識之中,是超越功利主義和極具統一性的。專業教育以培養職業人才、專門人才為其主要的培養目的,它將教育對象所學到的知識與其未來職業方向相互銜接,是定向的專業教育培訓。從課程層面看,無論是哪一種教育,都是通過施加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活動進行的,這其中需要依靠的媒介就是課程。對于通識教育而言,其課程設置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多樣性、統一性,重在培養教育對象的價值觀塑造與思維的重塑。專業教育課程強調知識的實用性、邏輯性,極其注重學科課程、科學文化知識在課程體系中的價值,課程體系內的知識被細化為學科知識,將其通過科學的編排,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組織形式傳授給學生,將各個領域的科學文化知識分門別類,以分學科的形式,詳盡有序地展開。而通識教育課程則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融合,注重文化的熏陶、自然人文知識的渲染、科技等各個方面的有機融合,一定程度上說,其所覆蓋的課程知識更加豐富廣博。從以上概念可以看出,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是教育的兩部分,他們各自獨立存在,互不重合,即他們的關系可以表達為所有的通識教育都不是專業教育。在邏輯學定義中,如果所有a都不是b,那么a和b就有全異關系,或者說a全異于b或者說a與b是全異的。全異關系還可以更進一步分為矛盾關系與反對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類a與b可以都下屬于另外一個類c。從性質上看,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教育體系,然而,這兩者類屬于高等教育體系下的一個類,是不可以輕易分割的,因此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恰恰由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兩部分組成。對于不屬于c類的a與b兩類說,如果a類與b類有全異關系,而且a類與b類之和等于c,那么a與b就有矛盾關系,因此從邏輯層面上進行梳理和辨別,可以得知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屬于矛盾關系。
三、小結
在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間的關系不斷變化,兩者的關系不斷變化相互交織,互相支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前提之下,高等教育為社會所培養的人才不僅應該適應社會發展的規律,也要引導教育者自身價值觀正確發展。今天,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在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中呈現出前者為主、后者為輔,前者為主體、后者為基礎的關系,二者共同為培養出完善、全面的人服務,共同考慮到人與社會雙方面對教育提出的需求,這使得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能否形成從屬關系或交叉關系值得思考。從邏輯學視角分析,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形成了矛盾關系,二者共同構成高等教育這一屬概念。然而,在現實的情況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往往是相輔相成、不可割裂的共同體。我國的高等教育一般被定義為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性教育,因為僅僅只是學習某領域專業知識,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識和其他領域的知識作為支撐,缺乏一定積累,單純地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此,多方面能力、素質、經驗的輸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片面地強調某一方面的獨特優勢,而忽視另一部分,必須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因為它們均在人才教育體系中發揮著獨立又互相支撐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光禮.論高等教育的適切性——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分歧與融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62-69.
[2]約翰•S•布魯貝克著,鄭繼偉等譯.《高等教育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谷建春,張世英.論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整合的學理依據[J].求索,2004(12):172-174.
[4]謝艷娟.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關系的辯證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5(15):5-8.
[5]黃俊杰.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7.
作者:李夢婕 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學院
- 上一篇:高職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探討
- 下一篇:設計思維教學在通識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