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下高等數學教學方案探討
時間:2022-06-11 04:26:46
導語:通識教育下高等數學教學方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充分發揮通識教育對高等數學教學發展的促進作用,文章從通識教育相關背景解析入手,對高等數學教學中采用通識教育教學方案的意義和必要性進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通識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數學教學創新改革路徑。
關鍵詞:通識教育;高等數學;教學方案;創新改革路徑
一、通識教育相關背景解析
通識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也可以被稱之為“通才教育”,其教育目標是:在當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通識教育源于19世紀,當時歐美有很多學者覺得大學的學術分科過于專門、知識割裂嚴重,于是才創造出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打破傳統學科教育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最終目的是培養出一個完全、完整的人。自20世紀以來,通識教育已逐漸演變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通識教育其重點在于“育”而不是“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對專業進行硬性的劃分,它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而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進行多樣化的選擇,從而能夠自由且順其自然地成長。通識教育也可以說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了實用性與功利性。通識教育之所以要以“大學問家、大思想家”為榜樣,是因為這些人的身上有著獨立的人格與獨立思考的高貴品質,而這正是通識教育的終極追求,因為教育不是生產車間里的流水線,制造出來的都是同一個樣板。教育旨在開發與挖掘出不同個體身上內在的潛質與精神氣質。因此,通識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產品”。
二、高等數學教學中采用通識教育教學方案的意義和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專業交叉學科的出現,大學的人才培養也出現了“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模式改革,即在低年級學生中實行通識教學,在高年級學生中根據專業和學生意愿的雙向選擇,實行專業分類教育。高等數學作為通識教育部分的主干課程,在探索及適應“通識+延伸”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通識教育思想與傳統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因為通識教育更注重對學生“育”的過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味地追求“教”。通識教育沒有對學生的專業進行硬性的劃分,具有非常大的囊括性,而且也具有多樣化的選擇性,因此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我們知道,由于大學生的教育背景、生活背景、個性特點具有非常大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并不能用批量生產的方式去培養人才,而是要尊重學生多樣化、多元化成長的規律,讓學生可以自由自在、順其自然地健康成長,不能過于干涉學生的選擇。尤其是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通識教育更是一種必然選擇。可以說,通識教育與生俱來就有一種人文教育的屬性,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更能滿足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超越了功利性和實用性,以培養高素質、綜合型的人才為目標。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是通識教育的終極追求。教育教學領域并不是企業的生產大車間,教育的本質要求也并不是制作出幾乎完全相同的產品,使他們都具有同一個模式、同一種思維,而是開發、挖掘出不同個體身上的潛質與精神氣質。高等數學是很多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在學生未來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不僅如此,高等數學還是很多其他基礎公共課程的基礎,如果學生未能學好高等數學,那么他們就很難學好其他的交叉科目,比如大學物理。大學物理與高等數學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尤其是微分、積分章節,更是與大學物理有著相當大的交叉比例。而高等數學的很多思想對學學物理也很重要,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同時還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通過學習高等數學而掌握學學物理的技巧。通識教育有利于挖掘出學生進行類比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掌握一門課程的學習技巧以后,可以更快、更好地學習其他交叉學科,從而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讓他們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快樂,同時也使教學結構更為完善。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高等數學時總是感覺非常吃力,因為那些抽象而生澀的概念總是讓他們暈頭轉向,根本就不能從其本質入手找到學習的規律,導致他們只能學到高等數學的“皮毛”,不能學以致用。這一方面是因為高等數學課時有限,教師只能“避重就輕”,選擇比較簡單的、應用性相對較弱的內容,而對于三重積分、曲面曲線積分等難度更大的內容,很多教師往往會選擇忽略,但是這部分內容往往是高等數學的難點,更是重點,需要學生熟練地掌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有些學校還給學生安排了一些專業課程,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利用課下時間去“啃”高等數學,不能通過做題深入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最終影響了他們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通識教育教學方案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不但可以分配給高等數學更多的課時,讓教師能夠嚴格按照“數學一”的要求給學生教授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課下時間去預習、復習高等數學,為更好地應用高等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通識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數學教學創新改革路徑
在通識教育背景下,如果想提高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有效性,就必須提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案,同時融入新的教學思想來完善教學結構,為整個高等數學教育教學體系注入新的活力。我們知道,高等數學作為通識教育的主干課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高等數學教育模式已經明顯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甚至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鑒于此,如果我們既要體現出通識教育背景下的優勢,同時還要滿足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就必須認真思考交叉學科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正視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而對高等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提升學生對高等數學教學工作的滿意度。(一)改革教學理念。為了使高等數學教學工作滿足通識教育背景下的要求,教師必須改革自己的教學理念,并重新認識高等數學,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安排教學活動,最終影響到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同樣需要得到教師的尊重,并且希望教師能夠將教學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能將教學目光只聚焦在高等數學這一門課程上,而是要看到當前交叉學科的發展趨勢,盡可能與其他科目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此同時,學生也要有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意識,合理安排時間,在相應的學習階段學習最應該學習的知識,不要想著一蹴而就,既不能因為高等數學是公共基礎課而放松了對自己的學習要求,也不能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影響到后續的專業課學習,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設計學習方案。(二)合理安排教學計劃。通識教育的優勢和意義在于能夠幫助教師更合理地安排教學步驟,讓學生可以在知識基礎上學習相應的新知識,既不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每天都能突破自我,汲取新的營養,為他們未來發展夯實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在低年級學生群體中安排高等數學等公共基礎課,而在高年級階段,則要求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讓他們可以將學習的重心轉移到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從而更好地發揮出教育的作用,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通識教育,并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使他們能夠合理處理高等數學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在當前階段,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堂聽課興趣,教師要善于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將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思想應用到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消除他們對高等數學的偏見。
參考文獻:
[1]任曉燕.通識教育背景下理工類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293-294.
[2]陳紹東.通識教育背景下理工類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03):8-9.
作者:葉菁 單位: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 上一篇:哲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研究
- 下一篇:黨校教育與管理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