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特殊教育實踐與應用

時間:2022-10-26 08:40:34

導語:高等特殊教育實踐與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特殊教育實踐與應用

一、“動式”教學及聽障學生的特殊性

(一)“動式”教學概述。“動式”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情景創造,傳遞和接受一定的教學信息,達到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在和諧的氛圍中提高教學質量。“動式”教學在繪畫課程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在一定情景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繪畫能力。本文論述的“動式”教學模式是通過應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一個符合聽障生特殊情況的教學環境,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地傳遞給學生;通過多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集于一體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美感。(二)聽障學生的特殊性。聽障學生視覺觀察力敏銳,感受具體形象事物能力較強,并且習慣于應用慣有的形象思維方式去認知事物,而抽象思維要求較高,需要聽障學生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歸納和總結。這些特點決定了在繪畫課程中,聽障學生相對于正常的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繪畫藝術并不是單純的符號重現,而是畫家通過自己創造性思維和藝術想象力進行加工和創作的藝術精品。因此,在聽障生繪畫教學中,必須結合聽障生的特點,應用現代技術手段,通過直觀教學和啟發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繪畫藝術知識。

二、“動式”教學在高等特殊教育繪畫課程中應用的可能性分析

當前,雖然不少學校應用了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但是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不少高等特殊學校在繪畫教學中仍舊存在教學理念落伍,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當前社會的發展使繪畫市場對于人才需求更加強烈,“動式”教學模式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滿足了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需要,有利于通過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高等特殊教育繪畫課程教學模式落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才的培養要求不斷提升,特別是信息社會,聽障大學生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前進的步伐,成為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研究的問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當前高等特殊教育還存在教學理念落伍、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手段雷同且實效有限等問題。信息時代,一定要結合聽障學生的特殊性,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創造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情境,采取適合聽障生發展“動式”教學模式。(二)社會對高素質繪畫人才的需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追求,特別是在信息時代,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出當前社會需要的繪畫人才。應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動式”教學,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能夠滿足聽障學生的特殊需要,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三)“動式”教學現實意義。“動式”教學適應了當前社會對繪畫人才的需求,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并且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對于聽障生創造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1.“動式”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全能型、實用型人才。“動式”教學應用現代技術手段,改變了傳統教學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開放自由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在良好的氣氛中主動學習。2.適應了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現代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大勢所趨,不僅僅能夠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是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的創新。特別是聽障生在學習上習慣于形象思維、弱于抽象思維的特點,應用“動式”教學能夠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都符合現代教學改革的目標和要求。3.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教學情境“動式”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教學內容,更加明確的教學重點,縮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教師應用豐富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和網絡豐富的教學資源,結合聽障生的特殊性,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對于構建和諧課堂具有重要作用。

三、“動式”教學在高等特殊教育繪畫課程中的應用和實踐

(一)應用“動式”教學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繪畫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式”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粉筆和黑板的限制,對影像以及文字的整合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從而使教學活動高效。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或者課外知識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課前導入的設計,課中穿插相應的名人知識介紹,課余設置討論的內容等等。同時,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既能夠增加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美術素質。這些都有利于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汲取知識的營養。(二)應用“動式”教學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高等特殊教育繪畫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單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和選擇多種學習方式。這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技法單一,而“動式”教學模式中多媒體的應用能夠有效改變這一現狀。比如在寫意人物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先播放一段相關視頻,然后再進行示范講解,也可以通過播放李苦禪、劉國輝等藝術家的視頻對教學進行有益補充。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多樣的,可以使學生了解不同的表現方式,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寫意畫表現方式。多媒體教學擁有大量的網絡資源,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三)應用“動式”教學拓寬學生視野。藝術創作的源泉是生活,只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當前的繪畫課程是封閉式的,學生很難有外出采風的機會,這種封閉的教學環境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因此,即使學生不能切身體驗不同的生活形態,但是通過“動式”教學也能夠感受不同的生活。教師在繪畫教學中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向學生展現不同的生活狀態,雖然這不是真正生活體驗,但是也能夠使學生對不同的生活有所了解,同時引導學生對呈現的生活進行想象,能夠開發學生的潛能美感及創新能力。另外,運用鑒賞、示范講解、圖文并茂和生動直觀的形式,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既能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又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四)應用“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感。美學是一門感性學科,而藝術又是表現美學的主要載體,所以,繪畫藝術也具備很多感性成分,這些都是藝術的魅力所在。繪畫作品達到極致就會出現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殊體驗,因此,應用言傳身教的教學模式難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也無法傳遞作品的精髓。聽障生習慣于形象思維,弱于抽象思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藝術情感,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感受繪畫的藝術魅力所在。應用“動式”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中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直觀地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只需要做簡要的介紹,然后讓學生自己體會繪畫作品的美感,體現其藝術之美,這樣就為學生的思維留下很大的空間,對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感和審美情趣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結語

隨著社會對繪畫人才需求的增加和對繪畫作品質量的提升,高等特殊教育中的繪畫教學也必須根據時代的變化做出調整,應用“動式”教學模式,既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聽障生的特殊性,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和美術素養,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力爭使他們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戴金玲.動畫課堂中聯動式教學的探究[J].中國藝術,2016,(11).

[2]沈瑞萍.動式教學探討[J].時代教育,2014,(02).

[3]劉麗杉.“動”式教學理念下的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J].戲劇之家,2014,(10).

作者:張麗 單位:綏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