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大學生戶外體育課程研究
時間:2022-02-18 08:36:11
導語:特殊教育大學生戶外體育課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教學設計法、理論與實踐等方法,對特殊教育專業大學生體育課的時間分配和戶外體育的教學效果進行了研究。以濰坊學院為例,探討了特殊教育與戶外體育的有機結合,為特殊戶外體育活動的整合提供參考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特殊教育;戶外體育;教育改革
為了規范戶外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學校的有序發展,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需要滿足學生本身戶外運動的熱情,在學校體育課程中系統的接受特殊教育理論研究和技術指導,加深對戶外體育運動的理解,建立正確的戶外體育運動觀點[1]。特殊教育的戶外運動理論能促進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更好的適應以后的特殊教育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實現素質教育和培養目標,特殊教育專業大學生體育課程的改革和更新觀念,已成為現實的迫切需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特殊教育專業大學生特殊教育理論與戶外體育運動實施為研究對象。1.2研究方法。1.2.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利用CNKI數據庫檢索,搜索“戶外體育”相關的數據,以“大學”和“特殊教育”為關鍵詞,檢索1990-2016共270個主要的參考文獻和15篇文獻綜述,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戶外體育運動新的思路與對策[2]。1.2.2實地考察法。為了進一步了解戶外體育教育體系、結構和特殊教育一體化模式,完善對策,通過實地考察,與濰坊學院特殊教育主任、體育教師訪談,了解大學體育教育的新理念和思路,創新研究的借鑒和啟示。1.2.3問卷調查法。抽取本校2013~2017級特殊教育專業1000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并通過教學監控和學生問卷調查進行研究。問卷山東省內12位專家對問卷內容進行效度檢驗,其中5位專家認為問卷效度非常合理,7位專家認為問卷效度合理。發放學生問卷1000份,回收997份,回收率99.7%,有效問卷992份,有效回收率99.2%。1.2.4數理統計法。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和處理收集到的相關資料,課堂記錄和問卷數據。
2結果與分析
2.1戶外教育課程設置。教學改革是戶外體育教育的核心內容,通過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提出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新思路。設置教學內容和有效實施,合理安排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合理的戶外體育教育課程和相應的教學內容的轉移,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反應能力和綜合素質[3]。在教學內容符合度的調查中,51%的學生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內容,34%的學生可以完成教學內容,10%學生基本上可以完成教學內容,只有5%的學生由于不同的原因沒有完成教學內容。認為課程內容是合理有效占70%,課程內容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體能,掌握良好的技能和身心的愉悅。教學內容的研究與評價的結果表明,30%學生認為更好的達到要求,29%的學生認為教學過程中身體耐力不夠的,31%的學生認為基本素質是不夠的,10%學生認為平常缺乏運動。關于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質量39%的相信基本素質完全符合,而57%的學生認為基本滿足,只有4%的學生覺得太難,完全不符合個人素質的基本要求。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了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的含量。結果發現,90%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學要充分發揮教學目的、行動技能和實踐方法,從而很好的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在戶外體育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更靈活,課堂時間更靈活。戶外教育不再局限于操場,可以安排在野外。戶外運動通過對自然環境的合理接觸和有效的探索,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游戲精神。2.2教學內容的可行性研究。由于特殊教育具有師范性、職業性特征,當前高校的體育課程不適合特殊教育專業的教學,它應該有單獨的選課內容。課程的內容要與將來從事的特教職業相關,否則,特殊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就很難完成。所以,特殊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要不斷地優化、拓展,以滿足將來職業工作的需要。2.3教學時間分配和教學設計的合理性研究。2.3.1教學時間分配的合理性研究。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標志。傳統體育教學時間與學習理論的實踐,權重系數不合理。在與傳統課程相比,新的戶外教育課程,學生通過有效的戶外教育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自我意識經驗和實踐分享,依靠團隊完成學習過程和教學內容,使學生有效地學習單元時間增加,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因此,與傳統教學相比,時間和教學系統的權重分配較為合理,形成了新的、更合理的系統。2.3.2教學設計的合理性研究。合理的教學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專業特性,既要滿足學生身體、心理的需要,也要能達到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通過學習主體的反饋來獲得的。由研究組通過問卷調查來分析新的教學設計的合理性(見表2)。問卷表明,認為此教學設計非常合理的學生占24%,合理的占比52%,不合理的占14%。研究表明,教學設計不僅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還考慮到男女之間的差異,基本的身體要求相對寬松。安排課程遵循增加復雜性的原則更好地安排課程。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愉悅感、成就感、收益感、行為規范5個方面對興趣和行為規范進行了問卷調查(見表3)。21%的學生學習興趣保持或提高,多數學生認為學習和經驗有較強的愉悅和強烈的責任感,充分認識到快樂的運動。只有1%的學生感覺不到快樂。35%和36%學生認為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很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新的教學模式,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實踐性很強,不僅強調經驗和學習分享,但也要注意學習特定的技能,以滿足廣大學生的切實需求,要考慮社區體育發展的特點,提供了一個靈活的、多領域、廣泛的學習和體驗的空間,使學生的成就感加強。60%的學生“一般”和“不”,這說明,在教學過程的早期階段,我們忽視了加強學生行為準則的重要性和今后教育的重要性。2.4教學整體效果的評價性研究。教學改革的成功必須在實踐中檢驗。整體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綜合評價過程”和“結果評價”是教學效果改革的關鍵。觀察和研究小組,通過教師相關信息的教學,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掌握技能,促進健康知識的調查發現:平均健康運動時間占比為0.5279,高于傳統教學的重量比,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教學。特殊教育和戶外體育教育的結合,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和安全衛生知識,在課外教學實踐中,培養了從事特殊體育戶外運動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成為“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2.5學生心理負荷指標研究在現代教育中,學生的心理評價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2-3團隊績效的研究,數據收集,匯總的關注,情感和學生學習績效評價,表明學生的注意力、情緒狀態和心理參數,用于比較和計算三個指標的平均值(表4)。表4的數據為學生的心理負荷指數。學生的平均注意參數為2.90,表明學生的平均集中度較好,大多數學生十分重視新的教學體系和內容,保持良好的狀態,甚至提高。學生學習精神高昂,在新課程中,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有強烈的克服困難的愿望,通過頑強的意志。但這也反映了學生意志力的不足,有的學生會表現出對戶外項目的恐懼和比較困難,避免心理狀態。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突出戶外體育教育在特殊教育專業大學生教學中的作用。拓展學生的教育理論,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提出新的人才培養理念、人才培養的新形勢要求。戶外體育教學實踐在合適的設置、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學內容更有效,51%的學生能完成教學內容很好,只有5%的學生因各種原因不能完成教學內容。3.2建議。根據教學管理與教學研究實際情況,切合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特點和教育教學的需求,完善課程體系,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時間分配等相關教學內容和指標。為了達到教學評價標準,解決問題,提出了解決心理負荷指數低、教學過程相對簡單、缺乏具體方案等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為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提供有力支持。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學生評價體系與教師持續改進。建立教師繼續教育機制,促進教師的轉變和發展,引入教師的專業能力、專業經驗,促進教學和培訓的不斷發展,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郭健.普通高校學生戶外運動安全認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4):4-6.
[2]周紅偉.我國青少年戶外教育未能繼續深入的多緯度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12):7-8.
[3]李欣,湯波.新西蘭戶外運動教育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8):117-121.
作者:李霞 單位:濰坊學院
- 上一篇: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 下一篇:小學實習教師課堂紀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