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探討
時間:2022-04-03 03:36:55
導語: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指在高職特殊教育學校這個殘、健結合的大環境中,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其家長所共同持有的思想理念和文化信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傳統文化融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以健全學生品格修養,促進學生職業專業發展,培養學生愛心、奉獻、自強不息的精神為主。將傳統文化融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需要從高職院校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兩大培育渠道入手,探索傳統文化融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提出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
《關于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指導意風》以及《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了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是殘疾人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場所,其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殘疾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營造殘、健融合的和諧校園環境。將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有利于拓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可資借鑒的范式。
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指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師生特有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為核心,在高職特殊教育學校這個殘、健結合的大環境中,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其家長所共同持有的思想理念和文化信仰,具體體現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活動文化建設等四大方面。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在殘、健結合的融合教育背景下,立足于高等職業教育特點,以實現高等特殊教育目標和構建和諧校園環境為指引,關照殘疾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缺陷補償,努力打造無障礙的校園文化環境。傳統文化融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以健全學生品格修養,促進學生職業專業發展,培養學生愛心、奉獻、自強不息的精神為主,主要為愛國愛家的民族情懷,修、齊、治、平的人格修養,愛心、奉獻的積極態度,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崇德重義的人文情懷,科學民主的現代精神,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
二、傳統文化融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
將傳統文化融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需要從高職院校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兩大培育渠道入手,圍繞高職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活動文化建設,探索傳統文化融入高職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提出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法。1.有效利用課堂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思政背景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滲透、貫穿到高職階段各門課程以及每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結合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基于大思政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思政教育舉措。從基礎課到專業課,積極培育學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每一門課程中,牢牢把握課堂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國家榮譽感。在高職課堂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順應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特別是高職特殊教育學校中的殘疾學生,他們由于身體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基礎教育缺失,在知識的理解力上較同齡學生偏低,所以課堂上應避免單純地說教,要從授課內容出發,以高職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內容和職業生活內容為知識切入點,將愛心、奉獻、自強不息精神、愛國情懷、博大胸懷、科學求是素養、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以及新時代工匠精神等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自然融合到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高職學校的教師首先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鉆研、吃透國家和省級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要求,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深入挖掘高職課程中蘊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分析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根源,結合學生接受特點,將大道理分解到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進行養成教育,或以講故事的形式將其講出來,或以實踐形式操作,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真正做到把知識講活,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塑造三位一體、形成合力。2.傳統文化融入特色校園文化活動設計。高職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要體現大愛育人精神與融合教育特色。甄選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富于特教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例如,在全校學生中開展趣味體育運動會,在運動中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團結協作、誠信友愛的精神;將傳統文化與個人修養教育相結合,舉辦弘揚傳統文化,經典詩詞誦讀大賽,吸引健全學生、視障學生、聽障學生都參與到誦讀大賽中,學生們用音樂、舞蹈、手語舞等多種形式將中華經典演繹出來,在經典誦讀文化活動中熏陶漸染優秀傳統文化氣息;發揮美術、書法專業的專業優勢,開展專業學習成果匯報展,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如剪紙、扎染、書法、鏨刻等優秀傳承展示給全校師生,另外,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學生們在輔助專業學習之余,更加熱愛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借助思想宣傳媒介,開展學習傳統文化習慣養成活動,充分利用校廣播站這一思想宣傳活動陣地,每天進行經典宣講活動,利用黑板報、手抄報、文化走廊、宣傳櫥窗和校園內刊等媒介,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學生生活。3.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社團與社會實踐。高職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更喜歡實際操作,一味地學習理論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學生社團與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高職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切入口,在以實踐操作為學習重點的高職學校,學生更愿意通過社團與實踐基地直接參與到實習實踐當中。愛國、誠信、敬業、友善、愛心、求是、奉獻、堅韌、自強、民主、科學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優秀品質在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與鍛煉。對于學生社團的管理,首先,校團委要組織好學生社團干部和骨干成員的選拔,在思想政治、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做全方位的考查。其次,選拔優秀并樂于奉獻的社團指導教師,對學生社團的順利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對于思政、國學、書法、文學、茶藝等社團的活動,要甄選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內容,以傳統節日或文化節為契機,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社團活動中。對于學生社會實踐的管理,要求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將傳統文化和學生專業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如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在藝術設計專業(首飾方向)的實踐基地高爾德手飾、口腔工藝技術專業的實踐基地上口義齒實習實踐期間,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誠信求實的工作作風受到實踐單位的好評。4.傳統文化融入學校環境與辦學理念。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表現。將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校園環境中,應考察現有的校園環境,結合學校辦學特點,將符合學校特色的傳統文化內容添加到學校環境建設中,包括學校的教室文化建設、富有專業特點的樓層文化建設、道路文化建設、食堂就餐文化建設、服務中心文化建設、校園休閑區文化建設等,逐步打造美麗、和諧的學校物質文化環境。辦學理念是學校長期發展過程中的內涵積淀,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大愛育人為基本辦學理念,具有特教、職教特點。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學校的辦學理念中,形成友愛、互助、和諧、奉獻的校園精神風貌,豐富了學校的人文內涵,打造了一個自強不息、愛心奉獻的融合教育學習環境。
作者:吳奕璇 單位: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高職學生管理賞識教育運用分析
- 下一篇:視障中醫按摩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