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花鼓燈舞蹈教學的創新
時間:2022-01-11 11:39:09
導語:幼師花鼓燈舞蹈教學的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師舞蹈教學中,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安徽花鼓燈藝術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百花園中一朵令人矚目的奇葩,是中國最優秀的民間舞蹈代表之一。花鼓燈,是我國淮河流域,特別是淮北一帶農村十分盛行的歌舞形式,淮河兩岸人民純樸、爽朗、強悍、風趣的性格,賦予了花鼓燈藝術熱烈奔放、樸實剛勁、敏捷活潑、動作優美的基本風格。其舞蹈動作是在當地勞動生活的基礎上提煉發展而來的,兼容南北文化之長,既有北方的剛勁古樸,又有南方的靈活秀麗,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與舞蹈風格。在安徽省很早就提出“做足徽文章、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舞紅花鼓燈”的口號。在省質量工程項目“安徽花鼓燈———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的過程中,使得幼師舞蹈教學中對花鼓燈的文化藝術有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一、幼師舞蹈課堂中,花鼓燈教學的基本模式
在幼師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一般我們所用教材多以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東北秧歌等為民族民間舞蹈學習的基本內容,而花鼓燈舞蹈的教材則結合我省地方特色資源,依據教學大綱安排,用一些“原生態”的傳統組合進行課堂教學。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花鼓燈是他們學習的很多舞種之一,除了掌握其風格特點、韻律外,通過學習使學生們充分體驗和感受這個源于農村生活、自娛性舞蹈藝術的獨特魅力。為了突出童趣性,我們在教學組合中穿插了花鼓燈兒童舞蹈小組合來豐富課堂教學。但隨著花鼓燈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孩子們將成為我們民族藝術文化的接班人,幼師學生的花鼓燈舞蹈學習更是為今后兒童小花鼓的啟蒙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能更好地推動新農村少兒藝術的普及和推廣。那么,要想在社會的發展中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就要在舞蹈實踐教學中不斷積累、尋求創新。
二、在實踐教學中創新,對幼師花鼓燈舞蹈教學進行探析
花鼓燈舞蹈風格兼容了南北舞蹈文化之美,既有南方的秀美,也有北方的淳樸、熱情,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傳統精華”與“現代創新”相結合則是幼師舞蹈教學中面臨的新挑戰,按照花鼓燈舞蹈知識技能與經典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思路,將經典模式運用貫穿到教學中去,結合幼師學生的特點及職業面向,突出花鼓燈兒童舞蹈教學,發現、發掘更好的適合幼師生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
(一)幼師花鼓燈舞蹈教學中動作語匯的兒童化
依據幼師特色,在教學中重點突出花鼓燈兒童舞蹈教學內容。在保持風格的基礎上,縮小成人化動作的比例,適當地加入兒童歡快、俏皮的動作特點,將一些動作拆分、組合為簡單適合今后孩子們練習的。同時,花鼓燈有很多優美的舞蹈動作是來自于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模仿,如“風擺柳”:顧名思義就是楊柳在風中搖曳的神態;“老鷹摸云”是模仿雄鷹在空中展翅翱翔盤旋的神情;“燕子試水”是模擬小燕子由空中俯沖下來,掠過水面一剎那的動作;“鳳凰三點頭”、“猴子摘桃”等動作都是模仿鳥、獸觀物取食的各種動態而產生的,這些無不來自生活和大自然的啟迪。結合兒童舞蹈的特點,引導學生們主動去模仿這些大自然的事物,他們會別出心裁地編出很多意料之外的精美動作,教師從中提煉、整理。學生兒童化的模仿動作能力也得到解放、提高,最終得以情感體現。編創《小魚兒》組合:將扇子作為小魚兒的尾巴,通過模仿魚兒嬉戲及游走時的動態,將花鼓燈中獨創的“顛、顫、抖”和“漩渦轉藝術”完美地運用,尤顯可愛、俏皮。
(二)幼師花鼓燈舞蹈教學中突出兒童的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中,啟發式、練習式、示范式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而兒童舞蹈教學組合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兒童舞蹈的趣味性捕捉。在花鼓燈舞蹈課中適當地運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組合時的積極性和想象力,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插入一些小情節,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加喜愛學習花鼓燈。花鼓燈兒童教學組合《小紅扇》,這個舞蹈組合的編排主要以游戲入手,著重訓練孩子們肢體的松弛和簡單的手臂舞動意識。這個組合音樂上選取花鼓燈最具特色的鑼鼓點為伴奏,孩子們手中拿著扇子做一些簡單的扇花動作。舞蹈組合設定了一個趣味性極大的情節,以孩子們在一起玩藏貓貓游戲的形式,使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初級的扇花,以及花鼓燈獨特的鑼鼓點。扇花組合:《撲蝴蝶》,這個舞蹈組合的編排主要以模仿入手,著重訓練手巾花、扇子與身體的協調性。道具成了美麗蝴蝶的翅膀,手中拿著扇子做簡單繞扇、手巾花做片花動作,再加入雙蓋扇及八字扇花等,同時腳下配合兒童舞步小碎步、旁點步。組合設定孩子們外出踏青在田間撲蝴蝶游玩的形式,仿佛在游戲中愉快地完成了舞蹈。在訓練中,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與感受,形成“你幫我”、“我幫你”互幫互助的氛圍,提升學習興趣,舞蹈課堂里也處處充滿歡聲笑語。
(三)花鼓燈舞蹈音樂的創新
花鼓燈舞蹈教學的音樂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創新。在“原生態”音樂的基礎上,采用電子音樂制作處理,使熟悉的鑼鼓點變得更加貼近現代生活、富有動感。同樣,黃梅戲的戲曲音樂與花鼓燈的結合也是一個大膽嘗試,極具表演性的舞蹈更是將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再一次完美呈現。而在一些花鼓燈兒童舞蹈的小組合中,編排一些符合孩子們喜歡的音樂,更加會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對花鼓燈的喜愛之情。對于兒童民間舞蹈組合來說,我們還可以適當融入一些兒歌,這樣可以滿足孩子們對舞蹈音樂的需求。同時,在伴有歌詞的節奏下歡快地舞蹈。
(四)花鼓燈舞蹈教學中道具的巧妙掌握
眾所周知,花鼓燈舞蹈表演時道具運用是必不可少的,這是花鼓燈獨具的舞蹈形式。男子一般手拿花傘,女子則手拿扇子和手巾花。有道具的舞蹈課堂是最有趣的,以女子“蘭花”右手拿扇教學為例:學生拿起扇子首先會將扇子打開握住扇柄反復地以“納涼式”扇動著扇子,那么細心的老師就可以直接從學生手握扇子的狀態入手,學習扇子拿法的第一種:握扇。大家在老師的引導下,對于瞬間掌握了方法而欣喜,增強了自信心,同時對花鼓燈的學習不會從心理感到很復雜和困難。在單一的練習中學生逐步對扇子有了一定的掌握,“蘭花指”等拿扇的問題也就依次解決了。由此可見,我們把花鼓燈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難點問題通過教師智慧型的教學手段可以得到更好地解決。結合幼師學生的特點及職業面向,將花鼓燈舞蹈的“健康價值”和“藝術魅力”在教學中充分展現,將來更會在新農村少兒藝術中普及與推廣,我們的民族藝術文化也得到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它將在所有孩子們的心中播種、開花。
作者:鈕瑞 單位: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舞蹈理論課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
- 下一篇:舞蹈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