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04-08 11:01:19
導語: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中國舞蹈,更是具有文化歷史和深厚的傳統積淀,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他已經從眾多的藝術門類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因此,作為一名藝術類高校的舞蹈教育教學工作者,如何把握好舞蹈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要領,做到教舞育人,激發廣大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做一名青春陽光、積極上進的優秀青年,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和深入探究的問題。眾所周知,舞蹈是一門人體運動和心靈律動高度完美統一的藝術,它不但可以使人體的機能得到鍛煉、提高人體運動的能力,更能夠人們浮躁的心靈逐步地趨于淡定,平庸的靈魂得到凈化,低俗的思維趨于高雅,因為一曲優美的音樂配上優雅的舞蹈能給人們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能夠使人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安寧祥和的凈土。下面,本人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將唯物辯證法運用于教學中的思考與議會。
一、形式和內容
和其他各種藝術門類一樣,舞蹈藝術也是由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組成的,他就是通過藝術家精心創作的一部微型小說,因此,她的內容理所當然的包括諸如題材、主題、人物、情節、環境等各種要素,這就構成了一個舞蹈作品的靈魂。而一個舞蹈作品的形式則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內在的形式,即一個舞蹈工作者的形象顯現,是舞蹈者自身的表現手法;二是外在的形式,即舞蹈語言之外的另一種形式,如舞臺、服裝、道具、燈光、音響、音樂等。其實,任何事物都具有內容和形式,而舞蹈則更需要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所謂內容美,是指作品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真和善的方面,是創作者精神境界的體現。早在20世紀30年代,當年的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文中就特別強調指出:“我們的文學藝術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也強調了這個觀點,告誡所有的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社會、深入實際、深入工農兵群眾的生活,通俗的說,這就是要求包含舞蹈工作者在內的每一個文藝工作者都要做到“接地氣”,不能脫離現實、脫離實際、脫離社會、脫離本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樣,是唯物主義的美學觀對所有文藝工作者提出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我們每一個文藝工作者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創作出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震撼力。其次,即使是有了美好的創意和優秀的作品,我們還不能萬事大吉,還需要我們的舞蹈表演工作者盡心盡力,在表演上做到情動于衷、神形兼備、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人隨心動、心隨舞動,通過真心的表現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真與善,體現舞蹈的美學價值。在舞蹈的內容與形式這一對矛盾中,毫無疑問,內容是占主導地位的,有了積極向上,健康穩妥的內容之后,再輔以優美大方的形式,如音樂的選擇,服裝、道具、燈光、背景的適當運用,就可以創造出能夠傳情達意、美麗動人的舞蹈語言來。
二、本質和現象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說,本質和現象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事物的本質是事物的性質,是此事物和彼事物的內部聯系,他決定著事物的內部規律,而現象則是指被我們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外表形態,本質和現象相互依附、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同時還會相互轉化,他們各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前面已經提到過,一個文藝工作者必須深入生活,在對生活的感悟中的某個環節得到靈感和啟發后,就會對生活中的某個片段和細節進行概括和提煉。但是,即使是對待同一客體,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在對這一客題進行概括、提煉、加工時就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最后會刻畫出不同的東西。比如,面對著同一座高山,攝影藝術家關注的是他的外在的氣勢,文學家可能最關心的是他的歷史和文化的底蘊,或者說是他古往今來的故事,而科學家最關心的很可能是他地底下的礦藏。對于一個舞蹈藝術工作者而言,傳播人性美、人情美、肢體語言美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對來自于生活的靈感進行藝術加工時,必須要對來自于生活的這些素材的本質和現象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甄別,必須要在美學的理想和社會的責任中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認為,任何一門文學和藝術都來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就是說,藝的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提煉的過程中,必然會注入自己對于事物的評價和判斷,必然會抒發自己的感情色彩和價值取向,經過藝術家對原始生活素材的加工提煉和整理之后的作品,就是客觀和主觀、本質和現象有機結合、互為表里的好作品。因此,正確處理好本質與現象的關系,對于我們的創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作品的本質,就是作品的靈魂,是作品的精神所在,我們只有學會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堅持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理念,才有可能創造出具有長久生命力的作品來。
三、他山之石
從表面上看,舞蹈是一門技巧的運動,講究的是運動的技巧,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把他看作是一種純粹的運動技巧的話,就顯得太過于膚淺了,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也需要有理論知識的支撐,這里所說的理論知識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理論的指導,二是傳統文化的積淀,因此,我們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大膽的、不拘一格地從其他藝術門類中吸收營養,甚至還要向非藝術門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等各種學科中吸收有用的東西,這就是借他山之石例如:戲曲中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曲藝中的說學逗唱;體操中的動靜平衡;數學中的點、線、面;物理中的動量守恒;化學中的色彩變化;動物的語言和形態的模仿,總之,舞蹈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一門孤立的藝術,他是多種文化的集合體。就舞蹈本身的舞姿而言,同樣也是蘊含著各種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如點與線、動與靜、開與合。綜上所述,舞蹈藝術從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門純粹的藝術,但是,和其他門類的學科一樣,同樣服從于哲學的范疇,符合馬克思主義、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因此,正確處理好上述各種矛盾,擺好上述各種關系的位置才有可能是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心應手,從而創造出一批能讓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來。
作者:楊俊杰單位: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現代市場營銷中的語言運用策略
- 下一篇:鐵路物流市場營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