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傳身授”在小學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
時間:2022-10-17 09:50:44
導語:“口傳身授”在小學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呂藝生老師在《舞蹈教育學》中這樣說:“口傳身授是啟發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符合舞蹈教學特有規律的。應該說,舞蹈是一門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當代和未來的舞蹈教學中,在出現其他科學方法(如電化教學、電腦教學、甚至是網絡教育)的時候,“口傳身授教學法”仍然是一種主要的或重要的教學方法。并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主要的舞蹈教學方法。[1]”在實踐中就運用到了“口傳身授”教學法,對呂老師的說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根據自己實踐經歷具體闡述“口傳身授教學法”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口傳”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口傳,即口頭傳遞的方式,舞蹈課堂內容的語言講述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師運用貼切的舞蹈藝術語言進行認真的陳述。有人說舞蹈藝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舞蹈教師的言傳是對舞蹈藝術情感體驗的經驗和體驗方法的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指導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恰如其分的引導啟發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走彎路,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這種口頭傳遞的方式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語言提示
無論是教授新動作,還是復習老動作,舞蹈教師都要通過講解或動作伴以講解。如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規格和標準。做這個動作容易犯的毛病,怎樣克服與糾正這些毛病等等。這些語言提示顯然必不可少。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常常容易注意那些明顯的動作而忽視細節,忽視對動作理論的理解,因而妨礙對整個動作的領會與掌握。
(二)傳遞知識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舞蹈教師了給學生講解動作以外,還不斷的給學生傳遞相關的舞蹈文化知識。尤其在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時候最為明顯。教師不但教學生學習舞蹈技能,還給學生介紹該民族的地域特征,風俗民情,服飾特征等等有關該民族的民族文化。
(三)語言評價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反饋信息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在舞蹈教學中,如果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鼓勵,能大大促進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舞蹈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某一舞蹈動作時一學生做的雖然不是很到位,但是情緒到位,這時教師對她的情緒提出表揚,告訴她在舞蹈動作上還要繼續努力。她會更加有積極性去提高自己的動作質量。對錯誤動作采用適當語言,讓學生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以上說了“口傳”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舞蹈教學中不是只用“口傳”就可以的。手不舞,足不蹈,不算舞蹈,光說不做不能是舞蹈。舞蹈作為一種直觀的視覺藝術,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需要“身授”的方法。
二、“身授”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身授:即示范的方法。示范,是由教師親自塑造舞蹈形象。這是由舞蹈本身獨有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舞蹈的直觀性、形象性決定了示范的必要性
“示范”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教師要全面示范,全面把動作做出來,手、腳、身體和面部都要同時進行。在授課時,教師除作必要的講解外,應較多的采用形象示范去指導和啟發學生。舞蹈藝術除要求舞姿造型、動作幅度、技巧規格外,有些要求往往是難以言傳的,是用文字或語言不能表達清楚的,可是只要教師做一次準確的示范,學生就能立即領悟。
(二)舞蹈教師向學生示范的不僅是外部技術,還應賦予舞蹈“情動于中,形于外”的內部技術
如果把學習舞蹈變成單一的動作模仿,這樣就會失去舞蹈的“神”與“韻",就如同一個活生生的人沒有靈魂只剩下一個軀殼。教師應自己充滿感情的示范、或是用舞蹈音像資料、或是用跳得好的同學的精彩表演去感染學生,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作品,使得學生用全身去領會舞蹈動作。只有這樣學生的表演才能達到引人入勝的境界。也只有這樣舞蹈才起到了它美育的功能。在民間舞學習及舞蹈排練中,尤為明顯。內在的氣質情感把握是用語言無法準確表達的,因此,教師不但要給學生做“形”的示范,而且還應該很到位的示范內在氣質及塑造舞蹈形象。、
(三)“示范”要符合學生掌握技能的形成過程
技能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掌握局部動作;第二階段主要是掌握完整動作及其完成方法;在技能上進一步鞏固完善和提高。同樣“示范”大致可分為兩個步驟:局部分解示范:第一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進行模仿練習。這一時期,由于學生對動作不了解,注意范圍不是很大,(尤其是非專業的學生)所以教師要通過局部示范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模仿學習。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扎實動作。動作連貫性的整體示范:由于第一階段多次反復練習,了解完成了這些動作及其方法,教師在第二階段的示范應該是注重各個舞蹈動作的連接,在動作連接地方示范,這樣學生才能逐漸熟悉全部動作系統和它的各組成部分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通過練習,多余的動作逐漸消失,動作的靈活性也有所加強。從上面不難看出示范教學是符合舞蹈的特點,符合學習舞蹈的規律。我們在進行示范時要重點明確。可遵循先慢后快、先局部后整體的原則。教師的示范要全神貫注,要充滿感情。
三、怎樣合理有效的運用“口傳身授”
(一)示范與講解有效結合
“口傳”與“身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教師不善于用語言教學,只是一味的做示范,讓學生模仿,學生在學習動作時必然會有很大阻力,不得要領,這時教師無論示范多少次也會顯得空洞無力,反之,教師只是反復的運用語言分析、講解動作,而忽視示范的重要性,同樣學生在學習時也會遇到阻力,所以講解和示范應有效的結合。在上課過程中,示范及語言講解要準確、要注意示范與講解不拘形式、抓住時機恰到好處地進行講解示范。如在舞蹈排練課時,一個舞蹈的核心舞步學生總是做得不夠準確生動,一次次的給學生示范,學生不但還是不得要領。于是我想到了一邊示范一邊說:“現在你們跟著老師在沙灘上光著小腳丫跑,想一想應該怎樣跳?”這樣一來經過幾次反復的練習,不僅學生的舞步輕盈而且笑容燦爛,孩子們那童年的快樂、童年的純真溶進了這輕盈歡快的舞步里。教師還應在示范講解中盡量用一些學生所了解的術語。“術語”即某一學科的專門用語。教給學生新的術語,使之在某些詞與動作之間建立聯系,同樣也能促進技能的發展。
(二)加強教師素質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即使“口傳身授”在舞蹈教學中很適用,但是如果教師不俱備較好的自身素質有效的運用它,那么“口傳身授”也失去了其意義。因此,舞蹈教師應該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和文化修養,另一方面還應堅持舞蹈進修課,保持身體應有的舞蹈所需要的技能。從上面論述中不難看出這里所說的“口傳身授”教學不是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它在現代教育啟發式教學的影響下是符合舞蹈教學的特點和學習舞蹈的規律的。
作者:梅蕾 單位: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興涇三小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著.中國藝術教育大系一舞蹈卷《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
[2]扈中平,李方,張俊洪主編.現代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唐云龍主編.教育心理學[M].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 上一篇: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研究
- 下一篇:平面設計教學策略探討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