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流管理教學體系研究
時間:2022-04-24 05:01:56
導語:大學物流管理教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內外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研究
國外物流管理教學發展比較成熟。教育研究已從著重討論課程構成擴大到包括物流教學內容和技能培養,及教學方法的各方面。也就是從“物流是什么”,到“我們教什么”,再到“我們怎么教”的全方位研究。其物流課程的設置依據行業需求,以職業發展為目標,一般是基于配送和運輸等物流核心要素開展的,注重課程實用性問題,特別強調允許企業確定課程。物流課程設置以專業能力為基礎,注重對學生通用能力培養,即根據物流行業實際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及專業技能需要的知識體系提煉專業能力,作為知識培育的切入點和考核點。教學方法上采用討論法、案例法、體驗法等,注重實踐教學。教學手段上利用計算機輔助課程來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在物流管理專業的案例分析中普遍采用計算機的模擬功能,使學生能在實驗室中感受到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場景,通過計算機程序在不斷進行的交流中連續向學生提出新問題,并且幾乎不向學生提供任何答案,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改進思維方法。隨著企業組織管理的創新及多元文化和國際物流的發展,物流管理教育還注重管理技能的培養。我國從2001年北京物資學院率先開辦物流管理專業以來,截至2012年可以招生的學校共有279所,其中可以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學校232所,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的47所,500多所高職高專及近千所中職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每個學校的培養方案差別很大,課程設置也各不相同。總體上目前國內對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第一,對于物流教學最為關注的是高職院校,重點是明確學生培養目標定位,開創了工學結合、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設計及根據崗位需要“模塊化教學”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方法。第二,本科教學中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門跨管理學、經濟學、工學等多學科的應用型學科,提出了在物流專業課程體系內容上,向“寬知識面和厚基礎”方面發展。第三,教學體系上提出增強物流專業教學內容的覆蓋面,增強物流專業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如加大報關實務、運輸實務、配送實務、國際物流實務等課時量,設置雙語課程教學。第四,反思傳統教學模式與社會人才需求的差距,教學改革更為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為此提出了一些教學方法的創新,比如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
(一)依托學校特色突出專業特色
內蒙古財經大學商務學院2004年開設物流管理專業,開設時間較短,相對于飛快發展的物流業,我們對物流的認識還不是很系統和全面,因此我校輸送的物流人才和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我們沒能體現出自己的專業特色和優勢。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就需要充分利用我校的專業優勢,因為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師資力量和專業優勢,要對自身擁有的寶貴資源加以利用。內蒙古高校中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中,內蒙古農業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特色是依托“農林經濟管理重點學科”突出農科特色,著力培養農產品物流與冷鏈物流管理人才;內蒙古工業大學以其強大的理工科基礎偏重培養物流工程人才;我校要根據財經類院校的特點辦出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的特色,培養物流管理人才,偏向于物流戰略規劃、物流方案設計高層次物流服務,在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與銷售等企業物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挖掘供應鏈管理的教學和研究。
(二)根據社會需要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盡管近年來各類學校培養了大量的物流專業的畢業生,然而從質量上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物流業不同于其他社會行業,有著自身的特點,而實踐經驗尤為重要。企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幾乎是一致的:要有經驗,要有現代技術。當前學校教育偏重于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經驗培養,從而導致畢業生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和視角與企業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有許多,在確定我校的培養目標時需要認真的市場調查研究,對當前物流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有明確的了解,相對于研究生和高職學生,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應該選定在哪一個層面上要有明確的定位,也就是說明確我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的層次性。目前物流市場急需三個層次的人才:第一層次為操作型人才,第二層次為中高級管理人才,第三層次為高級管理人才。基于此,物流管理專業的教育培養目標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層次:微觀的物流技術操作層、中觀的物流經營管理層和宏觀的物流運營規劃層。物流技術操作由高等職業學校、中等專科院校培養。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教育應致力于中、高級的物流經營管理層的培養,其目標是培養具有豐富的經濟學、管理學知識及較強的實務能力的專業物流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下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實施不同。我們要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對學生到底要掌握哪些技能要有明確定位,建立起一套可行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走出高校培養的學生千篇一律的誤區。中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更應該側重于物流規劃、物流策劃、物流咨詢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能力的培養。
三、內蒙古財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根據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調整,要重新審視以往的課程體系,以市場的人才需求為導向,根據與職業需求相符合的“厚基礎、寬口徑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要求,依據物流專業的特點,以職業發展為目標,專業能力為基礎,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整合。并且教學的課程和內容要隨著國際供應鏈的不斷發展壯大和國際市場的不斷變化而變更。物流管理是一門跨管理學、經濟學、工學等多學科的應用型學科,物流管理學生也應該學習跨多學科的業務整合技能,物流專業教育必須將其重點從發展專業技術人員轉向通才培養,其課程體系建設要寬口徑,融合管理學、經濟學和工學等各學科的課程。而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目前教學體系主要問題是課程比較單一,一般以物流專業知識為主,圍繞倉儲、配送等傳統物流基本要素展開,典型物流課程包括物流概論、倉儲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系統規劃設計、物流信息系統等,由于教材內容雷同,重疊交叉嚴重,而不同的授課教師都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重復講解,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冗余的教學體系。同時缺乏必要的戰略類課程、研究類課程和系統工程類課程。我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上強調戰略管理的應用,將物流規劃、庫存策略、配送管理與企業的生產管理、營銷戰略結合起來,將供應鏈戰略規劃、設計與企業的采購和生產進行統一,同時注重物流交叉學科的基礎管理理念和技術方法的教學,如運籌學、統計學、仿真技術等。隨著物流在企業中地位的增長及物流企業向現代化企業的發展,物流管理人員除了掌握物流知識,還必須懂得管理技能,專業基礎課中要增加企業管理、戰略管理、戰略采購等課程。專業主干課重點講述運輸管理、配送管理、倉儲管理、物流系統規劃等課程,同時要整合物流成本、國際貿易、供應鏈物流和電子商務等其他課程內容。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管理信息系統的運用對物流定量分析的要求越來越高,還要適當增加物流定量分析的課程,如物流系統模擬與仿真。隨著國際物流的發展,物流人才還需要具有國際化視野,應增設專業雙語課程和國際物流知識,如國際物流。在必修課程應該更加注重厚基礎的教育的同時,將研究比較細化的課程,如企業物流、第三方物流管理、農產品物流和港口物流管理與實務、物流外包等課程作為專業導向課程進行專題講座或設置為專業選修課。
四、內蒙古財經大學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根據物流管理專業定位及教學體系改革,研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多種能力。
(一)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培養應用型的創造性人才就要改變過去以教師教授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開創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但是這并不是簡單地以一種教法替代另一種教法,而應是多種教法的綜合運用,必須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應用。1.案例教學法。是指在理論教學的過程中以實際的具體的案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理論知識組織教學的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智力開發及能力培養的現代教學方法。通過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剖析和引導,及與學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選取簡單的能說明問題又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法成功的基礎。2.項目教學法。就是把企業真實的項目引進到教學過程,根據專業課程的性質,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和制定一個或多個項目的工作任務。學生深入企業實際,經過明確項目任務、制訂項目計劃、實施項目計劃、檢查評估、歸檔和應用等實踐步驟,解決指定問題,并提交實習報告,考核成績計入課程的總成績。項目教學法的關鍵,是老師按照企業項目運作要求設計和制定一個合理的項目,對學生加以指導,讓他們親自參與完成項目運作。項目教學可以使學校教學內容更貼近企業需求,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多門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理論學習和實際應用緊密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程度。3.研討式教學方法。以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疑難問題、有爭議的學術問題或學科前沿問題為研討內容,通過學生查閱資料、獨立鉆研和認真思考、展開課堂討論和交流,直到提交論文的一系列的過程,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改變過去老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圍繞著課題進行研究,發表自己的意見并用文字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做學術研究的初步能力,其實質就是進行科研的過程。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創新的欲望,同時也較好的解決了教學和科研分裂的現狀,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開拓實踐教育渠道
據有關調查發現,有90%以上的企業對未來新員工看重實踐操作能力,物流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通過學生動手參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這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有著很重要的影響。1.鼓勵和培養學生參加大學生競賽。各種大學生競賽,尤其是全國性的大賽,如“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挑戰杯”等,是物流專業學生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2.建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網站,提供自主學習平臺。這種方式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對于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且還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3.參與教師的項目研究,特別是與物流企業合作的橫向課題。讓學生在做課題時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工作實際。4.建立物流實習基地,物流專業學生需要用一定的時間到物流企業的各個部門去實習,了解各個部門的特點、物流需求,熟悉各個層次物流從業人員的情況。學校應該與企業協作建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在假期和學生實習階段讓學生到企業中頂崗工作。當前物流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需求相脫節嚴重制約了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要認識到我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據學校的優勢及特色打造專業品牌,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需求設置針對性強的課程體系,探討多種教法綜合運用的教學方法,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增加有效的人才輸出能力,為物流行業培育更多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以適應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對物流業的要求。物流專業教育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有利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任重道遠。
作者:魏娟工作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商務學院
- 上一篇:會計教學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
- 下一篇:職業中學會計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