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狀態及思想狀況論文
時間:2022-07-20 06:21:00
導語:學生心理狀態及思想狀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等師范學校的學生一般年齡都在15~18歲之間,從心理學上劃分正值青年初期,這個時期由于主客觀原因,他們的思想波動水平大,行為表現搖擺不定,經常會有一些令教師頭痛的行為。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首先應摸清學生的思想狀況,才能有效地對其進行教育。但由于師范生對教師有戒備心理,教師往往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很難摸清楚。所以尋找一種有效的調查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暴露自己的思想,就是師范學校德育工作者經常要探索的問題之一。我校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為了準確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采用了集體心理咨詢的無記名書面提問和無記名問卷調查兩種方法,效果很好。集體心理咨詢的無記名提問,是指教師不加限制地由學生用書面隨便提問,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當場回答,事后再對所有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并分析學生的思想問題出現的原因,研究解決的辦法,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無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與此相似,但后者的問題一般事先由調查人進行了一定的設計并加以限制,所以后者所反映的學生思想狀況在某種程度上有人為干擾的成分,可信度稍差一些。以我校最近的三次集體心理咨詢中學生提問和兩次問卷調查的結果為準,對650名學生所提出的2562個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其調查結果如下。
一、中師生對人際關系比較敏感,應該重視培養他們的良好人際交往能力。
經過統計發現,學生提出如何處理同學關系或認為同學關系緊張的問題有576個,占總問題的22.5%。這類問題有“有人嫉妒心特強怎么辦?”“有人說我的壞話怎么辦?”“有人個性太強怎么辦?”等等。人際關系問題為什么會成為師范生最關心的問題,經過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師以女生為多,在女孩比較集中的地方,相同氣質類型的學生之間容易產生心理和性格上的沖突,她們之間容易發生心理矛盾,如心胸狹隘、個性較強、遇事愛計較的學生之間矛盾較多。對這類學生的教育應以心理疏導為主。
第二,獨生子女學生之間個性沖突是人際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我校的學生中獨生子女占80%以上,而獨生子女由于從小生活在一個同齡兒童接觸較少的家庭環境中,因家庭的溺愛教育,形成了不肯謙讓、不受委屈的心理特征。大多數獨生子女都程度不同地有爭強好勝或不愿意幫助別人的個性心理特征,這類學生生活在同一集體中難免會發生個性沖突。對這類學生應該采取一定的訓練方法,以改造和訓練學生克服不良個性的教育方法為主。
第三,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而激發的感情沖突。來自不同環境的學生雖然生活在一個共同的集體之中,但由于小時候已經形成的不同生活習慣會使同學之間相互難以適應,而產生人關系的沖突。如有的學生喜歡干凈,有的學生喜歡物品擺放整齊。而有的則比較隨便,這就可能使生活習慣不同的學生而發生矛盾。對這類矛盾的解決,應該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對生活習慣不好的學生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訓練教育為主。
第四,同學之間的相互議論而導致誤會也能引發矛盾。有的學生在背后議論別人,一旦議論的內容被傳播,就有可能激發較激烈的矛盾。對這類矛盾的處理,應該查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對背后言論他人的學生進行幫助,同時對因此事而苦惱的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適應能力訓練。
第五,狹隘的小團體主義所產生的排斥作用是中師生人際關系不眭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學生在一個集體中生活,會因不同情趣而結成許多個小團體,這種小團體的最大副作用是對他人有排斥作用。由此而引發出人際關系的緊張就不奇怪了。對小團體主義的解決應以疏導教育為上策,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集體活動,把小團體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第六,教師的不公平教育方法會導致對某個學生的孤立氛圍。有時教師偏愛或者無意偏愛了某個學生,這時就會引發一部分學生的不滿,而聯合起來孤立某個學生的情況。對這類問題的出現,教師必須改正錯誤,以做到公平教育,才能消除學生因此而產生的矛盾。
二、中師學生的生活學習能力欠佳,希望獲得心理上的幫助。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提出的心理障礙方面的問題占15.66%,有340個同類問題。如“如何處理學習與生活的關系?”“我為什么感到孤獨?”“我為什么情緒總是低落?”等等。處于青年初期的學生,正值生理和心理的變異階段,他們對生活幻想較多,理想中合理成分相對少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還富于冒險。但他們的感情脆弱,意志不強,難以經受挫折,一旦某個理想不能實現或者生活中遇到某種挫折時,就會認為生活不公平,情緒低落,孤獨和失望的情緒占主要地位。這種心態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疏導,就容易發生心理障礙,出現坐立不安、不愛學習、尋求刺激、談戀愛、違反紀律、病事假多等現象。這個時期女學生的月經期不規則,男學生有遺精現象,他們的身體和心理負擔都比較重,神經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差,容易出現突發性的心理變異,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這個時期應多給學生舉辦一些青年心理學、衛生學講座,指導師范生自我處理各種心理矛盾,同時應由心理教師定期為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或開展一些有生活氣息的各種文體活動,調節學生的緊張心理情緒,減輕其神經系統的負擔,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中師生的人生觀比較模糊,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
在本次調查中,學生提出人生觀方面的問題305個,占全部問題的11.9%。這說明許多學生對人生觀方面的認識是比較模糊的,在筆者對其他學校的近五千名學生的心理咨詢中,發現各校中師學生在人生觀方面的提出問題的提法和提問的數量都差不多,這反映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即青年學生此時對人生觀問題比較關心,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中師學生之所以關心人生觀和要求對人生觀進行指導,其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理想中有很多成分不大合理,把個人的理想看得太重,把自己的人生價值估計得較高。再加上近年來社會上的腐敗現象不斷被暴光,和西方的一些人文思想的侵蝕,對青年學生具有較大的影響,所以當他們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或者在生活方面遇到一定挫折時,在人生觀方面就會產生一些不正確的想法,如“人的本質是自私的”“人應該為自己而活著”“社會貧富不均,社會對人太不公平”等等。所以中師德育工作應該加強對師范生的理想教育,以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對他們進行人生觀教育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合他們提出的具體問題啟發自己思考,如果教師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可以結合自己的社會實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一般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中師學生比較關心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其教師心理開始形成。
學生在調查中對學校建設和管理比較關心,這說明學生進入師范學校后,對自己未來即將從事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能夠從主人的角度關心學校的發展。如“如何看待我校的發展?”“師范教育的發展方向如何?”“應該怎樣處理違反紀律的學生?”“學校的課程應該怎樣安排?”等等。這類問題有277個,占全部問題的10.8%。學生主動關心學校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學校的建設離不開學生這個主體,學校的各方面的工作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所以教師啟發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把學生看成是學校的主人,征求學生的意見和要求,有條件的應該設立主人周或吸收學生代表直接參加學校某一方面的工作管理。
五、中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生活質量比較關心,學校在進行德育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創造較好的生活條件。
調查中學生提出學校生活質量方面的問題有208個,占全部問題的8.1%。這些問題大部集中在食堂伙食質量、價格及宿舍生活條件等方面。學生之所以對這方面問題比較關心這說明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師范生的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這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同時也反映了學校在生活管理方面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前幾年在省內的其他師范學校進行調查中,這類問題的數量也比較多。所以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是必須要加強的工作,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六、中師生對從教思想有擔心,從入學后就關心其畢業去向,培養師范生形成立志從教的思想是德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
學生在調查中提出“畢業后如何分配?“和“畢業后是否應該到農村任教?”之類的問題336個,占全部問題的13.1%。但實際上關心這方面問題的學生達50%以上。目前社會收入不平衡,農村經濟發展仍然比較落后,特別是農村教育狀況還不能使中師生完全理解。另外社會上一些部門的用人觀念和某些有特權的人在子女安排上的不正確做法,對師范生的就業觀念有較大影響,以至于有些學生在學校期間找關系,挖路子想辦法解決畢業后的分配去向等問題。所以在對師范生德育中,應該加強立志從教和為農村基礎教育而獻身的思想教育。在實施這方面的教育時,應下大力氣,采取多種教育措施,經過較長時期的耐心教育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七、中師生比較關心國家的法律建設,對社會腐敗現象比較憎恨。
師范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現象,作為準公民,他們必然對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表示憎恨,希望通過法律建設使國家更加完美。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有“我國的法律是否公平?”“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嗎?”“法律對以權謀私的高級干部能否制裁?”等等。提問題的學生有205個,占全部問題的8%。學生能用法律觀察社會現象是十分有意義的,但我們應該看到,學生基本上是站在懷疑的角度上提問的。所以我們應該在德育過程中經常向學生進行法制觀念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應該結合以法治國的典型事例向學生說明:社會主義法制是人人平等的,只要有違法犯罪的行為存在,黨和國家會毫不猶豫地運用法律武器予以制裁,隨著改革開放和法律建設的日益發展,社會腐敗現象終將被徹底鏟除。
八、中師中有許多人已經涉足早戀,需要教師對其戀愛觀予以正確的指導,這是中等師范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難題。
師范生正值青年初期,在學習期間發生戀愛現象是不足為奇的,關鍵是如何對他們給予正確的指導。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學生直接向教師提問要求指導戀愛觀的問題有192個占全部問題的7.5%,但是實際關心這個問題的人多達40%以上。據不完全了解,師范生中有早戀行為的學生約占30%~40%,各校的數據都差不多。師范生之所以向教師提出這方面問題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學生對自己早戀不知如何處理,希望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另一個原因是教師對早戀行為處理方法不當,傷害了一些學生的感情。如有的學校和教師對早戀視為洪水猛獸,對其采取高壓政策,強力予以禁止,這樣非但不能阻止早戀現象的發展,反而使得一些早戀現象轉入了地下活動。個別學生甚至采取了對抗措施以維護自己的戀愛自由,結果導致了性過錯的發生。所以對學生早戀問題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強迫禁止,應該采取疏導的方法對師范生給予正確的指導。因為戀愛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動和本能,青年初期的學生追求異性的心理較強,受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早戀現象在中小學都有發生。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耐心的說服和教育,切忌不可操之過急??梢酝ㄟ^心理咨詢等方式告訴學生:青年人談戀愛作為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動是不應該遭到非議的,但學生時代因為年齡小,社會經驗不成熟,早戀對青年學生的身心發展有不利的影響。作為大多數學生還不是成年人的中等師范學校,對學生談戀愛不予提倡,還要禁止,所以中師學生在學校期間不應把精力用于早戀上。教師只有把道理說明白了,對學生的隱私予以保護,啟發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早戀現象是會克服的。
九、中師生比較關心自然科學,并對迷信之類的問題也有一定的關心。
在調查中學生要求教師解答的自然科學中的新奇問題和有關批判組織的迷信之類的問題有159個,占全部問題的6.2%。這說明中師學生的知識經驗還不能較好地解釋自然科學中的一些現象,同時因其知識經驗的不足,有許多人有迷信思想,以至于對國家批判和禁止邪教組織還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中師學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應該重視對學生的科學思想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
十、中師生比較關心我國的政治經濟的改革,同時也關心國際社會問題。
在調查中學生對我國的社會改革和21世紀的國家發展前途比較關心,同時對最近發生的國際問題也表現極大的興趣。學生提出這方面問題159個,占問題總數的6.2%。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過程中,應該經常舉辦時事講座,并充分發揮學校的電視、廣播、報刊的宣傳功能,使學生了解國家和世界上發生的各種大事。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經常向學生介紹時事政治,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的主人。
十一、中師生對師生關系比較敏感,希望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
學生提出師生關系方面的問題有96個,占全部問題的3.75%,據了解實際上關心此類問題的學生約占20%以上。這類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因為中師學校近年來中老年教師大多數已經退休,基本上以青年教師為主。有些教師因主客觀原因不能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有親有疏;有的教師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待和評價學生;有的教師在處理學生的過錯時方法粗暴,傷害了學生自尊心;有的教師自身要求不嚴,言行不一;有的學生因喜歡奉承老師而被偏愛,引起多數學生不滿等??梢?,對中師生進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時,在師生關系方面應該加強對教師的良好師德培養和教師公正心的培養,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
綜上,我們在對學生實施的調查中,對學生不加任何干擾,所以該調查結果是可信的。同時筆者先后在本省和其他省的中等師范學校共計調查了五千余名學生,從所調查的結果來看,本次的調查與分析與總體調查的結果相吻合。因此,我們認為目前中師生思想現狀的基本情況可以作為對其進行政治品德教育的參考依據。我們今后將不斷進行調查,使調查結果能為中師的德育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 上一篇:心理咨詢與德育關系論文
- 下一篇:學生心理孤兒現象成因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