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特殊學生心理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21 02:59:00
導語:高職院校特殊學生心理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隨著高職院校的發展和高職學生的增多,高職學生已經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各類生產線上的高知識水平勞動主力,如果心理不能正常發展,必定導致嚴重的后果,高職院校中的特殊學生作為高職生中的特殊一類,更應根據其特殊性,有針對性有區別地進行引導改善,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實現高職院校里特殊學生的心理教育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個重點熱點問題。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隨著商品經濟的洶涌而上,人們的社會家庭意識與傳統家庭觀念發生了極大的碰撞。其結果是離婚率升高,出國人員劇增,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種社會家庭狀況的改變的直接結果之一,是帶來了相當數量的校園特殊學生。他們或者是單親家庭孩子,或者是留守孩子。
此類學生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很容易成為特殊的一群。由于他們長期缺乏正常的完整的來自家庭的關愛,心理容易發生種種扭曲,與人交流困難,自我封閉;自卑感強烈;學習積極性極低;性格叛逆;情感脆弱;畸形早熟。這類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容易產生障礙。由于難以溝通,不易教育,師生關系也往往惡劣,在對這一類特殊學生群體中,常常出現惡性循環的狀況,即老師越來越反感學生的言行,而學生也反感老師的做法,兩相抵觸,最后導致教育失敗,給學生自己和學校、家庭、社會都帶來極大困擾。
很多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專門開設了心理輔導室,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熱線、郵箱,并有專業老師進行輔導。但是,這一類心理輔導,對于此類學生來說仍然形同虛設。他們或者沒有勇氣與心理輔導老師交流,或者根本對心理輔導不屑一顧,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對待此類學生,必須要采用其他的途徑和方法,以特殊的心理教育來引導他們找回自我,避免在青春期這樣一個人生中的特殊時段出現自我放縱和自我迷失的情況,讓他們懂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進而達到自我控制、自我調整、自我提高的目標。
那么,如何實現對高職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教育呢?我認為:
首先,應注重情感教育。如何讓學生把握和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從而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感,同時體察和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顯得尤為重要。
以某高職院某女生為例,父母離異后,最忌諱別人在其面前提及其父母家庭,也不能容忍別的同學談及分手等事。對別的同學表現出的家庭幸福的情形非常反感,甚至發展到在校門口看到來探望子女的家長都感到嫉妒痛恨。在學校,由于敏感過度,一次作文題為《我的爸爸媽媽》,她竟然撕掉本子和老師發生沖突。在最初接觸到這位女生時,我們盡量避免提及婚姻家庭等她極為敏感的字眼。然后給她播放一些關于同情離異家庭傾向的電影,一起觀看。她一開始很容易被激怒,隨即哭泣不止,后在我們的勸撫下傾訴了她的內心。在內心被壓抑的委屈、憤怒、孤獨得到暫時宣泄之后,我們趁熱打鐵,與其父母聯系,讓他們明白子女的感受,懂得即便婚姻選擇是很個人的事情,也應該在婚姻解散后對孩子擔起應有的責任。在心理輔導老師與家長溝通之后,家長逐漸改變了夫妻離異后斗氣式的對孩子的不聞不問,開始增加與這名女生的接觸,女生的情緒慢慢變得平和。也能平靜地接受父母的新生活方式,甚至鼓動父母開始新的生活。2年后,當這名女生畢業時,她的父母已各自組成新的家庭,而她也從兩年前的敏感、脆弱、憂郁、易怒,變得沉靜寬容,能以己度人,逐漸成熟。
水滿則溢,越是封堵此類學生的情感世界,他們爆發時破壞力越驚人,越容易給人和他們自己造成巨大傷害。因此,及時合理的宣泄,再加以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所謂為川者決使之導,即是此理。
其次,應抓好人際關系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親人、師生、同學關系的本質,并學會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解決同學之間的沖突、合作與競爭、師生之間的互相尊重與支持。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某高職院的一男生,來自山區,父母遠在浙江打工,工作非常忙。從小他就缺乏照顧,獨立性很強,但性格過于內向,排斥與人的任何正常交際。他拒絕參加一切校內外活動,上課時拒絕發言回答問題,課余總是躲到一邊發呆或者自習。他學習認真,但成績始終徘徊在中下等,我們從班主任的反映中意識到,長此以往,這個男生走上社會就業將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他將很難在這個外放、交際型社會里找到立足之地。
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后,針對他的特點,我們讓他最喜歡信任的專業老師,在班上成立了若干集體協作小組,完成某小項目。這個項目,必須大家協力完成。我們有意識地安排了一些平時性格比較開朗、幽默的同學與他一個小組。一開始,他非常反感與這些嘻嘻哈哈的同學在一起,甚至要求老師將他調到其他小組去。但漸漸地,他感受到這些同學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熱情、活力,逐漸融入到這種沒有壓力的學習方式中去,他的細心謹慎又恰好彌補了其他小組成員的粗心,兩相得益。協作小組結束后,我們又給他的班主任建議,將他推薦到他所感興趣的攝影社,經常參加野外采風攝影活動,提高了他的課余生活質量,也開闊了他的心胸。這個成功的個案也讓我們認識到,很多學生的自閉,是因為缺乏適當的環境,在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盡量為此類特殊學生創造適宜的環境,引導他們回歸到正常的心態上來。
再次,重視性心理教育。正確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性交往的知識及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如何調適早戀心理等。高職學生本身生理發育已成熟,異性交往由吸引期走向浪漫期,加之特殊學生群體遠離故鄉、倍感孤單,缺乏親情和友情的溫暖,在潛意識中對異性的渴求尤為強烈。但在戀愛與性的問題上缺乏健康科學的認識和態度,認識問題往往簡單片面,情感易沖動,加之學院對戀愛的禁止性規定,使部分學生產生情感焦慮和困惑,由此引發諸多的心理問題。
我們都知道,隨著高職院校的發展和高職學生的增多,高職學生已經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各類生產線上的高知識水平勞動主力,尤其是進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政策傾斜,以及市場經濟的推動力量,高職學生已成為高校在校生的主體人群,如果心理不能正常發展,必定導致嚴重的后果,也很難想像這些孩子將來的人生會如何繼續,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所以,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于國于家于人,都極為重要。特殊學生作為高職學生中的特殊一類,更應根據其特殊性,有針對性有區別地進行引導改善,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 上一篇:心理咨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迪研究論文
- 下一篇:廣電維護人員建國60周年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