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學生自卑心理原因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8:37:00
導語:英語教學中學生自卑心理原因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會誘因引起的一種不良自我意識,是一種性格上的欠缺,表現為對個人的能力和品質偏低的評價。這種自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阻礙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以及人際交往等諸多方面的絆腳石。本文將阿德勒人格理論中的自卑情結與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相結合,分析自卑心理的產生原因,探討如何在教學中將負面消極的自卑心理轉化成學生自身的潛能與優勢,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一、關于阿德勒人格理論中的自卑情結
關于自卑心理,一些學者和心理學家們都做過很多相關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論。研究自卑心理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A.阿德勒,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這就決定了人們的潛意識中都有自卑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說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自卑感是正常的,并非變態;自卑感可能來自器官卑劣(較差、無法與人競爭)、溺愛(自我中心、自私、無法與他人競爭)、忽視(怒、仇視、懷疑),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則可能導致忌妒和猜忌、憂郁與無力感的自卑情結。反之,則能在自卑的動力驅使下引發克服的動機和愿望,引導其更加奮發向上,在更高、更遠的地方尋找生命的補償。
因此,自卑可說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當處理不當時,它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展成精神疾病;如果能夠加以引導疏通,它可以轉化為一股強大的激勵力量,使人發奮圖強,力求振作,彌補自身的缺陷與不足。而如何避免自卑對人的毀滅影響,如何正確看待人們在不同層面、不同程度的自卑傾向,如何能將自卑轉化成一股強大的激勵力量,對教育者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二、大學英語學習中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
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出現的自卑心理是多種多樣的,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究其產生的根源,我們將之分為內在原因與外在原因兩種。
(一)外在原因
1、社會原因。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教學對于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各種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與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和水平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學生中英語學習困難、畏懼英語現象仍然還普遍存在。
2、家庭原因。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農村或貧困地區,這些地方的中等英語教育不管是在師資數量與水平還是在設備條件等各方面都跟城市相去甚遠,導致農村、貧困地區生源地的學生英語水平能力偏低,尤其是說與聽的能力,造成了他們在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上與其他學習者之間的差異。而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們家庭背景及家長對于學習者的個體要求各有不同,尤其是目前社會上對于英語學習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家長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寄予厚望,有時要求難免苛刻,所以給學生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壓力,影響了他們的英語學習。
3、學校原因。每個學習者都是單獨的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表現出個體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努力程度,學習能力,學習心理等方面的差異。然而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習個體的表現并對其進行有差別的期待與關注。一些本身就陷入弱勢的學生群體進而對于學習的效果沒有任何期待,甚至連因個體差異顯示出來的進步也被抹殺了,進而懷疑否定自己的英語水平能力,從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二)內在原因
1、學習者的歸因方式。所謂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指出其性質或推論其原因的過程。海德(F.Heider)將個體行為的原因分為外在歸因和內在歸因兩類。韋納(B.Weiner)則著重研究了人們對成功與失敗的歸因,并在海德的基礎上提出了歸因的第三個維度:穩定歸因和不穩定歸因。他還指出,歸因中還會存在一些偏差,其中常見的是自利偏差:把自己的成功歸結于內在原因,而把自己的失敗則歸之于外在因素。而產生這種偏差是因為人們要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免受傷害。就大學英語學習而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害怕與不安的心理,這種負面心理主要有三種:交流恐懼、負評價恐懼和考試焦慮。學生在這些負面心理的影響下,有所收獲的時候,他們往往將成功歸結為個體自身的原因;而獲得較低的期望時,他們更傾向于將失敗歸結為外在原因,例如,學習材料難度過大等等。因此他們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投入多產出少的時候,會對英語的學習產生失望、甚至是放棄的念頭。
2、學習者的個體動機。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學生的學習也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支配,而學習動機離不開“成就動機”,“成就動機”強的個體較“成就動機”弱的個體,更能堅持學習,學習效果更好。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動機存在個體差異性,當個體在學習能力,學習努力程度,學習態度等多種方面無法獲得成就感時,他們便會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失去動機,英語的學習便成為他們的障礙,由此而產生一系列的失敗體驗,這種惡性循環便會使學習者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
三、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對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自卑心理,教育者們可以從阿德勒的自卑情結出發,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自卑心理,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幫助他們客觀地認識和克服自身不同層面、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更要注重幫助他們將自身的自卑心理轉化為大學英語學習中的潛能與優勢,幫助他們成為富于創造力的實用人才。
(一)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構建優勢心理
幫助學習者將自卑心理化為潛能與優勢,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幫助他們開發出自身積極的心理因素,使自卑變為自尊與自信。自尊與自信是語言學習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都是學習者對自身價值的評價。當學習者的自尊與自信受到保護與鼓勵時,他們的認知活動最有效。因此,在大英教學實踐環節中,教育者們應想方設法為學習者們營造一種鼓勵的氛圍,經常對他們進行表揚或肯定,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焦慮和自卑感而更加主動積極的學習、去獲得更多的練習機會并提高語言能力。隨著語言能力的提高,他們也會更加自信,相應地,自卑心理會越來越弱,從而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形成良性循環。
(二)教師們應對學習者的成功與失敗做出適當合理的評價,促進他們進行積極的歸因
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筆者認為我們應該鼓勵幫助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歸因模式:只有他們采取努力積極的學習態度,他們在學習中才能獲得成功;否則他們將會注定失敗而深陷自卑情結中。教師們也應盡量避免將學生英語學習的成功與失敗歸于某些負面因素,以免讓他們產生沮喪以及自卑情緒;而是要將他們的失敗歸于學習策略的問題,這樣既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又為他們指出了今后學習的努力方向。
在教學的實踐中,也不難發現成功比失敗更加能對學習者進行激勵,尤其是對那些在學習中處于弱勢的學生。對于這類學生,一次成功或多次成功會轉化成激發他們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問或布置任務時,教師們應當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定不同的要求,讓學生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期待、經歷成功的喜悅,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
(三)教師們應當幫助學生構建其個人內在學習動機
正是因為個體的內在動機才使學習產生最佳效果。幫助學生構建內在學習動機可以激發學生的正面積極的情感從而真正的了解學習的本質。當外在因素被轉變為學習者的內在因素,外在推動力轉變為內在吸引力或者被動因素轉變為主動因素的時候,他們的學習動機才會被內化。教師們可以依據以下的一些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內化自身的學習動機: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習者帶來力量、啟發和勇氣,可以促使他們從深度和廣度上對學習進行拓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幽默、友好和博學多才的教師也會激勵學生與人進行交流、獲得信息的興趣。除此以外,一些課外活動如講座、影視欣賞以及英語晚會等都是激發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最終學生個體所保持的興趣將轉化為對于語言學習的一種熱愛,而這正是一種強有力的內在推動力。
2、教師適度采取競爭機制
競爭原本是一種外力,然而它可以轉化為學習的一大推動力,因為它與學生的學習經歷,學習成績和學習期待密切相關。激烈的競爭毫無疑問會使學生面臨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一旦被克服,學生學習的自我實現便會成為一種強有力的積極的內在推動力。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競賽活動,而對競賽活動進行設計時,目的可以是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可以只是放松,形式可以多樣。要注意的是競賽活動的競爭性不宜過強,否則將會使學生焦慮、不安,在競爭中失敗會讓他們陷入自卑心理。
3、贊揚與批評
贊揚、鼓勵及批評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和態度的肯定與否定。有研究表明,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最好,而那些受批評的學生的成績位居第二,不做任何評價的學生成績最差。所以,教師們應當對學習者的表現給予適度的評價,重表揚而輕批評,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推動力——自尊、自信與榮譽感。
四、結論
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研究者們在關注英語語言教學本身之外,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人格及情感因素上。人格及情感因素的研究具有極深刻的現實意義,這點不容置疑,然而在現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基于此的研究仍然遠遠不能滿足現狀。
本文構建在阿德勒的人格理論的基礎之上,探索學生的自卑心理對大學英語教學所產生的影響及教學策略的采用。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學習者的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內外在因素,如果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這些負面心理因素,將會對大學英語的教學產生不可估量的阻礙作用;如果教師們在教學中能夠發現并重視學生的自卑心理,并采取針對學習者個體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的自卑心理成因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幫助學習者構建更加完善的人格,擁有更加積極的優勢心理,讓他們自己的自卑心理轉變成自信自尊,而且還能夠幫助他們利用在學習中產生的這些優勢心理,發揮出自身潛在的優勢與創造力。
參考文獻
[1]阿德勒.自卑與超越[M].黃光國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
[2]張思中.張思中外語教學法理論探討與實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3]王國華.淺析心理優勢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
[4]肖春燕.論高職生英語學習中的自卑情結[J].教育與職業,2007.
[5]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上一篇:工商局涉農合同幫扶工作方案
- 下一篇:獨家原創:淺論電力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