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論文

時間:2022-02-28 04:15:00

導語:班主任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主任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論文

一、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書本知識的傳授,不能單純停留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口頭說教上,而應該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在行動中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最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家園,優美的學校環境能使學生從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影響。我們學校在每層教學樓的走廊上布置了書畫長廊、上面既有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科學家祖沖之的畫像,也有現代教育家陶行之、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的至理名言和成長歷程。在我所帶班級的教室前面一角放有一盆鮮花,鮮花插在在有兩三條金魚的魚缸中,墻壁上有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教室后面的宣傳欄,在教師后面的角落里安放了一個自制的小型果皮箱(小紙箱),并在上面溫馨提示“請不要亂丟廢棄物”等,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由于條件所限,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不能象一些城市學校那樣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我們從學校實際出發,發揮各班班主任的優勢,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針對“問題學生”進行溝通,和他們交朋友,找他們談話,鼓勵他們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通過這一活動,我們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在此基礎上,班主任給這些“問題學生”溫暖,并根據具體情況指導他們自我調控。班主任老師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心理咨詢外,我還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對一些“問題學生”確實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以前那些不良行為和習慣大有改觀,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就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少數教師或學校職能部門的事,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每個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于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作用不可輕視。班主任是學校任命、委派,全面負責一個教學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工的教師。在整個學校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注意到:許多學生家長在學生入學、分班時,不僅要選擇好的學校,而且要想方設法選擇好的班主任。這種現象充分說明社會對班主任在學生成長發展中的地位、重要作用的廣泛認同。從教20多年的經驗使我深刻認識到,班主任不僅要做到“傳道、受業、解惑”,更應該做一名學生的心理健康醫生,當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和治療。

四、借鑒國外的評價方式

我們知道,絕大部分“問題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片面的主觀評價。我們一些教師(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時候都是憑主觀感情評價一個學生。比如考試成績出來之后,我們往往偏愛成績好的學生,并對他們大加表揚,并給一定的物質獎勵(獎勵一只鉛筆或一本作業本等),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后進生全盤否定,甚至出語不遜,看不到他們的進步(其實這些學生也在進步,只是他們由于基礎進步慢而已),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被譽為19世紀“德國普通教育之父”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嚴厲的面孔和訓斥、咒罵學生是一種惡劣的行徑”。我們應學習借鑒國外教育在學生評價方面的優點,采取欣賞教育的方法,多用欣賞的眼光去賞識學生,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閃光之處,英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從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學生的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夸獎一番。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和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贊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五、加強與“問題家長”的溝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學校教師是不夠的,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學校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家庭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由于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的成績過分在意,不能平常心態看待考試,經常嘮嘮叨叨,甚至出現一些暴力行為,都會給孩子造成過分的壓力,造成學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取得家長的配合,對“問題家長”應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這對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學校和家庭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使每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