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8 04:21:00

導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

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是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

2.行為方面

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后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3.個性方面

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于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中生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導。

2、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1.不是“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使學生更有效更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和家長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時候可能還會更需要,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重視和及時的幫助。

2.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心理咨詢

根據各級教育部門的要求,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開展心理咨詢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然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主要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不應僅面對個別學生和家長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詢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它不應成為全部內容。心理咨詢室可以被視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為依托,應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廣播、刊物等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與教育活動。

3.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開設心理課

開設心理課的做法很好,但是認為開了心理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就太片面了。誠然,每周固定的課時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時間上有了保證,并有了穩定的傳播知識的途徑。但從目前我們所了解到的各學校開課的情況來看,僅僅開設心理課難以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許多屬于非知識性的內容,單單在心理課上是達不到教育目標的。它需要讓學生通過活動、實踐、訓練等親自體驗才能獲得,而課堂教學所能提供的活動空間、實踐機會是極有限的。其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題內容外,還包括測驗、咨詢、班團會活動、野外訓練等,而這些內容是無法由心理課來涵蓋的。再次,心理課側重解決一般性、整體性及共性的心理問題,而無法深入地解決特殊的、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所以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向學生日常生活中滲透,心理知識的傳授應與心理教育活動相結合,對全體學生的心理教育應與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相結合,心理課程應與心理訓練、輔導相結合。總之,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在教室里進行,而更應該走出課堂用各種實踐活動來內化所學的心理學知識。

4.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與德育工作相輔相成的而不能由它來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以及學生出現的一些行為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學校教師改善師生交往狀況。例如,一位學生最初在課上搗亂,可能他就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了。如果教師以傳統的德育的眼光看待這位學生課上表現出來的搗亂行為,這位學生就會很容易就被納入到壞孩子的行列。如果教師重視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會覺察這位學生行為問題背后的心理需要,更多地給這位學生以積極的關注,這位學生需要關注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就不會在上課的時候以搗亂來引人注意了。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教師以一種更寬松、更接納和理解的態度來認識和看待學生和學生的行為,不僅注意到行為本身,更注重去發現并合理滿足這些行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簡單地進行是非判斷,而是從一種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3、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前面概括了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誤解。為此我們查閱了許多相關資料并走訪了幾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學了解情況,主要從學校管理、教師培訓、家校協同和學生發展等不同的層面,全方位地、立體地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深入思考,得到一些啟發,下面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談幾點建議:

1.培養中學生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充滿活力的時期,他們情緒變化強烈,易沖動,不善于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是在正確思想引導下,激情狀態能使他們做出對自己和他人成長有益的事;但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也可能干出危害他人及社會的事情。因此教會學生調控自己的情緒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2.加強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身體和生理上發生巨大變化,尤其是性器官迅速發育并趨于成熟。他們這時會對異性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異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驅使下,他們逐漸產生性意識,有了性的沖動,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暴風驟雨的時期”。

中學生對這種迅速成熟帶來的巨大生理和心理沖擊缺乏一定的心理準備,他們對異性表現出眷戀和向往,但又不知道這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于是可能會產生悔恨、恐懼、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緊張,影響身心健康。所以在這一時期加強對中學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進行性心理教育,即關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觀念,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性交往的知識及技巧,如如何與異性同學交往、早戀心理調適等就至關重要。

3.要注重實踐,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賴于個體在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操作與體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為一門說教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加以訓練、鞏固。為此,我們倡導注重實踐,讓學生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那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于生活、實踐于生活的基本道理,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實處。

4.學校應與家長、社會一道,共同推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進入中學后,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他人,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家長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其它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

總之,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祖國將來的棟梁之材,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們要在保證他們身體健康同時,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是使中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必由之路。最后我呼吁全社會都動員起來,為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姜瑩,游川,丁輝.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8.

[2]王麗敏,呂杰.哈爾濱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對策.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

[3]李燕,龔潔,楊旭.武漢市中學生心理應激因素的初步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

[4]陳紀方,梁彥秋等.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學校管理心理學,1988.

[5]彭德華等.學校管理心理.學校管理心理學,1992.

[6]陳仲庚.心理與健康.實驗臨床心理學,1992.

【摘要】隨著中學生越來越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出現,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如何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探討了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從情緒、行為、個性以及與異性交往等方面作了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只針對“心理有病”的人,也不僅僅等于是心理咨詢、開設心理課或者德育教育中的一個方面,而是這些方面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對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中提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培養中學生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加強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注重實踐,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學校應與家長、社會一道共同努力等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