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個體心理特點造就成功創業者論文

時間:2022-05-14 04:08:00

導語:穩定個體心理特點造就成功創業者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穩定個體心理特點造就成功創業者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創業心理品質的構成要素;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策略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大學生創業意味著大學生并不僅僅是求職者、內外控制源、控制源被劃分為兩個維度,即內控與外控、冒險傾向、能否冒險并果斷做出決策是決定他們走上創業的關鍵第一步、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指建立在試圖追求和達到目標基礎上的一種需要、指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歸因、多對學生作積極肯定的評價、為學生提供成功嘗試的機會、調整合適的目標難度、培養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創設不確定性環境、環境是影響個人主動性的因素之一等,具體請詳見。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以及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們身不由自地被推向了創業的滾滾浪潮之中,大學生創業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種新模式。大學生作為掌握較多知識技能的特殊人才群體,正處在人生的重大轉折時期。大學生創業意味著大學生并不僅僅是求職者,而且應是成功的企業家和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創業能否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素質的高低,在于是否具有非凡的創業心理品質。大學生創業心理品質就是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所具備的穩定個體心理特點,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基礎上形成起來的綜合心理素質,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對于造就新一代的企業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創業心理品質的構成要素

1.內外控制源控制源最早是由社會理論家Rotter和Phores提出并進行研究的。它是指人們對行為原因的一般性看法。控制源被劃分為兩個維度,即內控與外控。內控者傾向于把自己的成敗歸因于自身因素,而外控者常把行為之后果看成是機遇、運氣或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外部力量所決定的。研究表明,創業者寧愿采用并支持明白無誤的規則而不愿把事情歸咎于一些外在因素。有文獻報道內在控制是創業者的心理特征之一?

2.冒險傾向冒險傾向指個人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把握機會的方向。Mitton曾把創業者看成是喜歡冒險的人,認為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準備尋找并管理雜亂無章的情境,正因為他們能夠避免風險,因此他們常常為接受風險做好準備。任何一項創業活動都不可能自始至終保持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創業者必須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對于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但缺乏經營經驗的大學生們來說,面對機會時,能否冒險并果斷做出決策是決定他們走上創業的關鍵第一步。

3.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指建立在試圖追求和達到目標基礎上的一種需要。成就需要水平高的個體希望能夠達到目標并且朝著成功的方向前進;相反,成就需要水平低的個體傾向于避免失敗。Mcclelland認為成就需要得分高的人在優秀標準競爭的環境下容易被激勵,并在激勵的效果上表現很積極。Johnson認為,在有關創業方面文獻中,盡管被試不盡一樣,但成就需要與創業精神存在非常一致的關系,即成就需要水平高的人表現出高的創業傾向水平。

4.不確定性承受當在一個沒有足夠信息的情況下來建構信息時,就存在著不確定性情景。個人能覺察到不確定性情景并能組織有用信息來著手解決問題的舉止方式就反映了他能承受不確定性情景。在當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創業者必須面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和不可預測的風險。因此,創業者必須能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情境中保持信心,并利用一些相關及有用的條件來應付經營中的一些困難。Mitton曾說過,創業者渴望從事不確定的事情并愿意找到和執行不確定的事情。因此,認為在創業者本身就已具備這種品質,即希望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一些與眾不同的答案。

5.自信心理自信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積極確認的程度。范德比爾特曾經說過,一個充滿自信心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自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有研究表明,自我肯定的內心傾向較穩定者,成功概率大都超過自我不定傾向較明顯的人。看來,自信心作為一種積極進取的內部動力,其發展水平與活動的成敗有著高度的相關。HO等人指出自信是創業者必要的一個特征,Robinson等人認為相對非創業者來說,創業者有更高的自信。

6.創新性創新性在這里是指在商業活動中采用新穎和獨特的方法,應用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新模式并通過自身努力,攻破一系列的難題,從而形成有價值的管理系統,不斷推動各個環節的發展。Schumperter和Mitton曾認為創新是創業特質中的一個必要特征,有研究表明創業者比非創業者更具有創新精神。

7.個人主動性個人主動性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國際應用心理學會主席Frese教授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是指個體采取積極和自發的方式,通過克服各種障礙與挫折來完成工作目標和任務的行為方式。有研究表明,個人主動性水平高者能充分利用挑戰和機會甚至能在這些基礎上進行創造,能積極參與一個正在飛速發展的世界。個人主動性可以作為協調人類資源管理系統和組織績效的一個因素,個人主動性水平高者更易投入到新工作的創新上。Frese認為,相對非創業者來說,創業者在個人主動性上的得分更高,并更能克服困難。Koop等人還發現個人主動性與創業的成敗有一定的關系。

二、創業心理品質的培養策略

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創業心理品質提出如下一些的培養策略建議。

1.指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歸因市場是一個充滿競爭氣氛的場合。正因為競爭的存在,大學生們往往不是面臨成功就是面臨失敗。他們會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進行歸因:這個結果到底是由內部控制因素還是由外部控制因素所帶來的呢?這里所指的內部控制是指個體認為自身具有的內部因素主宰著自己的行為,如努力等;外部控制指個體認為外在的條件主宰著自己的行為,如運氣等。影響者特別是教師應不斷引導他們在正確評估自己實際能力水平的基礎上認識到成敗更多是取決于自身因素,即讓他們意識到“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戰勝自己后才會戰勝一切”。

2.多對學生作積極肯定的評價

社會影響者,特別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消極的,如笨蛋、沒出息,學生就以為自己沒本事,再努力也無能為力,從而容易走向自卑。心理學的“羅森塔爾效應”正說明了這一點,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或對學生的積極期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甚至影響學生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

3.為學生提供成功嘗試的機會

當順利地完成某件事時,就會得到親人和朋友的微笑與稱贊,這就表明成功的結果是被肯定的,而失敗的結果往往是被否定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對一些學生從不打不及格分數,而是讓他們重新做題目,讓他們在進步后得到好成績,從而發掘自己的無限潛能。這樣,學生特別是自信心不夠的學生能不斷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

4.調整合適的目標難度

阿特金森曾發現,如果個體尋求成功的動機相對于回避失敗的動機更強,他們對成功將有更高的主觀概率估計,認為遭遇失敗的風險較小;反之,當個體回避失敗的動機大于尋求成功的動機時,個體對失敗有更高的主觀概率估計,認為遭遇失敗的可能性更大。但是無論是尋求成功動機強還是回避失敗動機強,當個體處于強制性選擇的情景時,他們都會在中等難度任務上表現出強烈的成就需要,也說明目標難度保持在中等水平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因此,教師在平常訓練中,最好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定中等程度水平的目標。

5.培養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對求知欲強的個體來說,當他們發現自己與他人的知識經驗、已知的信息和未知的信息之間差距過大或未知的東西正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時,會在內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失調,從而萌發迅速行動、采取某種適當的方法,重新獲得平衡的愿望;相反,個體若沒有旺盛的求知欲,就會意識不到自己知識結構的缺乏和水平的不足,從而談不上創新。好奇心強的個體對不了解的事物易產生一種新奇感和興奮感。教師應在各種活動中向學生提出多種多樣的問題,并教會學生不斷向自己提問。總之,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人們創新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動力作用,是個體取得成功的動力。

6.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創新實踐活動機會,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讓他們把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產生的疑問及激發的創新意識具體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并不斷尋求新的征服目標,不斷追求人生的境界和高度,以培養他們的冒險精神、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創設不確定性環境

已有研究表明,環境是影響個人主動性的因素之一,當環境條件較為復雜不確定時,個體的自發行為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就容易被激發,有助于提高個人主動性水平,也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培養創業心理品質是為大學生從事創業活動提供一個關鍵的前提條件。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同時需具備一些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和實踐活動,當然,一個好的市場環境也是不可缺少的。